首页 > 经济·科技

大数据+超算,“算”出未来新材料

2023-01-16 02:50:21

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材料学快速兴起,推动了材料研发由“经验+试错”的模式向计算驱动模式转变。计算驱动模式是现代材料研发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研发的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本报记者 陈 曦

  “公司和海河实验室开发的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应用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研发中所选材料需要计算来优化设计、改善性能,电池的电化学仿真结构和热仿真方面,也需要模拟计算。平时需要三四天才能算完,应用超级计算机,一天就算完了。”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马华在日前举行的“计算—数据—智能融合驱动的材料创新研究高端论坛”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在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驱动下,如何探索发展计算—数据—智能融合驱动的材料创新研究范式,变革传统材料研究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新材料研发变革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赋能各类行业,带动了行业模式的深度变革。

  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越来越依赖超级计算机,材料的模拟计算已经成为超级计算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孟祥飞说,由于材料是一个复杂的高维多尺度耦合系统,现有的基础理论还不能准确地描述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服役行为的构效关系,一些深层次的机理还不清楚,导致材料研发长期基于经验,依靠“试错法”推进。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材料学快速兴起,推动了材料研发由“经验+试错”的模式向计算驱动模式转变。计算驱动模式是现代材料研发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研发的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在最近十多年,随着材料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和智能驱动的材料研发分析和性质预测已成为材料研究的新手段。”孟祥飞介绍。

  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超级计算机在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建设方面起步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由美国能源部主导建设的在线开源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可有效加速新材料的筛选;美国杜克大学建立的AFLOW数据库可提供基本的材料搜索、分析等服务,并集成了材料性质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块。

  国内也有不少科研团队和公司正在开展高通量计算与材料数据挖掘等工作,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研发了中国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CNMGE,该平台实现了催化等多种材料的自动高通量计算以及多元多相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多尺度计算。

  超级计算驱动新材料创新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驱动下,探索发展计算—数据—智能融合驱动的材料创新研究新范式,变革传统材料研究模式尤为重要。

  特别是要依托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材料学与新兴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融合,通过构建高通量、多尺度计算与高精度专题数据库基础研究设施平台,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快速性能预测方法及模型,从而提高能源、化工、电子、环境等领域新材料的“绿色”创造与制造研发效率。

  以近年来国际材料领域兴起的前沿技术材料基因工程为例,它包括3种模式:一是高通量实验技术,通过高通量实验加速新材料研发;二是高通量计算,通过理论计算,减少实验次数,再进行实验验证;三是数据与智能驱动,通过对材料领域大量数据(即材料数据库)的挖掘和深度学习建立模型,预测候选材料,大幅降低实验试错成本。“在材料基因工程思想的引领下,国内外也涌现出一批计算、数据与智能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孟祥飞说。

  “首创性、独创性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快速验证,更需要频繁试错、迭代,找准新的方向,这就更需要算法和算力的支撑。”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表示。

  由此可见,超级计算平台作为“超级算力供给+大规模数据支撑+系统性算法集成”的融合载体,在新材料创新研发方面正发挥着日益强劲的驱动作用,特别是伴随天河等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通过将高性能计算方法、机器学习方法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相融合,将实现更高精度、更大尺度的分子层面模拟计算以及开展上万级任务并发的高通量材料筛选等工作。因此,计算和智能技术融合将会为新材料创新研发带来新机遇、新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地方奏响稳经济“协奏曲”

      近期,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密集召开两会,在公布2022年地方发展成绩单的同时,加紧谋划2023年地方稳经济任务单。  挺民企、撑平台、扶地产,着力强信心;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奋力增需求;定任务、列清单、划重点,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各地纷纷吹响稳经济促发展的号角,力争在新一年发展中走在前列。  随着稳经济的地方路...

    时间:01-16
  • 大宗交易观察机构动向 创新医药领域备受青睐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月15日,2023年以来A股市场共发生1871笔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0.71亿股,累计成交额291.91亿元。行业方面,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受到青睐,累计大宗交易成交额均超百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个股累计大宗交易成交额排名来看,截至1月15日,恒瑞医药以25.85亿元的总成交额位居第一,已超去年全年大...

    时间:01-16
  • 旅游行业加速回暖 人才短缺亟待解决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彭衍菘  临近春节,多地旅行社门店客流增加,无论是旅行社、航司还是酒店,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高峰忙碌着。  “一房难求”渐成常态。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黄秋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出行政策调整后,订单、客流明显增长,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大幅增加,三亚很多酒店出现一房难求...

    时间:01-16
  • 2022年滇企凭RCEP原产地证书获减关税超2400万元

      中新网昆明1月16日电 (刘俊辰 王丽君 张金蕾)记者15日从昆明海关获悉,2022年其共为云南省出口企业签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优惠原产地证书4075份,货值9.81亿元(人民币,下同),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约2452万元。  原产地证书作为自由贸易协定项下缔约国之间关税减让的凭证,可以享受不同幅度的进口关税减免。...

    时间:01-16
  • 赶超国内一流 海南两会多份报告部署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海口1月16日电 (记者 王子谦)营商环境是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记者在海南两会报告中注意到,该省正在紧抓自贸港建设机遇,合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

    时间:01-16
  • 灵活就业“成长的烦恼”新解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就业形态也发生转变——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面对规模庞大、主体多元、权益诉求多样的新就业群体,该如何构建更有广度、深度、温度的零工市场?对此,市场主体庞大、零工需求旺盛的深圳市努力交出优秀答卷:通过统筹推动一系列举措,让“市场+政府”两条腿走路,因地制宜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零工市场。...

    时间:01-16
  • 审计彰显独特监督作用

      近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侯凯表示,过去一年,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5.3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010多亿元。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箱”,审计是保落实利器,是经济安全...

    时间:01-16
  • 支付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境外银联卡发行超2亿张

      支付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银联国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境外新增发行银联卡逾2500万张,境外银联卡累计发行规模突破2亿张。这些卡片可在全球银联受理网络中便捷使用,其中包括3800万家境外商户。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商旅人士和留学生将银联卡视为跨境消费的首选支付工具。英国咨询公司RBR报告显示,银联已成为...

    时间:01-16
  • 抗病毒面料是智商税吗

      □ 抗病毒面料是将抗病毒功能整理剂通过后整理法(浸轧、加热、烘干等)以物理吸附的方式结合到纺织品上,或将制剂分子嫁接到纤维大分子中。这种制剂分子将刺破病毒、细菌、真菌的包膜,从而达到灭杀目的。  □ 实际生活场景复杂多变,与实验室条件不尽相同,抗病毒抗菌面料对包膜类病毒、细菌、部分真菌的实际抑制效果与检测结...

    时间:01-16
  • 确保春运交通大动脉畅通

      2023年春运首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均呈现恢复性增长。交通运输部日前表示,预计今年春运客流量会大幅增加,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七成左右。  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不确定性多、情况复杂、困难挑战大,面对成倍增长的运输压力,如何保障交通“大动脉”畅通?记者探访火车站,采访相关部门负...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