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聚焦原始创新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公布首期获资助名单

2023-01-13 21:14: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3日在京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据介绍,“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科学家主导,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独立运营,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首批入选的58位“新基石研究员”,正体现出项目这一鲜明特色,研究内容从深入理解混沌现象到探究中微子质量奥秘,从提升人工光合作用效率到细胞应激与衰老,从拓展植物远缘杂交到激活肿瘤免疫。

  “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首批“新基石研究员”来自12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地区)的31家机构。从地域分布来看,在北京、上海之外,也包括西安、昆明、哈尔滨、福州这样的非一线城市,从机构来看,除了传统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外,诸如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也有科学家上榜。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获资助名单发布现场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供图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在基础研究领域一次全新尝试,我相信在新基石研究员中,未来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大师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还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女性和年纪轻者。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平均年龄48岁,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其中包括8位“80后”,最年轻的年仅38岁(刘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同时还有6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资助。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袁钧瑛表示:“6名女性科学家入选,她们都有很好的科学品味,这来自于对科学的理解和对长期目标的坚定。”(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学家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有望解码人类大脑“化学语言”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大脑控制着人类的思维、感受和情感,人类漫长发展过程中对人脑的探索以及对其运行机制和功能的模仿从未停止。其中,大脑的神经功能与化学信号和电信号关系密切,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及北京师范...

    时间:01-13
  • 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家实现化学反应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面对无处不在的化学反应,如何精确调控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随着人类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断深入到原子分子尺度和量子态层面,如何在微观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也成为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时间:01-13
  • 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家实现化学反应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面对无处不在的化学反应,如何精确调控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随着人类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断深入到原子分子尺度和量子态层面,如何在微观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也成为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时间:01-13
  • 近30年中亚农业干旱为何加剧?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破案”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30年来,中亚农业干旱加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元凶”是谁?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予以“破案”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加剧近30年中亚农业干旱的“罪魁祸首”。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周天军研究员课题组完...

    时间:01-13
  • 中国科学家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

      中新社合肥1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家在新型碳基晶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1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刊发了这一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碳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碳60...

    时间:01-12
  • 科学家证实南京花内含胚珠 为侏罗纪已出现被子植物添新证

      中新网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王鑫研究员、傅强研究员等利用微CT技术“穿透”南京花化石、揭示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化石内部结构,证实南京花封闭子房内部保存有胚珠,而这正是被子植物的关键特征。  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出...

    时间:01-11
  • 科学家找到乳腺癌细胞的淋巴转移通路

      ◎钟 轩 本报记者 王 春  我们团队发现乳腺癌转移细胞在“跑”向腋窝淋巴结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细胞能量代谢模式,从而支持自身突破转移路径上的各种障碍,最终完成远端转移。  余科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教授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乳腺癌正逐渐变成一种可防可...

    时间:01-11
  • 中国空间站敞开大门欢迎全球科学家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苍穹之上,中国空间站建设迎来高光时刻: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地面,神舟十四号乘组升空,问天舱、梦天舱先后发射,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完成三个舱段“T”字基本构型的在轨建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成型……天宫空间站,这座中国人的“太空之家”,正...

    时间:01-10
  • 科学家成功合成铹的第14个同位素【在重离子加速器中进行熔合反应,实现近20年来首次直接合成】

    ◎本报记者 颉满斌  超镄新核素铹-251不仅是近20年来科研人员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迄今为止合成的中子数N为148的最重同中子异位素。铹-251具有α衰变性,可以发射出两个不同能量的α粒子。  超重元素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铹是可供合成并进行研...

    时间:01-10
  • 我科学家发现人基因组内休眠古病毒可促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张佳星)“人基因组中有8%的‘化石’序列整合自古病毒基因的,我们首次发现它的活化能诱发衰老。”1月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还证明抑制这些基因的“复活”,能延缓组织和机体的衰老。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百万年来...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