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

2023-01-12 07:16: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澈的汉江水,斑驳的古城墙。城墙下的老街上,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行走在古城襄阳,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场景扑面而来。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襄阳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新的一年,襄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工业强市;铁水公空齐发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襄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较1—10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培育产业链

  走进位于襄阳谷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智能机器人不停抓料、送料。经过切割、锻造、热处理、精加工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圆形钢材转变成精密的带臂转向节。

  “多年来,我们潜心攻关,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商用车带臂转向节,产品出口美国、墨西哥、巴西、德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约2亿元。”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世金自豪地介绍,2021年,公司生产的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六成,国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这些成绩,源自三环锻造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曹世金举例说,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研发转向节锥孔数控精密车镗复合加工工艺及设备,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展精密锻造技术研究……近年来,三环锻造主导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2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三环锻造只是襄阳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襄阳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传统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中力量攻关。

  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5万平方米的试验大楼宽敞明亮。2022年7月5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湖北隆中实验室在这里正式挂牌。

  “实验室将结合襄阳产业特点,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领域,由多位院士领衔,重点围绕新材料基础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新材料等四个方向开展原始创新。”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党委副书记胡广华介绍,目前,实验室已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0余项,与襄阳本地企业签署并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4项。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襄阳与多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先后组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常态化开展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近三年,全市开展成果转化活动12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71亿元。

  截至目前,襄阳市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4家。依托这些创新平台,襄阳正着力发展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千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4个500亿级产业,全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

  扩大开放,完善交通网

  国际大牌化妆品,来自澳大利亚等地的保健品,欧洲的红酒,日韩的汽车核心零部件……走进襄阳综合保税区中心仓,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

  “我们依托襄阳综保区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实现中部地区最快当日下单、次日送达,让消费者感受到‘家门口买全球’的便捷。”菜鸟集团襄阳跨境中心仓负责人魏晨雨介绍。

  2022年9月22日,襄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借着综保区与高新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叠加”的东风,襄阳着力推动铁路港、水运港、公路港、航空港等建设,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强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

  “目前,襄阳综保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保税加工区和17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核心功能逐渐完备。”襄阳自贸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签约项目28个,计划投资总额30.5亿元,预计3年累计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86.33亿元。

  襄阳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但长期以来呈现公路运输“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襄阳发力交通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小时左右到武汉、十堰、南阳,2小时可到西安、郑州、长沙,4小时可到南京、上海、北京、重庆……随着浩吉铁路、汉十高铁和郑渝高铁3条国家干线铁路先后开通运营,襄阳迎来“全境高铁时代”;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9条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越来越多“襄阳产”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行销全球。

  2022年3月7日,一批重达1800吨的货物在襄阳港小河港区平稳装船出港,沿着汉江、长江顺流而下直达南京,再经运河抵达浙江湖州,结束了襄阳近20年水运件杂货为零的历史。近年来,襄阳加快建设汉江航运中心,积极打造南北向水运通道,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583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700万吨。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庆介绍,“十四五”时期,襄阳市将谋划实施铁、水、公、空等交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全力建设全国铁路枢纽、全国公路枢纽、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民生为本,做强都市圈

  2022年11月17日,襄阳市民龚先生来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女儿办理居民医保参保业务。“之前她在十堰丹江口市上大学,现在毕业了,医保要转回到襄阳。”龚先生说,带着女儿的身份证,只用了几分钟,就办好了相关业务。

  “原来需要在丹江口办理医保暂停后再到襄城区进行参保,现在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直接就可以办理,医保暂停业务直接从‘襄十随神’(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综合受理平台推送至丹江口审核办结,变群众跑为数据跑。”襄城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朱梦迎说。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2022年以来,襄阳以民生保障为突破口,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周边城市,进一步建好用好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推动医疗、教育、养老、人社等公共服务一圈通办、优质资源共享。

  2022年初,“襄十随神”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批跨域通办上线事项中,市级230项、县级126项,涉及医保、社保、就业、交通、公积金、不动产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

  携手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推动鄂西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建立联合教研和教育教学协同、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推进四地医联体建设和毗邻县市医疗卫生合作……2022年9月27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在襄阳召开。会上,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地签署多份合作协议,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发力,全面加快都市圈建设。

  襄阳都市圈建设不断提速。襄阳市正着力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与武汉、十堰、随州等地合力打造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襄阳还联合河南省南阳市,共同推进连通鄂豫两省的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

  “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我们将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南阳等城市,着力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通力合作、同向发力,共建共治共享襄阳都市圈。”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表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优势区域走在前|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 题: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刘芳洲  “我需要包装设计,你那边可以做吗?”最近,长沙互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欧阳...

    时间:01-11
  • 以从严治党新作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关键在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必...

    时间:01-10
  • 武汉:促进武汉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

      中新网武汉1月6日电 (武一力)日前,《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在此间召开的武汉市两会上,“武汉都市圈”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武汉都市圈相关区域交通硬联通项目相继建成,410项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一圈通办”,光谷科技创...

    时间:01-06
  • 湖北襄阳:打造汉江航运中心 重塑“黄金水道”

      中新网襄阳1月5日电 (胡传林)记者5日从正在召开的湖北襄阳两会获悉,2023年,该市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江海联运等物流组织模式,重塑汉江“黄金水道”优势。  襄阳拥有汉江、唐白河等580多公里的内河航道,水运资源丰富,自古...

    时间:01-05
  • 以顶天立地人本实现新担当新作为

    原标题:以顶天立地人本实现新担当新作为陈文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浙江理工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深度,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构建新...

    时间:01-05
  • “90后”博士夫妻扎根湖北襄阳培育农作物良种

      中新网襄阳12月26日电 题:“90后”博士夫妻扎根湖北襄阳培育农作物良种  作者 胡传林 谢勇  丈夫来自湖北红安县,妻子来自广西柳州市,这对“90后”博士研究生夫妻选择扎根湖北襄阳,行走田间地头,精心培育农作物良种。  “襄阳是农业大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农业育种研究的天然宝地,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干出点成绩。”妻子潘...

    时间:12-26
  • 中安时评: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中安时评: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

    时间:12-22
  •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国经...

    时间:12-22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人民日报12月22日评论员文章: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

    时间:12-21
  • 以更加昂扬姿态 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我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的报告,心潮澎湃、干劲满满。”在兰州大学天山堂C302报告厅,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以线...

    时间:1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