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90后”博士夫妻扎根湖北襄阳培育农作物良种

2022-12-26 16: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襄阳12月26日电 题:“90后”博士夫妻扎根湖北襄阳培育农作物良种

  作者 胡传林 谢勇

  丈夫来自湖北红安县,妻子来自广西柳州市,这对“90后”博士研究生夫妻选择扎根湖北襄阳,行走田间地头,精心培育农作物良种。

  “襄阳是农业大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农业育种研究的天然宝地,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干出点成绩。”妻子潘秀才26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潘秀才和丈夫阮辛森都出生于1990年。2019年,襄阳市委人才办到南京农业大学招揽人才,经过多次交流,他们有意引进博士研究生潘秀才到襄阳工作。在得知潘秀才的丈夫也是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高端人才,2021年才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人员当即表示,襄阳市将在五年内持续分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如果小潘的丈夫愿意,毕业后也可以到襄阳工作

  最终,两人通过层层选拔落户襄阳,被分配到襄阳市农科院工作。不久,他们就被委以重任:潘秀才负责高档优质稻的香味机制及利用、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区试等研究;阮辛森负责生物育种平台构建,承担行业标准《麦冬品种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研制任务,参与水稻新品种测试工作

  平时,夫妻二人总是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心无旁骛地开始一天的实验。遇到农忙时节,白天两人都“泡”在田间地头,晚上又一头“钻”进实验室工作

阮辛森、潘秀才在实验室工作(资料图) 谢勇 摄

  水稻要抽穗了,玉米开始扬花了,遇到这样的关键期,他们必须做到每天到试验田把所有的品种观察一遍,一年下来要观察数千株农作物。“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阮辛森说,如果有一个环节漏掉,就只能等到第二年。

  今年6月,位于襄阳程河镇的小麦高产示范田块实收测产,亩产达到691.2公斤,再次刷新湖北省小麦单产纪录。阮辛森、潘秀才也顺应襄阳本地特色优势作物的需求,确定了发展方向——优质稻育种以及麦冬研究。

  “我们就是想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育种工作中攻坚克难。”潘秀才说,为了搭建生物育种平台,襄阳市农科院先后购入多套设备补齐技术链条,供研究使用,这样的信任和保障让他们深受感动,也激励他们更加有底气去努力拼搏,为保障粮食安全奉献青春。(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90后”缂丝手艺人:“拨来梭往”间传承千年丝织技艺

      中新网石家庄12月16日电 (李玉素 周永)“我从小耳濡目染,在妈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缂丝技艺。”近日,河北省定州市“90后”缂丝手艺人郭飞在接受...

    时间:12-16
  • 湖北襄阳铁路物流基地项目开工

      中新网襄阳12月16日电 (严俊杰 胡传林)湖北襄阳铁路物流基地项目15日开工,总投资约25亿元,打造智能型物流枢纽。  该项目位于襄阳市高新区,规划占地面积1261亩,主要建设集...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