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跨入千亿级产业园区行列

2023-01-05 21:5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杜俐)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多年来一直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五个转变”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质量、效率、动力深刻变革,近年来已稳步跨入千亿级产业园区行列,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坚实迈进。

  由生产制造为主向研发与生产并举转变

  近年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立足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北部基础研发,南部高端制造”功能定位,不断加大医药产品生产,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研发中心建设,目前已拥有包括中检院、医科院药物所、医科院病原所、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等在内的12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级、市级工程实验室、科技研发机构等各类服务平台120个,特别是随着优检联检验检测等又一批关键性技术服务平台落地,进一步完善园区“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完整链条,持续带动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截至目前,基地现有上市产品622个,在研产品232个,一类新药29个。

  由传统制药向生物技术最前沿赛道转变

  基地成立了产业发展研究院,超前谋划新型疫苗、细胞和基因、小核酸等前瞻性产业布局,快速抢占产业前沿赛道。今年先后开展与中检院生物所细胞室的合作,举办“核酸药物和疫苗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大讲堂,出台《医药基地促进生命健康产业支持办法(试行)》、《支持核酸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筹备细胞基因产业园、北京国际核酸制药产业园,落地8家细胞和基因头部企业,吸引9家小核酸行业领军企业揭榜挂帅。

  预计到2025年,入驻项目将为园区带来百亿元新增产值,推动基地进一步成为北京市加快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的重要承载区。

  由单一医药向“科技+医药+金融”转变

  根据医药产业技术密集的产业特点,大兴着力发挥科技与金融双引擎作用,谋划大兴生物银行项目,建设生物样本库和智算中心,不断赋能药物筛选、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做大AI生物医药优质项目。发挥金融资本杠杆撬动作用,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金融资本产业联盟,完成北交所大兴服务基地落户,构建市场化股权基金+融资租赁+银行贷款+IPO上市的多层次、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基地特色“金融服务引擎”,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新型材料跨界攻关奠定资金支撑。

  随着下一步首医大新校址、研究型医院及创新中心落地,基地将以更加完备的临床医学资源和紧密联动的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为园区生命健康产业的政策、监管、金融、市场、临床、研创和服贸的新的创新生态系统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推进“科技+医药+金融”产业模式向纵深发展

  由传统园区向产城融合城市微中心转变

  在传统型工业园区基础上,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逐步叠加复合型的城市功能,不断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产业新城转变。

  基地投入了10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四大运营商开展“5G+智慧园区”战略合作,建成道路及配套专业管道,挂牌城西供电服务中心,增强水电气热及通信保障能力。加强扩区9.1平方公里顶层设计,北扩区以集建地开发为主,着力解决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向街区尺度和街道转变,7.5万平方米集建地租赁房和回迁安置房项目实现开建。做好北京市首批“特色园区城市试点”,加强城市体检,启动门户区节点改造,细化“产业补给站”功能配置,构建区域慢行系统,打造综合型轨道微中心和城市微中心,园区品质更有颜值、气质和温度。

  由单兵作战向管家全链条服务转变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围绕打造“十个平台、百名院士、千亿基金、万套住房”精品服务品牌,坚持服务跟着企业走,急企业之所急,忧人才之所忧,落实市区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推动政策申报“报备即审批”、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广安门医院大兴基地等31个项目如期开竣投,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离岸创新基地获批。

  基地继续探索与科委、药监、经信、卫健、医保局联动的“1+5”链长服务机制,共同举办创新产品进医院对接活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部门执法资源,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寓管理于服务。探索区域党建共享共建新模式,创建党支部+工会+商会+产业联盟“四位一体”双螺旋党建品牌,以“党建+”确保党的建设与企业服务、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螺旋式上升,实现党建强、服务强、发展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季维智院士、李天晴教授团队在应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伙伴期刊—帕金森病》。  目前,我...

    时间:01-04
  •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中新网昆明1月3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  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这种炎症与诸多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

    时间:01-03
  • 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举行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近日举行。针对城市化和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提炼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3个城市,共同发...

    时间:01-03
  • 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何时迎拐点?朱健康院士:政策护航,铺好正道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粮食短缺的人口大幅增长,全球有多达7.2亿至8.11亿的人正面临饥饿,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达到近10%。  这种状况并不会轻易改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就曾指出,不用等到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

    时间:01-01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西一高校“火车头”党建品牌助推“双融双育”落地增效

      中新网南昌12月30日电 (记者 姜涛)作为老铁路院校的华东交通大学今年来一直致力培育提升的“火车头”党建品牌,被作为江西全省高校党建示范品牌大力推进,也助推着“双融双育”工作在高校落地增效。  据该校党委副书记肖长春介绍,之所以命名为“火车头”,寓意全校党员干部要弘扬“火车头精神”,塑造...

    时间:12-30
  • 东西问丨朱振藩:台湾美食里的中华“基因密码”是如何组成的?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台湾美食里的中华“基因密码”是如何组成的?  ——专访台湾美食家朱振藩  中新社记者 路梅  中国台湾地区有2300多万人口,其中超过八成是闽粤籍后裔,饮食习惯与福建、广东相近。1949年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将家乡的饮食带到台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地饮食在台湾...

    时间:12-29
  • 东西问丨姜中武:拥有东西方混合基因的苹果如何成为太空水果?

      中新社烟台12月28日电 题:拥有东西方混合基因的苹果如何成为太空水果?  ——专访中国果树专家、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中武  中新社记者 杨兵 王娇妮  苹果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也是产量最大的果品之一。在漫长岁月里,苹果以酸甜滋味,给人们带来丰富味觉享受,也让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其...

    时间:12-28
  • 东西问丨姜中武:拥有东西方混合基因的苹果如何成为太空水果?

      中新社烟台12月28日电 题:拥有东西方混合基因的苹果如何成为太空水果?  ——专访中国果树专家、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中武  中新社记者 杨兵 王娇妮  苹果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也是产量最大的果品之一。在漫长岁月里,苹果以酸甜滋味,给人们带来丰富味觉享受,也让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其...

    时间:12-28
  • 俄全境地区均现甲型H1N1流感 含有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2月27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表示,俄罗斯所有地区都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在过去一周俄罗斯的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下降了7%。资料图资料显示,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

    时间:12-28
  • 去掉“冗余基因”插入“基因武器” 科研人员开发高效简化方法改造噬菌体

    ◎赵梓杉 本报记者 刘传书  噬菌体是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只要遇到宿主细菌,噬菌体就会钻进其体内并进行大量繁殖。噬菌体能从内部裂解细菌,并释放出成百上千的下一代噬菌体,直至把细菌全部消灭。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马迎飞团队在国际期刊《核酸研究》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高通量制备“底盘噬菌体”的方法...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