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美联储会议纪要:无人支持年内降息,警告过早转向风险

2023-01-05 09:01:48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樊志菁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公布12月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重申致力于遏制通胀,并预计在取得更多进展之前将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纪要公布后,美股一度短线跳水回吐日内涨幅,美债收益率冲高回落,美元指数波动不大,市场对于2月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放缓加息不意味着稳定通胀决心减弱

  上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决定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4.25%-4.50%,6月以来的激进加息周期宣告结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对抗通胀将坚持到任务完成的承诺。

  最新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对近期通胀数据表示欢迎,但认为物价水平依然高得无法接受,希望看到更多进展的证据,以确信通胀正在持续下降。与会者普遍认为,在数据表明通胀率将持续下降至2%之前,需要保持限制性政策立场,这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

  对于未来的政策,美联储将继续关注数据,保持灵活性和选择性。不过委员会希望公众不应该对放慢加息步伐的举动解读过多。“许多与会者强调,加息速度放缓并不意味着委员会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决心减弱,也不意味着通胀已经在持续下降。”纪要称。

  与会官员认为,货币政策通过整个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公众对委员会应对措施存在“误解”导致金融状况放松,将使美联储恢复价格稳定的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复杂 。

  目前没有FOMC成员预计2023年会降息。“没有与会者预计今年开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是合适的。”从纪要内容看,与会者正在关注两个方面的政策风险,首先是美联储没有将限制性利率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并让通胀恶化,这会造成与上世纪70年代类似的情况,其次是美联储限制性政策持续太久,导致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减少,可能会给最脆弱群体带来最大的负担。

  美联储内部认为,过早放松和放任通胀的风险更大。“与会者普遍表示,通胀前景的上行风险仍然是决定政策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在通胀明显接近2%之前,持续保持限制性政策立场是合适的。多名与会者评论称,历史的经验让人警惕,不要过早放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如何结束紧缩周期

  随着美国进入近40年最激进的加息周期,通胀开始从去年中期高位回落。目前商品通缩趋势已经形成,美国供应协会ISM制造业调查显示,需求回落使得美国企业支出价格指数降至了两年半低点。住房通胀压力犹存,但指标显示租金通胀正在放缓,转折点可能会出现在今年年中。

  相比之下,服务业通胀是最棘手的难题。服务业是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与劳动力成本密切相关,由于就业市场持续紧张,相关涨价压力有待释放。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上月议息会议后发表讲话时表示,核心服务通胀的根本问题仍然存在。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则认为,劳动力需求不仅需要放缓,而且失业率必须上升,以缓和工资上涨的压力。“很多通货膨胀与劳动力市场有关。”她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美国整体物价可能会以稳定而缓慢的速度回落,美联储的态度很明确,虽然放慢了加息速度,但并没有结束紧缩周期,直到确信通胀会回到中期目标为止。他认为,随着抗通胀的任务延续,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圣路易斯联储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美国50个州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州显示出经济活动放缓的迹象,这已经突破了通常预示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关键门槛。美联储发布的经济状况褐皮书也显示,部分地区商业活动面临困境。

  会议纪要公布后,联邦利率期货变动不大。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2月、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从而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端推高至5.25%。德意志银行认为,接下来美联储会进一步放慢步伐,将可以有更大的机会避免过度紧缩,从而减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压力。

  与美联储立场有所不同的是,市场继续押注政策拐点将提前到来。投资者依然相信,通胀回落和经济衰退将使得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改变有关降息的立场。最新报价显示,年末的利率中值较年中峰值低35个基点,相当于至少一次的政策空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这是上海120的另一个战场!减员、压床、误解...跨年夜,他跟着救护车跑空两趟

      跨年夜  一个普通120站点的急救风暴  又跑空了。12月31日晚上10点,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宝山120”)急救医生王越接到了来自菊泉新城某社区的呼救任务,十余分钟后他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却找不到患者的踪影。王越着急地拨通电话,才得知对方早已自行前往医院。...

    时间:01-04
  • 央行:2023年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4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  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系统要认真履行国务院...

    时间:01-04
  • 央行:2023年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4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  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

    时间:01-04
  • 两次降准后,2023货币政策如何“开箱”呵护实体经济?

      2022年以来,央行多次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呵护”实体经济:总量上,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三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构上,先后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

    时间:01-03
  • 央行召开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释放哪些信息?

      短期内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增长取向。  12月3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报。央行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

    时间:12-31
  •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30日发布消息称,其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于近日召开,会议指出,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同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维护住房消费者...

    时间:12-30
  • 央行: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8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指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经...

    时间:12-30
  • 日本央行: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并非改变宽松货币政策

      12月28日,日本央行发布货币政策会议意见摘要(12月19日至20日)。意见主要涉及经济及金融发展、货币政策,并对日前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交易区间这一举动进行了“回应”。  前不久,日本央行宣布调整YCC政策(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区间上限引起市场关注。YCC政策的本质是一种非常规性利率工具,即通过政府债券回...

    时间:12-28
  • 六成银行家认为第四季度货币政策“适度” 企业贷款需求、城镇储户储蓄意愿提升

      记者 刘 琪  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四季度针对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报告。从报告来看,尽管有超六成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但银行家对下一季度的预期更加积极——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29.3%,高于本季度11.9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9.5%,比上季上...

    时间:12-28
  • 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实体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实体  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传导效率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