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魏建国:这次出海抢来的订单,能养活一些小工厂三年

2022-12-31 13:37:0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魏建国:出海抢订单,要成为常态化的做法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蒋芷毓

  发于2023.1.2总第107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一直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外需受到很大冲击,给外贸行业带来较大压力。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业将会如何发展?近期企业“组团出海”能有多大收效?中国如何扩大和吸引外资?《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外贸是经济发展的预备役

  中国新闻周刊:出口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最近“外需不足”成为常被讨论的关键词。2022年4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0.1%,此后有所回升,到11月,增速又降到0.1%,外贸面临着哪些风险?

  魏建国:2022年1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速降到了0.1%,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贸走弱。

  第一,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外贸形势,从来不以单月计算。今年因为国际上的不稳定因素非常多,别说单月,单周都有很大的变化。第二,它的下降是因为俄乌冲突和美国连续4次加息,这是临时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所以增速放缓也不要怕。我相信12月很快会补上来,从外贸规律来讲,每年的11、12月会有一个小翘尾,因为除了圣诞节之外,还有新年假日以及第二年的整体供货,只是今年尾巴翘得比较小。

  外贸面临的风险,主要关系到四个方面。第一,从欧洲来看,由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它会把欧洲的一些工厂,尤其是尖端工厂搬到美国去。目前看来,欧盟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他们既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同时也没有回答。因此明年欧盟经济将全面进入衰退,这是大家所担心的。第二,俄乌冲突以后,很多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了大批中小企业的停产、破产和转移。第三,美国持续通胀后,老百姓的收入减少,需求也会减少。第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如果在外需降低的同时,又迎来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外贸企业将是很大的考验。

  但能不能说外需走弱,就会影响到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减弱呢?不能画等号。全球需求减弱是个大势,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和认可,我认为完全是事在人为。最近一些企业组团抢订单,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这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的五大工作重点,首要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面对外需不足的挑战,你如何看明年外贸的表现?

  魏建国:中央提出2023年要着力扩大内需,以此拉动我们的整体经济。我认为,如果以打仗来形容,打仗有预备役,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外贸就是随时随地作为预备役的统一编队。因此外贸今年任务还是很重,我们应该在外贸形势好时未雨绸缪,以此能主动开始转型。在以消费拉动内需的主循环下,外贸能帮助、支撑经济,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外贸也不能够被轻视。

  中国的外贸企业已经不是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外贸企业了。20年前我们加入WTO,现在已经从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的中下端向中上端发展,韧性是很强的。外贸有足够的底气,来自于我们强有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因此我认为,2023年外贸依然有可能像去年一样,甚至对经济作出比去年更大的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五大工作重点中,第四点是扩大和吸引外资。近两年,一些产业链和外资显现出撤出中国的迹象,前11个月外企进出口的增速只有0.1%,同时占比下降到33.1%,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扩大和吸引外资?

  魏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求,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要更大力度稳外贸。所以更大力度这四个字是2023年外贸的重要方向。

  今年我们要持续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第一,要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还要接着“瘦身”。第二,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按照WTO的服务业分类,有98个类型,牵涉到金融行业、船舶运输、物流,甚至是文体卫生与健康养老等。现在我们还没有开放现代服务业,打开以后就等于让更多的外资进来。

  此外,我们要像RCEP那样积极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出台一些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规章制度,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主的市场体系,这都为下一步整体开放做好准备。

  2023年会密集出台更多开放政策,主要就是加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我建议各个省市都行动起来,哪一个省市能够在营商环境上面下功夫,从制度、管理、标准、规制上利好外资,就能抢得先机。此外,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潜力,只不过现在这种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另外“一带一路”沿线的郑州、成都、四川、武汉等,有机会逐渐成为物流集散地,不仅会减少整体物流成本,也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要做好思想准备,拥抱转移、承接转移,让更多全球资本、信息、技术、人才在本地生根开花。

  要把出海抢订单作为常态化做法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外贸受影响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大量进出口展会取消,据会展信息平台展加网统计,2022年原计划举行1159场展会,只有292场展会开展。若2023年进出口展会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是否有可能使外贸行业迎来真正的反弹?

  魏建国:大型国际展会非常重要。尽管疫情前全国有上千场展会,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一般,没有对接上国际客户的需求。展会不是把商品摆在那儿就能卖,上世纪70年代我们带团到国外参展时,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来下订单的。中国是供应商,我们需要参加、举办受国际客户认可的大型展览,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以市场倒逼生产,订单量才会高。

  疫情前,全国范围内受国际认可的大型专业展有14个,综合展8个,加起来才22个。中国是一个不太注重展览的国家,而在国际上,从现在到2023年4月份,全球还将举办1522个大型的综合展和专业展,包括电子展、家具展、消费品展,甚至牙科器械展。大型国际展会的经济效益是惊人的,一个牙科医疗器械展,全球就有接近6000亿美元的订单,要知道11月全国出口总额也就3万亿美元。还有像人造关节展览,现在全球一共有差不多500亿美元的生意。

  据我了解,国际上的1522个大型展,可能有700多个都举办不了,一是因为经费问题,二是因为场地。我认为中国应该争取多主办国际展览会,承接全球大型展会,而不是我们另搞一套展会,会很花钱,而且组织得不好也很难取得好的效益。我们不仅要派团队参加国外的展览,也要把这些国外办不了的国际展搬到中国来,搬到家门口来办,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订单,因此带动产业链和供应链,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受益。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各地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实际效果如何?从短期来看,圣诞订单基本交付,从长期来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贸周期向下,海外订单也显得较为困难。此时出海抢订单,能改变出口的趋势吗?

  魏建国:出海抢订单的效果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外贸上的创新做法,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全球客户对中国商品的认可和肯定。我们这次带回来的订单,足以满足一些小工厂三年的生产能力,花的钱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后要把出海抢订单作为常态化的做法,这是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让中国的产品被更多国际客户熟悉,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要求,以此得到更多的订单,这是很不容易的。

  出海抢订单是近几年,尤其是沿海地区想出来的高招,应该说这对中国的外贸行业是很大的促进,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强,要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现在中西部地区难度比较大,主要是政府的补贴不能到位,另外信息也不对称,出国参展要做很多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很鼓励外贸行业发扬“四敢”精神,也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家没有精气神,提不起劲,我认为是没有看到未来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没有看到疫情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振信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之后,现在也是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好机会。我们的外贸业有基础,在现在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勇于站出来,不要气馁,更不要彷徨和犹豫。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民企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吃下发展“定心丸”,发力推进数实融合

      中新网12月30日电 题:民企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吃下发展“定心丸”,发力推进数实融合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风向标”。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位民营企业家在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亮明了党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态度,也会...

    时间:12-30
  • 广西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 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新网南宁12月30日电(林浩 陈沿佑)12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杨春庭介绍,作为中国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立足独特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持续深化经贸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致辞。 林浩 摄  当天,广西高质...

    时间:12-30
  • 问需纾困精准施策 RCEP实施近一年海关助企尽享政策红利

      问需纾困精准施策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RCEP实施近一年海关助企尽享政策红利   核心阅读  覆盖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已近一年。今年以来,全国海关立足外贸经济发展需求,精准聚焦RCEP原产地规则、关税减让、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梳理企业申报难点,优化RCEP智能...

    时间:12-30
  • 问需纾困精准施策 RCEP实施近一年海关助企尽享政策红利

      问需纾困精准施策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RCEP实施近一年海关助企尽享政策红利  核心阅读  覆盖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已近一年。今年以来,全国海关立足外贸经济发展需求,精准聚焦RCEP原产地规则、关税减让、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梳理...

    时间:12-30
  • 商务部:1-11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同比增7.9%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29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协定高质量实施工作,指导和支持地方、行业和企业抢抓RCEP机遇,高效利用RCEP市场开放承诺等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协定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我与RCEP其他成...

    时间:12-29
  • 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邹多为、王优玲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这次会议牢牢抓住影响当前我国发...

    时间:12-28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并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决把...

    时间:12-28
  • 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三

      新华述评|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王优玲、潘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

    时间:12-27
  • 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突出一个关键:统筹协调——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王优玲、潘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提出“六个更好统筹”,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

    时间:12-26
  • 全球价值链调整进程加快 RCEP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RCEP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亚洲是当今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但全球价值链重构、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给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亚洲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促进形成区域一...

    时间:1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