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浙江今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24.2亿斤 多措并举守住粮食安全

2022-12-28 21: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 (钱晨菲)“今年晚稻生长季,整整四十多天没下雨真令人着急。好在政府给我们安排了技术指导、保险理赔、水利灌溉等多个专家服务组下乡指导。今年我承包的6000亩粮田,可生产稻谷330万公斤左右。”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万民村种粮大户黄金林说。据了解,截至目前,秀洲区已有13万亩晚稻颗粒归仓。

  如何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浙江交出了答卷。日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粮食总播种面积1530.7万亩,比去年增长超20万亩;亩均产量405.7公斤,较去年略有下降;粮食作物总产量124.2亿斤,与去年持平。

  “持平”,看似平淡,实则来之不易。

  回望2022年,疫情多点散发,夏秋季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浙江粮食生产交出了较好的答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通过“用增量补损失”,持续深入推进“非粮化”整治,挖掘粮食扩种空间,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扩面积、增产量、提品质、保效益、育动能,守住粮食安全。

  124.2亿斤,这是“抢”回来的收成,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今年以来,浙江全省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多措并举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一季接着一季、一个田块接着一个田块抓动员、抓部署、抓落实。今年7至8月,持续炎热天气“暴击”浙江,直接影响单季晚稻幼穗分化和连作晚稻秧苗生长。面对高温干旱,该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应急、气象等部门,及时开展旱情调查和人工降雨作业,同时印发多个抗高温干旱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专家上门“问诊”,查苗情、查墒情,精准“把脉”、广辟水源、缓解旱情。该省累计派出服务组5242人次,服务主体5682家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以来,浙江坚决稳妥有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截至12月16日,该省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223.5万亩,已基本完成整治优化任务。同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后地块的适粮化改造,推进沟、路、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如今,一批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高产农田在“浙”里建成。

  答卷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浙江省财政对50亩以上粮油规模种植主体每亩补助120元;对订单收购小麦、早稻、晚稻每百斤分别奖励30元、30元和20元,其中早稻订单收购实现全覆盖。各地更是在浙江省级政策“礼包”基础上,纷纷“加码”。如杭州市本级安排种粮直补资金3600万元,比上年增加966万元,种粮大户平均直补达每亩381元;绍兴市越城区给予早稻机械插秧每亩补贴60元,配方肥补助从每吨300元提高到500元……

浙江某地农田。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在持续抓好既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我省又突破创新三项政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该省启动实施了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根据种粮成本监测,确定今年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为每亩22元;稻谷最低收购价在国家基础上每百斤增加4元,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最高的省份之一;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障程度从最高每亩1000元提高到1400元。

  答卷背后,更是强有力的“智慧”支撑。记者从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该省层层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建设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9个,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攻关方)383个,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60多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大力推广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高产高效技术,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效果。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目前,浙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科技味”在田垄间体现。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今年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3.1万台套,累计已机收水稻近990.5万亩,收获机械化率达96%;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67支,为疫情管控地区作业服务2.6万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交所今年实现一倍扩容 明年发行上市进一步常态化

      北交所今年实现一倍扩容  临近岁末,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跑出“加速度”,单月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2家,创下开市以来的新高。至全年收官,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162家,相较年初增加83家,实现翻倍。北交所从市场建设的起步期,正逐步迈向提质增效、强化功能的新阶段。  年底提速每天都“上新”  12月26日,瑞奇智造;12月27...

    时间:12-29
  • 节前走市场丨运输提速 保障居民蔬菜肉类供应不断档

      再过几天,就是元旦假期了。市场保障供应情况如何?果蔬肉蛋粮油丰富吗?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多地果蔬交易市场和超市,一起去看看。  蔬菜肉类供应不断档 保障居民“菜篮子”  走进四川绵阳盐亭县的一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粮油蔬菜区,大米、食用油、鸡蛋、肉类、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品种齐全,供应充足。  临近中午,在北京的这...

    时间:12-29
  • 一线调研:小小家庭电费单,折射生活大变迁

      电费单里的幸福指数(一线调研)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关乎民生温度。如今,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743亿千瓦时,与2012年的6219亿千瓦时相比,增长了89%。2022年前11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在奔涌的电流前端,旧家电更新换代,新电器“飞”入千家万户,人...

    时间:12-29
  • 首只中韩合编指数产品上市——ETF跨境投资再扩容

      近日,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韩半导体ETF”)在上交所上市。同日,有4只中韩合编指数ETF在韩交所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中韩半导体ETF是境内首只投资韩国市场的跨境ETF,也是境内首只中韩合编指数ETF,对于深化中韩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借道跨境ETF,投资者可在有效降低投资门槛、...

    时间:12-29
  • 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增动力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并举,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统计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全年规模预计超过4万亿元。通过实施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明显降低市场主体负担,缓解企业现...

    时间:12-29
  • 年货热迎来快递业务高峰 年货快递能否及时送达?

      年货热迎来快递业务高峰   近日,随着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先后启动年货节,快递业迎来新一波业务高峰。与此同时,多家快递企业也宣布2023年继续“春节不打烊”,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的寄递需求。  年货高峰期即将到来,各地快递物流是否通畅?年货快递能否及时送达?末端配送能力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地快递...

    时间:12-29
  • 金融纾困保主体稳经济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金融纾困保主体稳经济   稳经济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金融业瞄准“助企纾困”这个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实招,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数据显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  跨周期调节稳融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严峻...

    时间:12-29
  • 山西今年煤炭产量超13亿吨 连续两年增产1亿吨以上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能源局获悉:截至12月27日,山西今年煤炭产量已超13亿吨,占全国产量近1/3。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2021年山西原煤产量11.93亿吨,同比增加1.13亿吨。在此基础上,今年再增产1.07亿吨,实现连续两年增产1亿吨以上。同时,山西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62958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

    时间:12-29
  • 长春一大批卫星相关企业迅速崛起 形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

      北国春城长春一大批卫星相关企业迅速崛起,形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  【“走进‘专精特新’”系列报道③】筑梦浩瀚九天,老工业基地走来“专精特新”新军   阅读提示  近年来,吉林长春一大批与卫星有关的企业迅速崛起。它们立足“专精特新”,上下衔接、资源互补,携手筑梦浩瀚九天,构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时间:12-29
  • 今冬羽绒服频上热搜 “轻便化”“潮流化”等成新趋势

      今冬羽绒服频上热搜 “轻便化”“都市化”“潮流化”等成为新趋势   羽绒服成为许多人过冬的日常,大家对它的需求也跟衣柜里其他常穿的衣服一样,希望好穿好搭,呈现出“轻便化”“都市化”“潮流化”“高端化”“机能化”五大趋势。  除了保暖还有“新需求”  羽绒服话题接连上热搜  近一个月以来,“挑羽绒服别只看含...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