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聚力重点产业链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22-12-22 16:58: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等具体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会议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补短板、锻长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着力补强

  产业链薄弱环节

  近几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遇到挑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对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是要以守正创新方式办好自己的事。”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新华社等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这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保障和最大底气。要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个根本,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续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伟伟认为,在全球产业链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加快补足关键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及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要面向工业基础领域,以及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重点产业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应用牵引、整机带动,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区域间高度协同化。

  开辟引领

  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议还提出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说,对于传统制造业,关键是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竞争力,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加坚实。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明年要继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顺应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郝伟伟说。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数字技术正在广泛地向各个产业、各个领域渗透和融合,深刻地重塑和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说,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深化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推动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新业态新模式的场景应用,壮大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医疗等数字产业,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看来,我国产业政策正加快向强配置、重协同、促优化的方向转变,从而激发广大企业形成内生发展动力,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不过当前,金融、科技、产业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会议的部署,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链、金融链与产业链的高效适配,构建融通创新循环生态。”朱明皓说,要梳理当前急需攻关、提前布局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构建自主、协同、开放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避免创新资源投入浪费、产能过剩、低端竞争等问题。以产业为牵引增强金融主动供给,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支持力度。

  郝伟伟认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下一步要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要素的相互驱动。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探索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记者 郭倩) (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思想纵横)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

    时间:12-22
  • 丰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湖南江永形成高效益蔬菜产业链

      中新网永州12月22日电(陈健林 唐兵)21日,湖南江永县潇浦镇下界头村千亩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菜农们一边割菜、分拣、称重、包装,一边抢抓利好天气忙冬种,搭建大棚、种植时令蔬菜。湖南江永丰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 江永县委宣传部供图  入冬以来,下界头村推行“公司联结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方式,通过龙头企...

    时间:12-22
  • 围绕能源产业链构建学科创新链

    原标题:围绕能源产业链构建学科创新链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时间:12-22
  • 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专题深思)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时间:12-21
  • “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

    时间:12-21
  • 山东巨野:一只鸭“孵出”百亿产业链

      中新网山东巨野12月20日电 (吕妍 肖守祥)“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鸭产品熟食系列,在这里再次投资,一是原材料可以从屠宰车间直接运过来,不仅质量好,而且最新鲜;二是节省运费,每吨能...

    时间:12-20
  • 实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

      实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思想纵横)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

    时间:12-20
  • “一号工程”模范生南昌的进阶:向软环境“较劲”,发力数字经济

      面对异常激烈的城市竞争和中部多个省份“竞逐争流”之势,江西今年放出了大招。  虎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江西省委、省政府以最高规格召开会议...

    时间:12-20
  •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光明论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

    时间:12-19
  • 数字经济潮涌赣鄱:一个中部省份的别样发展路径

      江西,从不该被忽略。  翻开江西历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神往,玲珑的景德镇陶瓷兴盛千年,南昌八一起义第一枪在此打响……  ...

    时间:12-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