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新文科建设既是创新也是回归本源

2023-11-15 08:11: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新文科建设既是创新也是回归本源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介绍,建设新文科,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

新文科是教育部提出的“四新”建设之一,相对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涉及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文科建设一直都在求新求变

南京大学教授方延明告诉记者,新文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其初衷主要是针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课程中。

“新文科这一概念虽然提出不久,但是文科建设一直都在求新求变。文科从19世纪传统的文史哲,发展为包含社会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大文科’,这是对工业革命的回应。20世纪以经济学为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又出现了统计学转向,这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些变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可以说是新文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沈阳说。

方延明同样指出,中西方学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文学科的解构与建构。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文科不变的特征是以人、人的社会活动以及意识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无论是传统文科还是新文科,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没有发生变化,这是文科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核心特征。在不同时代紧跟社会变革,把握时代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新文科。”沈阳说。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文科教学研究也开始顺应这一变革不断发展

方延明认为,对各类新技术的适应和利用体现了文科发展紧跟社会变革的本质特征。很多时候,文科发展也可以“跑”在社会变革之前。“纵观人类发展史,凡是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推陈出新、大发展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在启发民智,整合价值观念等方面,是自然科学所无法比拟的。”方延明说。

但要让新文科紧贴时代脉搏乃至引领时代发展,还需要长期的建设和探索。

新技术成新文科建设重要支撑

提及高等教育中的新文科之“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学科交叉,但除此之外,新技术也逐渐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9年到2021年间,教育部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指出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其中,“新科技革命”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

沈阳在自己的课堂上允许而且鼓励学生使用新技术等手段进行学习。在他看来,这是新文科教学研究的一种必要方法。

“使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新文科建设的重点,用好新技术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沈阳说,新技术延伸了人的能力,就像早年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一样,社会变革、技术进步产生的新思潮新方法为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新命题、新内容、新工具。文科研究者可以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之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前人难以获得的结论。

“方法越精进,科学研究的死角就越少。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是如此。”沈阳说。

建设新文科还需紧跟社会变革

发展新文科的本质是紧跟社会变革,但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并不只有新技术这一个维度。新文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系统性地适应当今社会的整体变化。

方延明提醒,新文科是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同一批提出的概念,它们在本质上都是要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并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方延明建议,新文科建设应少些排行体系,不能让过度量化、标准单一的排行榜来左右办学;要着力于培养一流人才,重视教书育人,重视学科特色;要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结合学校特色确立办学定位,根据社会的变化,做出学科调整。

沈阳在招收研究生、博士后和科研助理时注重交叉学科背景,倡导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以新文科的培养标准打造教学研究团队。他认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培养,也有利于教研团队产出高水平的文科教研成果。

“新文科的发展其实既是创新,也是回归本源。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恰恰就是恢复古典时代文科融会贯通的面貌。我们新文科教学研究者的使命,就是用好新技术这个工具,搭建跟进社会变革趋势的学科体系,并矢志不渝地追求向善的人文关怀。”沈阳总结说。(记者 孙明源)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

    原标题: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11月18日-2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广东省第六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在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暨南大学将竭诚当好东道主,严格按照大赛组委会的各项要求,精心准备、悉心安排,细心工作、...

    时间:11-20
  • 让优质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人民时评)

      2020—2023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36亿元,新建48个地市级以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33个城市(区)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新时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为更多家庭带来便利。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近...

    时间:11-20
  • 让健康照护更有温度(新职·新知⑧)

      曾统玉在整理病床。   瞿 波摄  简道成(右)在搀扶照护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瞿 波摄  “早上好,昨晚睡得舒服吗”“别着急,细嚼之后再把饭菜慢慢咽下”“来,把手给我,要测今天的血糖了”……在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照护对象身旁,细心地进行健康与生活照料...

    时间:11-20
  • 在台州,读懂和合文化

      和合人间文化园。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外国友人在参观和合文化展陈。   潘侃俊摄   天台山国清寺。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11月7日,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开幕。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保加利亚等国...

    时间:11-20
  • 搭建表演艺术交流广阔平台

      图为世界剧院联盟揭幕。  国家大剧院供图  11月13日,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世界剧院联盟正式揭幕。  作为由国家大剧院倡议发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世界剧院联盟目前已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的30家艺术机构加入。2023世界剧...

    时间:11-20
  • 课间十分钟,呵护学生茁壮成长

      日前,针对一些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一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而言,课间十分钟能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从来不是只关乎分数成绩,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称得上是科学的教育...

    时间:11-20
  • 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在京启动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一琪)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通计划”)18日在北京大学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这项在教育部支持下,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与全国9所重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专项计划,将加强院校合作与资源共享,着力培养服务国家需求的通用人工智能领...

    时间:11-20
  • 破译古文字的文明密码

      在清华大学展出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成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新华社发  参加“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的专家学者在参观清华简。  两位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甲骨互动体验区”参与体验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时间:11-20
  • 西藏美术馆开馆

      图为观众在西藏美术馆参观画作《草原纪事》。  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摄  本报拉萨电(记者鲜敢)11月15日,西藏美术馆正式开馆,该馆系西藏首座自治区级美术馆。  西藏美术馆占地面积4.7公顷,总投资近5.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3.28万平方米,以“喜马拉雅的钥匙”为设计理念,馆内划分为主展馆、艺术互动体验区、艺术家...

    时间:11-20
  •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举办

      本报电(王畅)近日,以“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BDA(BeijingDanceAcademy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设置“‘桃李杯’与舞蹈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一带一路’上的舞蹈文化”三个论题方向。在为期一个月的学术盛会中,将以开闭幕式、...

    时间:1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