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因时因势创新爱国主义教育

2023-11-20 08:33: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光明论坛】因时因势创新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血脉中,爱国主义自古就是流淌其中的主旋律。近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提出,指导推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平台载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实施。这对于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由宏大叙事向细微叙事转变。形象生动、娓娓道来的故事更能吸引人感染人,平实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也更能拉进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让话语表达兼具历史厚度、思想高度和生活温度,用老百姓“听得懂”“说得出”“传得远”的大众话语、时代话语讲清、讲透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理论,真实生活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接地气、蕴底气、融入日常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增进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成效。因此,既要善于以小见大,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素材,同时还要善用微电影、微小说、微慕课等微载体,以及动态图、表情包等微形式进行生动呈现,在润物无声中推动爱国主义入脑入心。

推动数字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设。数字展览馆、3D博物馆等数实融合场馆利用沉浸式数字技术,推动红色历史、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让红色资源及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为可“视”的精神与可“触”的信仰,使观者零距离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悠久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此外,智能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改变了传统以授为主的教育形态,依托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得以在多重时空场景中自由“穿梭”,深切感悟社会的变迁,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未来,还应持续发力,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结合青少年行为偏好和认知规律,大力开发更多有趣有益的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课程,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寓教于乐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适应分众化传播趋势,用智能媒介讲好爱国故事。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瞄准不同群体的需求及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不断扩大内容供给,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一方面,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与内容建设,通过打造集文献资料库、图文数据库、理论资源库于一体的“云教育基地”,不断丰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阐释、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现等,制作和生产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数智技术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认知差异、能力差异、需求差异、个性差异,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智能再造与精准分发,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此外,打造多维化传播矩阵,实现多种媒介的优势相融、话语相通、形式互补,汇聚多元化主体力量,生动讲好爱国故事,画出爱国主义教育最大同心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新的媒介环境,统筹各类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注重落实落细落小,培育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力量。

(作者:徐曼、张治夏,分别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

    原标题: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11月18日-2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广东省第六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在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暨南大学将竭诚当好东道主,严格按照大赛组委会的各项要求,精心准备、悉心安排,细心工作、...

    时间:11-20
  • 让优质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人民时评)

      2020—2023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36亿元,新建48个地市级以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33个城市(区)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新时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为更多家庭带来便利。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近...

    时间:11-20
  • 让健康照护更有温度(新职·新知⑧)

      曾统玉在整理病床。   瞿 波摄  简道成(右)在搀扶照护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瞿 波摄  “早上好,昨晚睡得舒服吗”“别着急,细嚼之后再把饭菜慢慢咽下”“来,把手给我,要测今天的血糖了”……在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照护对象身旁,细心地进行健康与生活照料...

    时间:11-20
  • 在台州,读懂和合文化

      和合人间文化园。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外国友人在参观和合文化展陈。   潘侃俊摄   天台山国清寺。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11月7日,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开幕。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保加利亚等国...

    时间:11-20
  • 搭建表演艺术交流广阔平台

      图为世界剧院联盟揭幕。  国家大剧院供图  11月13日,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世界剧院联盟正式揭幕。  作为由国家大剧院倡议发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世界剧院联盟目前已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的30家艺术机构加入。2023世界剧...

    时间:11-20
  • 课间十分钟,呵护学生茁壮成长

      日前,针对一些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一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而言,课间十分钟能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从来不是只关乎分数成绩,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称得上是科学的教育...

    时间:11-20
  • 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在京启动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一琪)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通计划”)18日在北京大学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这项在教育部支持下,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与全国9所重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专项计划,将加强院校合作与资源共享,着力培养服务国家需求的通用人工智能领...

    时间:11-20
  • 破译古文字的文明密码

      在清华大学展出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成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新华社发  参加“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的专家学者在参观清华简。  两位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甲骨互动体验区”参与体验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时间:11-20
  • 西藏美术馆开馆

      图为观众在西藏美术馆参观画作《草原纪事》。  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摄  本报拉萨电(记者鲜敢)11月15日,西藏美术馆正式开馆,该馆系西藏首座自治区级美术馆。  西藏美术馆占地面积4.7公顷,总投资近5.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3.28万平方米,以“喜马拉雅的钥匙”为设计理念,馆内划分为主展馆、艺术互动体验区、艺术家...

    时间:11-20
  •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举办

      本报电(王畅)近日,以“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BDA(BeijingDanceAcademy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设置“‘桃李杯’与舞蹈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一带一路’上的舞蹈文化”三个论题方向。在为期一个月的学术盛会中,将以开闭幕式、...

    时间:1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