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激发人才活力 让科技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2023-11-19 09:13:00

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创新能“跳”多高、“跑”多远,取决于基础研究有多扎实。基础研究的根扎得越深,人才队伍的活力积蓄得越丰沛,科技创新之树才能越枝繁叶茂。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内卷”背后,是创新的匮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几年来,人类学的一个术语“内卷”迅速出圈,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本意是人类学家用于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发明,现在则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进入“万物皆可卷”的语境。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内卷”这种现象?笔者以为,“内卷”背后,其实是创新的匮乏。“内卷”是一种固化形态,或者说停滞不前的状态。就像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科技领域,不能通过创新带来新的增量价值,则会陷入低水平的存量竞争。但凡增长停滞、发展放缓,必然会带来“内卷”。

要突破“内卷”,就要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注重开辟新赛道,实现开道超车,以创新带增量,发现新机遇,制造新红利。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更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同时,持续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切实推进科教融汇,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放权松绑,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天下事莫不成于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强国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历史性工程,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强大动力、提供强大支撑。

人才活力从何而来?唯有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首先要简政放权。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之一。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2015年,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有效增强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信心和创新动力。只有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才能让创新创造的血液畅快流动,让勇于探索的精神蓬勃生长。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直指给青年科研人员造成压力的痛点和难点,宣告中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迈向3.0时代,确保改革红利直达科研一线。

总之,重中之重是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机制,秉持公正、客观原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评价体系。尊重规律,构筑新的科研范式,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文化氛围,让科技人才耐得住寂寞,从而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还要高度重视潜在人才,对那些有潜力但一时业绩尚不突出的人才要舍得投资,防止人才资源的变相浪费。

“揭榜挂帅”,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

随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建议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普惠性支持。在科研经费资助方面,对博士毕业5年内的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普惠性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同时,工资增长和福利房等应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切实帮助青年人才解决生活困难。

只有不断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才能让“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力。“揭榜挂帅”是当前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人才评价难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倒逼科技资源优化整合、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引导和聚集创新要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创新举措。要做到征集“真榜”,攻关的课题要从在科研一线、生产一线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里提炼。要做到开放“发榜”,以能力、实绩为选拔标准,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最终,要实现通过“发榜”在更大范围遴选“英雄”,通过“赛马”在科研和产业领域形成更多“高峰”。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以人才之桨撑好高质量发展之舟,不断开拓进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努力实现从人才强、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

(作者:黄维,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

    原标题: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11月18日-2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广东省第六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在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暨南大学将竭诚当好东道主,严格按照大赛组委会的各项要求,精心准备、悉心安排,细心工作、...

    时间:11-20
  • 让优质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人民时评)

      2020—2023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36亿元,新建48个地市级以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33个城市(区)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新时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为更多家庭带来便利。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近...

    时间:11-20
  • 让健康照护更有温度(新职·新知⑧)

      曾统玉在整理病床。   瞿 波摄  简道成(右)在搀扶照护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瞿 波摄  “早上好,昨晚睡得舒服吗”“别着急,细嚼之后再把饭菜慢慢咽下”“来,把手给我,要测今天的血糖了”……在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照护对象身旁,细心地进行健康与生活照料...

    时间:11-20
  • 在台州,读懂和合文化

      和合人间文化园。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外国友人在参观和合文化展陈。   潘侃俊摄   天台山国清寺。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11月7日,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开幕。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保加利亚等国...

    时间:11-20
  • 搭建表演艺术交流广阔平台

      图为世界剧院联盟揭幕。  国家大剧院供图  11月13日,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世界剧院联盟正式揭幕。  作为由国家大剧院倡议发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世界剧院联盟目前已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的30家艺术机构加入。2023世界剧...

    时间:11-20
  • 课间十分钟,呵护学生茁壮成长

      日前,针对一些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一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而言,课间十分钟能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从来不是只关乎分数成绩,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称得上是科学的教育...

    时间:11-20
  • 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在京启动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一琪)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通计划”)18日在北京大学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这项在教育部支持下,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与全国9所重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专项计划,将加强院校合作与资源共享,着力培养服务国家需求的通用人工智能领...

    时间:11-20
  • 破译古文字的文明密码

      在清华大学展出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成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新华社发  参加“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的专家学者在参观清华简。  两位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甲骨互动体验区”参与体验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时间:11-20
  • 西藏美术馆开馆

      图为观众在西藏美术馆参观画作《草原纪事》。  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摄  本报拉萨电(记者鲜敢)11月15日,西藏美术馆正式开馆,该馆系西藏首座自治区级美术馆。  西藏美术馆占地面积4.7公顷,总投资近5.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3.28万平方米,以“喜马拉雅的钥匙”为设计理念,馆内划分为主展馆、艺术互动体验区、艺术家...

    时间:11-20
  •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举办

      本报电(王畅)近日,以“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BDA(BeijingDanceAcademy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设置“‘桃李杯’与舞蹈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一带一路’上的舞蹈文化”三个论题方向。在为期一个月的学术盛会中,将以开闭幕式、...

    时间:1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