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2023-11-16 08: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赖锦盛在玉米地进行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四成。多年来,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赖锦盛深耕种业研究,带领团队面向玉米这个重要农作物开展研究,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了多个“从零到一”的突破。

  

  补全基因组测序“空白”

  本世纪初,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点燃了基因组学的“第一把火”。随后,玉米等多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序列草图相继公布。然而,由于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全球科研人员一直没能实现对复杂生物的全基因组探索。

  科学家为什么要探索玉米等物种的基因组?赖锦盛介绍,种子在农业产业链处于顶端位置,也是农业产业中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的领域。基因组测序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能够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推动种子培育技术创新

  1996年,赖锦盛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乔基姆·梅辛教授。

  “他是全球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测序的奠基人物,在美国玉米基因组测序和其他物种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导师的启发下,赖锦盛回国后继续开展玉米基因组学研究。

  2006年,赖锦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2009年,他主持的“玉米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课题开启;今年6月,赖锦盛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论文《玉米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组装结果》,实现了在所有复杂动植物基因组中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基因组完整无间隙组装。

  这篇论文被誉为基因组组装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突破,研究成果补全了国际玉米基因组草图自2009年公布以来尚存的几万个“空白”区域,攻克了复杂动植物基因组组装的“最后一道难题”。

  “登上月球之前,人类总有一个‘月球梦’,玉米基因组测序就是我的‘月球梦’,这是一个科研人员本能的好奇。”赖锦盛说。

  2019年,乔基姆·梅辛猝然离世,未能见到这项成果面世,这让赖锦盛颇为遗憾。为此,他在论文的致谢部分特别标注:谨以这项研究成果纪念导师。

  突破基因编辑“卡脖子”难题

  作为生物育种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赖锦盛说,用“基因剪刀”切割不利的基因,去除不良性状——这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项基本应用。

  赖锦盛介绍,所谓“基因剪刀”,其实是能够精准剪切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基因编辑核酸酶Cas蛋白”,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靶向剪切,实现对生物基因组的精准微调,从而加速培养出具备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秀农艺性状的作物。

  2012年,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共同开发了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于202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随后,科学家进一步开发了Cas12a等基因编辑技术。但长期以来,这些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专利,也就是“编辑器”,被少数国家垄断。为了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2015年起,赖锦盛率领团队投入“基因剪刀”的研发工作

  赖锦盛将研发“基因剪刀”的过程概括为“两步走”:先是在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宏基因组中寻找有潜力切割基因的“剪刀”,然后用实验验证哪一把“剪刀”能够实现精准切割。

  “研发工作无异于‘大海捞针’。”赖锦盛说,早期研究基因组学的经历帮助他在基因组大数据挖掘技术上取得突破。2021年,赖锦盛团队成功研发出两把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基因编辑新型底盘核酸酶Cas12i和Cas12j”,弥补了中国在基因编辑底盘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目前,Cas12i和Cas12j已获得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专利授权和日本专利授权,但赖锦盛仍不满足:“Cas12i和Cas12j的编辑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对应的衍生技术体系和应用生态也尚待完善。此外,还需要研发更多新的基因编辑底盘工具,以满足农业和医疗领域基因编辑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他说。

  “定制”优质转基因作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如何实现育种产业化?赖锦盛将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看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生物育种产业化跟不上,原始创新就会严重受阻;一旦产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不仅能借由市场检验技术成果,还能获得更多经费来反哺科研,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研发能力和水平。”

  自2021年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赖锦盛就持续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工作,他也通过研发转基因玉米,身体力行地为这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我和团队研发的抗虫玉米ND207转化体、耐除草剂玉米CC-2转化体已经相继获批国家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产业化试验种植中,已选育出21个玉米新品种,其中2个成为我国首批转基因产业化试点推广种植品种。”赖锦盛说。

  赖锦盛介绍,虽然中国生物育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获批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目标性状相对单一,集中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而产业化较早的美国等国家的产品还有抗旱、高产等多种类型。

  “未来几年,转基因、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大有可为。我和团队会面向产业需求,针对产业发展瓶颈继续攻克科技难关,以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源头供给,持续推动玉米等作物生物育种产品的更新迭代。”赖锦盛说。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与本报合作推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

    时间:11-17
  • 2023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武汉开幕

      新华社武汉11月16日电(记者田中全)第二十三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华创会)16日在武汉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始终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实际行动传承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彰显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展示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书写了“侨心向党...

    时间:11-17
  • 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爱上学习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村教学点,现在只有一名教师、一名学生。  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县城出发,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近3个小时,便来到了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山高路远,群岭莽莽,学校嵌在山间,宛如一艘小舟航行在绿色海洋上。  现在,蔡教宏是中心岐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他在这里教学已有22年。这些年,学生不断减少,蔡教...

    时间:11-17
  • 规范特殊类型招生 夯实高考公平公正

      “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有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

    时间:11-17
  • 发挥潮青优势 促进多维度中外交流

      11月13日至15日,以“新时代、新征程、新潮青、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年会由北京潮商会主办、北京潮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社团以及国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0多名海内外潮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际潮青发...

    时间:11-17
  • 汉字教学那些事儿

      阿联酋一所学校的中文展示。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学写汉字活动上,一名参与者展示她学习书写的汉字“口”。  新华社记者 金马梦妮摄   在埃及开罗,阿斯玛·穆斯塔法·易卜拉欣展示用毛笔书写的“心”字。   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摄   阿方索·弗莱勒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家中展示刚刚...

    时间:11-17
  • 无锡梁溪:10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原标题:无锡梁溪:  10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记者11月15日获悉,在江苏省无锡市近日举行的梁溪区第二届发展大会上,10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金额达38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科技人才平台、智能制造、商贸服务、文旅融合等领域,旨在布局产业新赛道,打造“产业新梁溪”。梁溪区正在围绕产业结构“布新”、增长动力“转新...

    时间:11-17
  • 专家出手助产业驶上“高速路”

    原标题:专家出手助产业驶上“高速路”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芦花鸡养殖户马海涛受益于科协专家的技术辅导。图为马海涛站在自家鸡舍内向专家介绍近期的养殖情况。 记者 王延斌摄  11月7日,国家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宁中华又一次从北京赶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他此行的目的是见一位...

    时间:11-17
  • 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上线

    原标题: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上线 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15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线。来自全国150多家重点高校图书馆和学界、出版界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绍兴,参加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成果展览会。展览会上,从全球征集而来的各类中国近代文献经过重新整理影印,以全新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数据库的上线启用,这些册...

    时间:11-17
  • 邢台北方大学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原标题:邢台北方大学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邢台北方大学旧址开放仪式暨纪念范文澜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15日在河北邢台举办。   1945年11月,抗日战争结束后,为培养造就人才,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改名为北方大学,中共中央委派历史学家范文澜为校长。1946年1月5日,北方大学在邢台正式成...

    时间:1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