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023-11-14 08:36: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关键职能,也是引领和支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发扬光荣传统,聚焦首要政治任务,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 深化理论探索,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学始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推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新时代以来,高校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基础工程,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建设课程群。目前,高校积极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心),以学科建设、学术平台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与阐释,成效十分显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专家优势,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讲清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讲清楚其道理学理哲理,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 坚持以文化人,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着力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也是传播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向青年大学生阐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任务。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课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大课堂”等手段,形成立体教学模式,努力规划设计科学的课程,回应青年学生的文化关切,打造更多思政“金课”。专业课程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特别是文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政治学、艺术学等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专业课程,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阐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两个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历程,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投身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光荣事业。

高校育人工作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育人的重要一环。有人说,“大学的空气也是养人的”,这种滋养正是源于大学活跃的氛围、前沿的文化,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给大学带来了蓬勃朝气,也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校园活动“第二课堂”,让更多体现中华文明精髓的剧目、曲目走进大学,也要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创作精品文艺作品,在文艺创作、传播的实践中亲身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塑造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 强化守正创新,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是深刻剖析和解读人类文明的金钥匙,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时代沃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在新征程上落实首要政治任务、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大学大有可为。“学人、学术、学科”是大学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特色,大学要用好这一优势,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继续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担当好探路者、开拓者、攀登者的角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要继续在学习研究传播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上走在前列,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打造更多中国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经世致用”是中华文脉的一大特点,在新时代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要强调“管用”,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对人民有用的学问。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实践,深入开展文化现象、文化规律和文化政策等研究,推出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高质量优秀文化作品、学术精品,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4 秉持开放包容,搭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桥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切实履行国际交流职能,全方位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青年交流、人文交流、科技交流等,不断拓展深度广度,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推动者。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大学要努力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度参与世界学术知识生产是一所大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区域国别学就是关于世界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去年区域国别学正式列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各有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研究,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当好“向导”。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是人,要鼓励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通过田野考察、社会调研等方式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让国际友人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要促进大学生提升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更多善于对话、善于合作、具有全球引领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把大学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用好大学的新兴媒体传播矩阵,构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用生动的中国教育实践、鲜活的中国青年故事把中国故事讲出彩,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壮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

(作者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清华大学举行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启动仪式 杨振宁寄语首届学生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 ,清华大学举行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启动仪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在视频致辞中说,物理学的前沿发展方向非常多,分为原理性的和应用性的,二者都会对物理学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杨振宁对参加“攀登计划”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学有所成。记者...

    时间:11-16
  • 京津冀三地联合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联盟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孙竞)15日,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联盟成立大会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及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11-16
  • 中山大学通报“贫困生炫富”:存在过度消费,终止助学金发放

    通报截图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孙竞)11月15日晚,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情况通报,对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赵某某被举报存在炫富和过度消费的情况进行回应。通报中称,11月14日,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到关于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赵某某存在炫富和过度消费的举报,其所在学院和资助管理中心迅速启动调查程...

    时间:11-16
  • 教育部:每学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孙竞)教育部15日印发通知,决定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询委员会),切实发挥专家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决策水平。各工作片区每学年对片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咨询委员会在教育部领导下,承担全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研究、咨...

    时间:11-16
  •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图①:11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图②:11月15日,各代表团标牌亮相闭幕式。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图③:11月15日,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图④:11月15日,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11月1...

    时间:11-16
  • 学青会激发体教融合新动能(聚焦学青会)

      在本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杭州队小将王子菲最后一发打出10.6环,战胜对手夺得金牌。在随后进行的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和50米步枪三姿个人比赛中,她又收获1枚金牌1枚银牌,尽显强劲实力。  学青会赛场涌现不少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他们展现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各...

    时间:11-16
  •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维杜塔教授和家人在山东旅游时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牧洋在俄罗斯留学,他的导师维杜塔·伊莲娜是一名数字经济领域专家,曾多次来华交流。不久前,维杜塔·伊莲娜来中国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他们还一同去了北京、山东等地旅行。  维杜塔·伊莲娜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数字经济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起听...

    时间:11-16
  •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学校为期17天的出国学习课程——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跨文化视角。我们一行人来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这个拉美小岛的文化、环境和饮食习惯让人觉得新鲜。多米尼加人总是...

    时间:11-16
  •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在台北开幕

      本报台北11月15日电(记者程龙)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15日在台北开幕,展出近300幅来自两岸暨港澳等地的青少年画作。  本届展览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作品中有两岸知名旅游景点、除夕家人团聚、皮影戏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览还展出了台湾已故版画家、美育教育家周瑛与大陆当代艺术家沈也的作品,跨...

    时间:11-16
  • 为量子科技储备人才

    原标题:为量子科技储备人才 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将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之一就在量子技术领域,而人才培养是赢得竞争的关键。随着量子科技研究快速发展和初创企业增加,相关人才需求激增。同时,由量子技术进步引发的知识体系变革和人才需...

    时间:1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