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缅怀!那位89岁还站着给学生上课的院士走了......

2023-11-13 08:55: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2日7时05分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钟万勰1934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1956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讲师、教授、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万勰院士长期从事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理论、算法和软件的自主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我国原创的、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引领和带动了国际计算力学学科发展,是我国计算力学学科和计算力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推动我国工程设计进入计算力学时代的先驱之一。

中国人挺直腰板自己干,一定行!”

钟万勰在同济大学就读期间的学生注册卡。同济大学供图

1952年,钟万勰考入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他自学了《柯氏微积分学》、柯朗—希尔伯特《数学物理方法》、斯米尔诺夫《高等数学教程》。

毕业前夕,他撰写的论文《弹性力学中的接触问题》被李国豪院士看中,推荐给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钱伟长看到文章后,主动联系他说:“钟万勰你来给我当助教,你把力学学懂了!”

中年时的钟万勰。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国际上力学研究和应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以钟万勰为骨干的团队获派研发推广土木结构计算分析程序。当时,全上海仅有两台小型计算机可用,钟万勰只在每天晚上12点左右有10到15分钟的上机时间。

为了准备存储用的纸带,需要在清晨6点前去“抢占”为数很少的穿孔机。这样从头开始、废寝忘食,钟万勰将算法语言一点点转化为力学语言,开发出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发展中国的计算力学,到开创“离散辛数学”,再到面向青年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体系,钟万勰院士毕生的学术追求,就是要为我国的数学研究争得一席之地。

“我们的头脑不比别人差。中国人挺直腰板自己干,一定行!”钟万勰曾这样说。

89岁还在站着给学生上课,被评价为“一位有风骨的老科学家”

钟万勰院士为研究生上课。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今年2月,大连理工大学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钟万勰院士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教室,为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研究生上课。他坚持站着给同学们上课,一手拿着PPT翻页笔,一手撑着讲台,拐杖则被他放在了一旁,这一幕曾在网上刷屏。

钟万勰院士为研究生上课。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后来,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钟万勰院士被劝说坐了下来继续上课。据悉,出于对身体的考虑,原本学校没有给钟院士安排教学任务,但院士主动要求要给学生上课。

据悉,2018年时,钟万勰院士几乎每天都会去实验室。在从家到实验室的小路上,他拄着拐杖步行,中途要休息两回,还要吃一次治疗心脏病的药。

钟万勰院士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后来,身体的状况已不允许钟院士天天去实验室,但他仍然努力坚持做着这一件事:给学生上课。

据介绍,课上,钟老师不仅会讲专业知识,还会给同学们传播爱国情怀的教育,告诉同学们“要有文化自信,要坚持自己的路”。学生评价钟老师是“一位有风骨的老科学家”。

“我们研究数学是为了应用。”钟万勰常教导学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定要把目标瞄准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

钟万勰院士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里。周学飞摄

(部分素材综合自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大举行

    “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大举行。校方供图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11日-12日,“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所大学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东亚文化与汉文学、东亚汉籍的流传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韩国文学是东亚文化的重要...

    时间:11-13
  • 第四届“一带一路”教育对话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孙竞)11日,以“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教育对话在京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优先事项”“产教融合与高素质教师队伍”等议题,介绍了各国的教师政策与实践案例,分享了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时间:11-13
  • 严晓鹏:为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供平台

    “作为一所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中外合作大学,我们既要立德树人,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培养学子的爱国情怀。”2023大学校长论坛期间,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严晓鹏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 在适应中国教育环境的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机制方面,温州肯恩大学相继展开探索和实践。严晓鹏表示,目前学校...

    时间:11-13
  • 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10日至11日,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首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等线上、线下同步参会,围绕“科学教育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关...

    时间:11-13
  • 教育部提醒:未满10周岁儿童慎做“下腰”训练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孙竞)近期,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全面守护中小学生培训安全。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训练为主、较易出现伤害风险的培训活动,教育部特别做出校外培训安全提醒“五不要”:一不要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培训。孩子培训需要相关专业防...

    时间:11-13
  • 2024年高校保送生招生有哪些要求?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于高校保送生的保送资格及录取专业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教育部等部门有关规定,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的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人员具备高校...

    时间:11-13
  • 温诗铸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温诗铸,1932年11月出生于江西丰城。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1986...

    时间:11-13
  • 中职生,真的低人一等吗

    两年前的中考,我比普高线低了20多分。成绩出来那天,家里静得出奇。我躲在小屋里不敢出去,只听见客厅里打火机“啪啪”响,戒烟快10年的爸爸,又把烟点着了。虽然自知学习成绩一般,但一下子要面对自己上不了高中的现实,还是慌了神。“这以后,可咋办啊!”我感觉自己没有未来了。爸妈除了叹气,似乎懒得理我。直到志愿填报快截止...

    时间:11-13
  • 开启高校专利高质量转化新篇章

    原标题:【光明论坛】开启高校专利高质量转化新篇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落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加快践行创新驱动发展...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