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打造学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正当其时

2023-11-10 08:13: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打造学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正当其时

   11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4周年,也是在这一天,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式发布。这个全新的公益学术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为主建设。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876万次,11月3日的单日访问量达到2141万次。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创新了学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对高质量公益性学术资源旺盛需求的回应。人们期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降低科技文献资源获取成本,让公共财政支持的创新成果真正实现共享。

  约1.7亿篇可检索资源、约8000万篇免费全文资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首期整合了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数据、出版图书、学位论文、研究所的仓储数据、ScienceDB数据中心的数据,以及开放获取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协议授权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的学术资源,“目前可检索的资源量约1.7亿篇,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量约8000万篇,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发布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和图书专著等类型”。

   目前上线的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有六大功能: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发现、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途径导航、集成科大讯飞翻译引擎、主动推送领域高价值文献、个性化学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放型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未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资源将更丰富、功能将更强大。刘细文说:“后续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智能、高效和易用服务能力,努力发挥好聚资源、塑模式、建生态、促创新的作用。”

  打破科技文献资源商品化、垄断化的尝试

   科技期刊和科技数据库,特别是一些国外科技期刊和数据库的订阅费用不断上涨,其价格之高,让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无法支持,只能弃订。无奈之余,不少人提出,为何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不能为公众所享?

   刘细文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基础支撑的科技文献资源商品化、垄断化日趋突出,科研机构采购科技文献资源费和使用门槛也在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效获取科研创新成果信息的难度逐渐加大。”

   构建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的尝试。刘细文介绍,这一平台是“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打造的普惠性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旨在为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性学术资源,提供学术资源检索发现、内容获取和交流共享等基础服务。未来,平台也将坚守公益性学术服务定位,坚持国际通行标准,充分尊重知识产权,汇聚更多高质量、多类型学术资源,积极促进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共享。”

   这样的尝试,也受到了高度评价。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说:“它能够实现全面支撑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学术资源的共享、交流、利用,能为实现国家科研创新资源保障的自主可控与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加快建设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期待更多机构、组织和科研人员加入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优质公益学术资源的聚集高地和全球优质公益学术资源的汇总索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有中国科学院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刘细文说:“我们也深知平台现有数据量和功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将加大投入,继续在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也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

   为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出了《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获取的倡议》和《公益学术平台合作共建邀约》,邀请“更多的科研组织、期刊出版同仁以及广大科研人员和公众积极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中,实现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更大范围的学术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

   如何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如何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公益平台怎样实现良性运转?这些问题都要在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

   刘细文建议,统筹推进公益学术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国方案。“应强化平台与其他机构、平台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平台与科研机构、平台与期刊界、平台与出版界之间数据共享交换的运行机制,兼顾传统模式的同时,协同打造我国学术资源公益服务新生态。”许倞则提到,要着力建设智慧公益学术资源生态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公益学术交流环境。

   公益学术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刚刚迈出第一步。刘细文说:“我们应紧紧抓住科技变革的良机,顺应创新发展的大潮,让科技成果、科技文献资源更有力地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 齐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防线

      9月14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网络普法公益讲师团成员、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肖波为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学生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

    时间:11-10
  • 澳门大学举办鲁迅研讨会及《呐喊》百年展

      本报澳门11月9日电(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大学获悉,“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百周年展览开幕式暨鲁迅文学与汉语文化学术研讨会”7日在澳门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品味文学巨匠鲁迅的名作,并从汉语文化的角度深入研讨鲁迅文学。展览即日起至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图书馆举行。  活动由...

    时间:11-10
  • 为世界培养更多“知音”

      参加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论坛的4位对话者在分享观点。  论坛组委会供图  2023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论坛日前在浙江宁波东钱湖畔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袁明在高端对话环节展开了一场“...

    时间:11-10
  • “中文学习让我着迷”

    日前,大连大学主要负责人率团访问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和塞舌尔的3所孔子学院。访问期间,曾在孔院学习、如今致力于中非语言文化传播的几位非洲友人给访问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把自己和中国的故事讲给当地民众”,架设起中非友谊之桥。 吴妮: 学中文带来就业机会 在马达加斯加,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本土中文教...

    时间:11-10
  • 西班牙马德里举办华文教育大会

      日前,以“继往开来·共谱华文教育新篇章”为主题的西班牙华文教育大会在马德里举办。44所西班牙华文学校负责人、来自其他国家的华文机构代表等,共180余人出席了活动。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姚敬表示,本次会议是西班牙华文教育史上的一次盛会。华文教育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

    时间:11-10
  • 多国青年共话数字未来

    原标题:多国青年共话数字未来 数字技术为青年发展赋能,也需要青年助力。11月9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青年与数字未来”分论坛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批18位“全球青年领军者”集中亮相,通过主题演讲、跨代对话等形式围绕互联网技术、产业与治理发出青年之声,凝聚全球青年力量,助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

    时间:11-10
  • 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播出

    原标题: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以下简称“青京会”)9日在CCTV-11戏曲频道正式播出。节目以“传百年国粹精华,会八方京剧英才”为主旨,为青年京剧演员打造展现艺术才华的国家级展示平台,联动全国各大京剧院团及院校,邀请戏曲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名家、学者,挖掘“老生”“...

    时间:11-10
  • 展现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新面貌

    原标题:展现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新面貌   日前,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报告会”)在南宁举行。通过为期两天的报告会,与会专家、老师及教练员对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43万人增加到70万人;学校体育运动场...

    时间:11-10
  • 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下,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近日在重庆举办,旨在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广大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更大力量。此次论坛还首次加入了农民体育、数字乡村、农村金融主题分论坛,探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更好服务农民的全面发...

    时间:1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