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南开大学:持续开展交叉学科专业、双学位特色项目及微专业建设

2023-06-28 14:47: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人民网: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优势和特色专业

南开大学: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学科整体实力强劲。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14个,第五轮学科评估有突出表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个,国家级和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92%。

基础学科实力顶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入选专业8个、强基计划入选专业7个。在历次学科评估及国家重大人才战略中,南开基础学科均名列前茅。

战略急需专业实力雄厚。南开大学新兴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导向,瞄准“卡脖子”问题,充分挖掘重点学科在科技进步、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强大实力,打造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金融、统计、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等专业及医学类急需专业。

新增专业勇立潮头。着力打造勇立时代潮头的“四新”专业。2023年,学校新增“金融科技”专业招生,依托南开金融悠久的学科历史、顶尖的人才培养水平,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人民网:2023年贵校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南开大学:学校2023年本科招生继续实行“适度大类科学投放、一省一策保证志愿、增强流动多元发展”的政策,为学生“从0到1到N”的成长成才提供无限可能。

2023年,南开大学继续深化以相近学科为组合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拒绝大类冷热专业打包,强化“通识+专业”培养,以“从0到1到N”的理念优化大类组合。学生可以大一在大类中完全接触本学科相关基础,在了解学科、认识专业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走向“基础”或 “应用”专业。

在近年高考录取过程当中,南开大学前三志愿满足率约为99%。南开大学在传统高考省份的普通一批招生中,如果考生填满专业志愿且不重复,提档后体检合格,学校保证全部录取到志愿专业中,100%满足考生,保证不调剂。在录取阶段,实施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政策,增加志愿多的专业计划录取量,最大程度满足考生志愿。

“8+4+X”二次选拔所有项目(除个别班级有特殊专业要求)面向新生“零门槛”开放,学生一入校即可按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参加选拔,每年提供约800-1000个名额,选拔比例近25%。

在转专业方面,学校实行“转出零门槛,转入有考核”的人性化转专业制度。转专业无转出人数比例限制,根据每年情况不同,转专业成功人数约在160-240人左右,成功率约60%-75%。

学校实行辅修和攻读双学士学位制度。同时,学校也持续开展交叉学科专业、双学位特色项目及微专业建设,增强办学吸引力,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

南开大学:学校在强基计划、普通批、提前批、单独投档、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民族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个招生批次类型合理布局,在保证学校整体生源质量的基础上,为有志向、有兴趣、有理想的考生最大程度提供求学南开的机会。

学校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普通批次哲学类、医学类专业仅录取有志愿的考生,不报不会调剂。除临床医学(5+3一体化)外,将哲学类、口腔医学、眼视光医学、智能医学工程任一专业填报在第一专业志愿的学生,进档后体检合格,则保证全部录取到该专业,不受限于在该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

人民网:对于科学填报志愿,有哪些建议给到学生和家长们?

南开大学:考生需要提前了解录取批次的划分、志愿填报方式、投档方式、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等信息。考生也可通过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报考指南专区,查询南开大学的招生章程、选考科目要求、在各省近三年录取数据等信息。

考生设置各个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的时候,切忌“扁平”,冲稳保三档志愿都要有。最好多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比如流动性,有无调整机会等。要敢于填报自己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深造及就业情况

南开大学: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在60%左右,国内深造比例约40%-45%。据第三方数据统计,南开大学本科生近年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深造率居双一流高校最前列,包括许多直博项目。学校约有15%-20%的学生在国外深造,深造水平及质量处于各高校顶尖水平。

南开大学毕业生近年来主要就业地点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每年有600-800人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数十人进入中央和国家部委,300余人进入地方选调生队伍,超过2000人进入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战略新兴行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寄语毕业生:永葆一份邮苑印记 化作锦囊步履四方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书记、校长的殷殷期盼语重心长。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

    时间:06-28
  • 复旦大学: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2023年首次招生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

    时间:06-2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增三个招生专业(类)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

    时间:06-28
  • 上海外国语大学:10个“一带一路”战略语种专业今年招生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

    时间:06-28
  • 第二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第二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日前在南开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围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希望大家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对教育现代化和教...

    时间:06-28
  • 以团体辅导促支部共建,探索校地党建新形式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26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学生党支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三区社区党委,联合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2周年活动。本次活动由“分享入党初衷——你做我猜——知识问答——我们的歌——真情告白——重温誓词”六个环节组成,让每位参与者分享入党初...

    时间:06-28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校长吴波寄语毕业生:九万里风鹏正举,举目起壮志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3...

    时间:06-28
  • 第二届全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在延安启动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第二届全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举行。本次活动以“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活动期间,各级关工委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关工委和教育基地联动、“五老”与青少年联动等方式,广泛开展主题参观、文艺展演、读书演讲等活动,教育引导...

    时间:06-28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举办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郝孟佳)中丹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25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中国-丹麦科教中心大楼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周琪院士强调,中丹中心是中国与丹麦教育合作的有益尝试和典范,中丹学院的毕业生是宝贵的资源、珍贵的成果,代表着未来,承载了希望。他希望,所有毕业生能...

    时间:06-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