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搭子”社交,年轻人情感需求新表达

2023-06-12 09: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江苏省淮安市,一些飞盘爱好者在奥体中心球场结队练习飞盘技巧、进行对抗比赛。
  赵启瑞摄(人民视觉)

  陆地冲浪板运动简称“陆冲”,因其扭动前桥的设计模拟海上冲浪的感觉而得名,是不少年轻人青睐的一项时尚运动。
  图为上海年轻人正结伴体验“陆冲”运动。
  王 初摄(人民视觉)

  随着商家茶品制作技艺的创新,“花式饮茶”新方式层出不穷,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图为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一处茶室内,一些年轻人在相聚品茶。
  新华社记者 杜 宇摄

  2023淀山湖(昆山)国际露营节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露营节涵盖露营装备展、飞盘活动以及露营派对等内容,满足露营爱好者的多样需求。
  图为两名游客在露营装备展区交流。
  唐旭骋摄(人民视觉)

  前段时间,一个名为“超一半的年轻人有‘搭子’”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2亿次之多;同时登上热搜的还有“‘搭子’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为什么年轻人需要‘搭子’”等话题。“搭子”一词源自江南方言,传统语境下有饭“搭子”、牌“搭子”等说法,意指饭友、牌友。

  “搭子”话题在网络上不断受到关注,反映了方言里的“搭子”已经走出传统语境,转换为年轻人之间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并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流行,成为情感需求的新表达。

  

  “现在流行找‘搭子’,我也动了心”

  “找玩‘搭子’!97年,坐标余杭区,约周末出来玩!脱口秀桌游约饭打卡拍照都可以。有相机,可以互拍,我拍照技术不错!希望找一个差不多年纪、爱聊天的‘搭子’。”今年4月,浙江杭州的千千在社交平台小红书发布这样一条消息。千千是北方姑娘,研究生毕业来杭州工作,因为初来乍到,周末过得有些无趣。“现在流行找‘搭子’,我也动了心,希望通过网络找个玩‘搭子’。”千千说。

  帖子发出后,她收到许多私信,加了不少微信好友。不过因为性格属于慢热型,她从来没有约过别人。“后来在微信加了一个姑娘!她主动约我,聊天很有意思,不会冷场。我们一起拍照、看脱口秀,也逛街买衣服。”千千很满意她的“玩搭子”。

  从数据上看,像千千这样找“搭子”的事并不稀奇,截至5月,小红书上“搭子”词条的浏览量达到2000万,词条内发布的笔记数量有逾154万篇之多,各种“求搭”帖应有尽有;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破亿,热度仍在攀升——找“搭子”,成了年轻人中一种时髦的社交方式。

  国家心理咨询师周小鹏指出,“搭子”可以看作是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只要在某个领域分享共同兴趣、为某个目的彼此陪伴的人,就可以称为“搭子”。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看来,与点头之交、亲朋好友相比,“搭子”的意义有相当微妙的分寸感。他指出,根据社会渗透理论,可以将人的社交由浅到深分为:知晓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等的履历信息,个人爱好,目标和愿景,以及恐惧和软肋。如果深入了解对方的目标和愿景、恐惧和软肋,必定是十分熟稔的亲友;如果只知一些基本履历信息,只能算同事或点头之交。其中,“个体爱好”与“搭子”非常相似。两个人“相互触碰但不太过亲昵,基于共同爱好来做事”,这就是“搭子”。

  实际生活中,“搭子”社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分类,从相约运动的健身“搭子”、一起玩剧本杀的剧本杀“搭子”,到一块儿学习的图书馆“搭子”、互相探讨深刻话题的哲学“搭子”……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正在爱尔兰上学的留学生坤艳回忆,自己在国内读书时,就有过一位留学申请“搭子”。“搭子”是她的同院同学,之前两人面熟却从未说过话。“当时我想出国读博,通过同学得知她也在申请,所以想跟她搭伴儿,交流申请经验和注意事项。”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

  由此可见,找“搭子”不限于在网上“广而告之”,身边也隐藏着找到“搭子”的可能。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搭子”的几率更大——逾80%的受访者表示“搭子”来源于同学同事,借由线上线下活动认识的只占不到20%。

  在人员分布上,不同群体找“搭子”的比率和偏好也有所差异,工作环境较为稳定的白领比自由职业者更爱找“搭子”,女性比男性更爱找搭子。总体来说,各类群体的“搭子”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和户外旅行方面。

  没有负担的轻社交

  “搭子”社交是如何在年轻人中火起来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胡鹏辉指出,首先要看到宏观的社会变化之于微观个体产生的影响,“现代化转型或者说城市化发展给人带来极大流动性,许多人不会一直‘驻留’家乡,而是外出求学,继而留在异地他乡。传统意义上的‘生于斯长于斯’状态较之以往更少见,‘异乡人’很难跟空间距离相去甚远的父母亲友进行面对面的即时沟通。”

  然而,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又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归属,汲取能量、对抗孤独。胡鹏辉认为,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个体化的青年往往倾向于选择“优先满足自身需要”的人际交往。有共同爱好、共同目的的搭子恰好符合这种需求。

  北京女孩璐璐曾为了去香港看演唱会找过“搭子”。当时,两个人都担心到当地人生地不熟,也都担心买到假票,因此成了“搭子”。“跟朋友去,她为了将就我而去看演唱会,我也要相应付出,陪她逛景点,但整个时间不充裕。跟‘搭子’去,我们目标一致,去香港只要完成看演唱会这一件事就好了。”

  胡鹏辉指出,“搭子”社交的积极意义正在于它是一种没有负担的轻社交,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情感补偿,实现某个目的。也就是说,“搭子”社交具有“利己”的工具属性,当双方的目标一致,“搭子”社交就可以服务于此并帮助二人“相互取暖”。心照不宣的距离感、默契留守的边界感,让“搭子”们轻松地待在各自的舒适区,不必假装熟悉、也不需刨根问底。这是“搭子”社交火起来的原因,也是其魅力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搭子’社交是亲密关系的降级。当然,会有人认为它不值得存在。”胡鹏辉说,“然而这种较强的工具属性,对于渴求满足某种需求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运动“搭子”在健身房里相互陪伴,避免了独处,又锻炼了身体;图书馆“搭子”相约学习看书写论文,学业取得了进步;哲学“搭子”在深层次有所共鸣,说是现代版“高山流水”也不为过。这让个体化的年轻人感到有所归属,不再孤独。

  一种重新寻回“附近”的可能

  “学术界有‘附近’的说法。”胡鹏辉提到,这也可以和找“搭子”联系起来。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不断向末端延伸,动动手指就可以从APP上点外卖、坐在家里上网就能知晓一切,大家不再需要像原来那样和周围人早晚相见,“结果是人越来越‘原子化’,愈发关注自我和‘远方’,忽略了‘身边500米’。”寻找搭子其实正是走出“房间”、找回亲密和归属感、重拾“附近”的第一步。

  即使在不同国家留学,坤艳依然跨越大洋保持着和“搭子”的联系。她觉得,平日里她们就私人生活、个人情感、读书学业进行深入交流,就是双方进一步发展为朋友的信号。“虽然最初把对方定义为‘留学申请搭子’,但其实我们早就越过边界,成了无话不谈、一起吐槽一起笑的姐妹。”

  董晨宇把这种重拾“附近”的现象,解释为“搭子”社交不稳定性导致的“搭子”关系瓦解。“当两个人决定共同再‘剥一层洋葱’成为朋友,这段关系就瓦解了。”董晨宇说。只不过,“情感升级”是“搭子”关系的正向瓦解。

  然而,像坤艳这样发展“搭子”为朋友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情况可能是相处中发现各自取向和侧重点不同。“比如和一个人成为饭‘搭子’,但搭着搭着发现一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另一个却斤斤计较,觉得这个贵了、那个不值了。一旦产生不协调,‘搭子’就可能默契地退回‘洋葱’第一层,‘搭子’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董晨宇说。

  即使取向一致,周小鹏认为“搭子”社交也并非完全可靠,甚至热衷结交“搭子”也有可能导致个体处理长久关系的能力退化。她指出,亲密关系中有三种角色,分别是:我开心就好,不管别人的“儿童角色”;我要管别人的“父母角色”;既要像父母角色那样管别人,也要像孩子角色那样偶尔玩一玩的“成人角色”。“孩子之间可以愉快玩耍,但不可能对彼此负责。”周小鹏说,“一部分人沉迷于‘搭子’社交,合则聚不合则散,会使自己儿童化,无法处理好身边的长久关系。说得严重一些的话,如果这个人过分儿童化,那么他永远无法变成成年人。”

  胡鹏辉认为,应当充分意识到,人对于归属感的需求始终存在,而“搭子”提供的情感支撑毕竟有限。如果抱着“找‘搭子’”的目标找“搭子”,最终会因为过分明确界限、不肯再迈一步而限制了深入交流的可能。

  专家建议,“搭子”社交是重拾“附近”的好方法,但终究还是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寻找真正的交心友谊和亲密关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2023年校园开放日 今年新增“协和医班”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11日,“相约北理 共筑梦想”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校园开放日举办,中关村、良乡两校区对外开放,学校招生办公室、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市招生组,以及22个学院参加校园开放日现场咨询,各学院负责人、责任教授、领航人齐聚活动现场,向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各学院的培养...

    时间:06-12
  • 教育部推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5750门课程获认定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孙竞)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共有5750门课程获认定,其中包括1095门线上一流课程,47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8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76门线下一流课程,307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据介绍,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

    时间:06-12
  • 男生制止校园霸凌遭同学辱骂围堵?校方通报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11日下午,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微信公号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网络上出现有关该校“男生制止校园霸凌遭同学辱骂围堵”的网帖,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迅速核查事件经过。经学校初步调查,6月9日上午第四节课后,同班同学许某、李某跟张某等人因值日安排事宜,在教室内发生言语冲突。随...

    时间:06-12
  • 南京工业大学:热门专业扩大招生量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秉承“明德、厚学、沉...

    时间:06-12
  • 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吸引民众参观

    原标题: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吸引民众参观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吕明 摄  图为家长带着...

    时间:06-12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

    6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该奖项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奖项2022年度主题为“利用公共平台确保包容性地获取数字教育内容”,以表彰各国公共平台在促进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数字内容可及性、培...

    时间:06-12
  • 北京举办高考后首场大型高校联合咨询会

    原标题:北京举办高考后首场大型高校联合咨询会  6月11日,一场高校联合咨询会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80余所京内外高校参与其中。 北京印刷学院供图  一场高校联合咨询会11日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80余所京内外高校参加了这场高考后在北京举办的首场大型高校联合咨询活动,为考生提供一站式咨询。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06-12
  • 创业贷助力梦想成真

      走进江西省南昌市创业青年伍汝豪的工作室,300多平方米的双层办公室装修得格外现代,沿着楼梯,用卡通形象展示的企业文化颇具创意。“未来,还要在短视频、商户广告、户外直播上发力。”伍汝豪对未来充满信心。  26岁的伍汝豪大学期间学会了视频剪辑技术。大学一毕业,他就在南昌市青山湖区699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起...

    时间:06-12
  • 加强青年交流对话 共创中拉美好未来

      拉美青年代表在北京体验风筝制作。  本报记者 王 迪摄   拉美青年代表在科大讯飞北京总部了解人工智能产品及应用。  本报记者 姜 波摄   拉美青年代表展示自己学习创作的叶画作品。  本报记者 姜 波摄   拉美青年代表走进中国三峡集团,参加国际青年友谊茶会暨中国三峡集团开放日活动。 ...

    时间:06-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