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玉树少年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艺术:拉近“心”距离

2023-06-04 09:0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玉树少年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艺术:拉近“心”距离

  朗诵一首描写自己家乡的诗,参观一次大学校园,和民乐团一起演奏……6月2日,来自青海玉树的40名藏族青少年走进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歌舞团,感受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

  这是由中国新闻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京援青指挥部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中新公益协办的“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中的一项。

  图为孩子们在中央民族大学座谈交流。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一次与历史、文化的对话

  对40名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儿童福利院的藏族孩子来说,这是难忘的一天。

  很多人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参观校内的图书馆、美术馆以及民族博物馆,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好高的楼,好漂亮的喷泉”“图书馆有十几层,借书要扫描”“这个民族的衣服好像一只鹿”……

  图为一个藏族女孩抬头望向书架。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这群来自远方的小客人,也把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带到这里。

  “这幅画画的是我们藏族,因为有哈达。”在参观校内美术馆时,扎巴江才指着墙上的油画对记者说,哈达代表纯洁,献哈达代表祝贺。他说,他觉得藏服是最漂亮的。

  图为孩子们在参观民族博物馆。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民族博物馆看到藏族的传统服饰时,16岁的女孩闹增拉毛告诉记者,传统的藏族耳环很大很重,女孩们会用茶叶梗塞到打好的耳洞中,防止它闭合。

  玉树州儿童福利院的老师白玛拉毛则分享了当地打耳洞的传统方式:“藏族女孩一般七、八岁就会开始打耳洞,用铝线压耳垂,今天压一下,明天压一下,慢慢耳洞就出来了。”她说,藏族的传统配饰很漂亮,女孩们会把珊瑚、绿松石戴在头上,天珠挂在脖子上。

  图为藏族青少年们参观美术馆。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姚瑶作当天美术馆的讲解,接触孩子们后,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淳朴的眼神。姚瑶说,这次参观的展览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题材,她希望孩子们能在本民族之外,看到还有这么多的生活方式,还有这么多的风土人情。

  在中央民族大学知行堂内,孩子们还观看了格萨尔王动画电影《雪域少年》。格萨尔王是一位被传诵千年的藏族传奇英雄形象。14岁的男孩乃美才仁说,他知道格萨尔王的名字,但通过电影才真正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

  “勇敢的英雄”,乃美才仁如此形容,他认为格萨尔王身上最值得学习的品质是“坚持”,未来,他也想成为这样的男子汉。

  图为孩子们观看电影《雪域少年》。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一次拉近距离的交流

  “老师说,我们青海是个好地方,我很开心。”14岁的电周松保说:“青海有大大的草甸,有格萨尔王,有通天河,欢迎大家来玩。”

  当天,孩子们在中央民族大学与师生进行了分享交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以格萨尔王、通天河、赛马会为话题,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

  图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跟孩子们交流。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交流中,蒙曼给孩子们讲述了汉藏民族的交融故事。提到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关于青海的诗,14的男孩阿斌熟练背诵出这首描写自己家乡的古诗《从军行七首 其四》。

  阿斌说,和老师交流非常开心,知道了足球在中国发展的渊源,而他自己最爱的运动就是踢足球,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到北京求学。

  图为藏族青少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参加座谈会。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老师说我们青海这边环境优美,她在夸我们家乡的时候,我觉得非常自豪。”闹增拉毛说。她是孩子们中的大姐姐,也是老师口中的学霸,这次北京行,她最期待的就是来中央民族大学参观。闹增拉毛说,她希望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最好能在武汉或者四川”,当一位好法官。

  四年级的小姑娘旦增卓玛也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努力学习,数学考到95分,成为一名老师,以后来这里教数学。

  图为孩子们参观美术馆。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我们交往越多,就会发现对方身上原来有那么多优点。”蒙曼认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常来常往,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祖国这么大这么美,祖国的传统文化这么好,慢慢地潜移默化,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孩子代表着未来,如果孩子们的心都走在一起了,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会做强做牢。”她表示。

  图为孩子们与舞蹈演员互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一次欢乐、畅快的互动

  当天,孩子们还来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这里,不少藏族孩子的眼睛都亮了,也笑了起来。

  在这里,孩子们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民乐团的老师一起合奏《我和我的祖国》,还跟他们学习、体验马头琴等民族乐器。

  “谁想试试?”民乐团的老师让孩子们自告奋勇来做乐团的指挥。14岁的成来文毛带着羞涩走上前,乐团老师告诉她,这个“乐器”看似很简单,拿着个棍子在挥,但所有人演出的速度、力度、以及音乐的表现,全都集中在这个小棍上。

  图为孩子们观看演出。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你一挥,就会响。”一来一回的尝试,让成来文毛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和艺术的这次亲密接触,让她的梦想变得更加坚定。

  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接过民乐团老师递来的乐器,好奇地摇摇、拍拍,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没拿到的就用手比划。阿斌是最先拿到乐器的孩子之一,还没等老师教,他就开始摆弄了。音乐的种子,或许也正在这些“小小少年”心里发芽。

  图为孩子们与舞蹈演员互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统战部副部长刘石泉看来,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能够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活除了大山、雪地、还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有火车、飞机,他们以后的人生除了放牧种地,也可以当飞行员、运动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过程。”他说。 (记者 袁秀月 刘越 李晓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科技小院 大有可为(深度观察)

      图①:科技小院学生在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和农民讨论玉米种植技术。   张宏彦摄   图②:沙野(右)和同学在试验田里组装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张 楠摄   图③:张福锁(右一)和小院师生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赵 渝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

    时间:06-05
  • 多措并举,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光明时评】多措并举,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第一批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公布了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设置的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共22所备案院校中拟新建9所民办职业学院。此后,教育部再次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

    时间:06-05
  • 给农学生“搭天线”“接地气”

    原标题:给农学生“搭天线”“接地气” “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就留在铜梁种苗厂工作,更好地为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作贡献。”近日,正在准备毕业事宜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级研究生吴吉作出了自己的就业决定。作为常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他在田野中找到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农业农村发...

    时间:06-05
  •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

    时间:06-04
  • 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原标题: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中新社南宁6月3日电 题: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作者 黄艳梅 玉庚鑫 唐蔚晴  用茶锤反复捶打铁锅内的茶叶、生姜、蒜米等原料,经过翻炒熬煮,一锅热气腾腾的绿色茶汤出炉,茶香四溢……2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梁马莎在广西南宁市体验“打油茶”。她说:“中国的油茶味...

    时间:06-04
  • 懂中文的印尼大学生走俏中企招聘会

    原标题:懂中文的印尼大学生走俏中企招聘会  中印尼经贸合作近年来势头强劲,这让在印尼懂中文的大学生成为“香饽饽”。  “在我的家乡几乎没有人会讲中文。”丽雅(Alya)在她的家族中第一个学习中文。去年大学毕业,在同龄人为找工作焦虑时,她却顺利入职印尼一家中资企业。  这位来自西爪哇省的印尼姑娘告诉记者...

    时间:06-04
  • 广州举行港澳大学生实习招聘双选会

    原标题:广州举行港澳大学生实习招聘双选会 2023年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实习招聘双选会暨“湾区展翅梦”师兄师姐分享会活动3日在广州举行。 当日,15家用人单位携212个岗位在现场进行招聘面试,吸引众多港澳青年到场应聘。同时,主办方还通过线上配岗的方式,组织了278家企事业单位为港澳学子提供逾千个...

    时间:06-04
  • 培育基础研究人才要有静待“铁树开花”的耐心

    原标题:培育基础研究人才要有静待“铁树开花”的耐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与应用研究不同,基础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遍原理原则的建立,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各有“花期”,既有天才的迸发,但更多是“十年磨一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造...

    时间:06-04
  • 让更多年轻人挑大梁担重任

    原标题:让更多年轻人挑大梁担重任  加速器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工作中。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供图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主环。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供图   【人才强国新征程】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中央控制室,几十台显示屏24小时不间断闪烁着。其中的新一代...

    时间:06-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