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青少年近视,该如何防治?

2023-06-03 08:27: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青少年近视,该如何防治?

王彦博目前在云南省昆明市的一所小学读三年级。每半年,父亲王宇都会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视力检查。“上一次去做检查时,医生就提醒说孩子的远视储备已经接近临界值,要引起重视,没想到孩子的视力真的下降了。”王宇说。

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虽未到暑期,但前来验光检查的孩子已将检查室挤得满满当当。他们大多戴着眼镜,其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6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下青少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总体上呈现“小、高、深”特点——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度数越来越深。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题。

用眼压力越来越大

杨俊宁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两年前发现近视,如今已有300度。

“早起先做一页习题再去上学,晚上临睡还在默写生词。用眼太多,玩耍太少,孩子的眼睛哪里休息得过来?”俊宁爸爸杨先生不无感慨。但妈妈冯女士不以为意:“有几个学生不近视?现在技术这么成熟,高考完做个手术不就得了。”

的确,经过高考洗礼还没有近视的学生是少数。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位居高位,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在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瞿佳看来,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用眼强度较大;二是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够,日照不足,易引起近视发生发展;三是电子产品使用过度;四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视力矫正和控制不够重视,尤其对高度近视的危害认识不足。

“近视的危害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白内障、青光眼等众多并发症发病率就会增高,尤其是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后易导致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瞿佳特别提醒,“近视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将近视度数降低或消除,但近视所造成的眼底视网膜以及玻璃体的改变或者病变风险依然存在,高度近视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病变风险并不会因此减少。”

不少老师和家长反馈,“双减”之后,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托管服务,但在这段被延长的在校时间里,学生们大多也是在做作业,或者由不同学科的老师现场辅导。

“相当于学生在教室里待得更久了。原本下午5点放学,现在变成了5点40,6点20又开始晚自习,吃晚饭的时间都很紧张。”重庆某中学初三年级语文教师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课外班虽然少了,但学生的在校时间反而变长了,用眼压力其实是加大了。”

那么,在学习压力没那么大的农村地区,孩子的近视情况又如何?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多次去往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偏远地区做科普,据他所见,农村儿童的近视情况同样令人担忧。

“偏远地区的小朋友许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又缺乏科学用眼常识,他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受限制,而且还不能保证定期检查视力。”倪海龙建议,加大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推广近视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一边是比城市更高的近视增长率,一边是不超过30%的配镜率,乡村儿童近视发病早、进展快、干预差,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应对。”

健康用眼,这些习惯不能少

“航空班首先要视力好,这是对飞行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班49个同学,目前只有1个近视的。”邵启耘是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15班的学生。为了顺利通过招飞体检,他对视力保护极其看重。

“上午大课间绕操场跑3圈,下午大课间做阳光亮眼操,晚自习课间还要做反转拍练习。我们每周还有一次专门的体能训练。班主任转班时也经常提醒我们坐直一点,别离课桌太近。”邵启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有2至3次的系统眼部检查。

“前不久,83名航空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前的招飞体检,绝大多数顺利通过。”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班年级长黄颖告诉记者,飞行员的体检全面且严格,但学生因近视问题导致不能通过的情况非常少。

“学校专门成立了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从教学、后勤、体育、医疗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卫生站对各年级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建立电子档案。”据河南省实验中学科教办主任夏超生介绍,“航空班教室安装的专用护眼灯现已在全校普及,大课间的跑操、眼保健操也全部常态化进行。此外,学校每学期都有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提醒学生科学用眼。”

如何在忙碌的学业中兼顾学生的用眼健康?航空班的做法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想方设法凑足2小时户外运动时间。

“我们一般提倡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这样才能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这2个小时怎么实现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博士生导师张丰菊介绍,可以由每天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或集体课间操、加上若干课间10分钟来组成,老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下课后走出教室。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形式,组织更多的体育赛事、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特色社团活动等,不要因为安全等原因把学生‘圈’在教室内。”瞿佳认为,体育课也应该按照课程标准达到规定的活动强度,为学生培养起1至2项体育技能,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启示二:定期检查视力,严防高度近视。

你是怎么发现孩子近视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的回答是以“那天”“有一次”讲起,偶然发现孩子“快趴在电视上了”“眯眼睛、拉眼角”才意识到孩子可能近视了。

“孩子的视力发育是一个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预防近视的关键是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小学后,孩子远视储备消耗速度会加快,因此,从孩子3岁起,家长就要带他们去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视力。”张丰菊说。

“通过视力检查,如发现调节性近视(俗称假性近视),通过散瞳验光即可消除;如发现是早期近视,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用眼行为监测,防止近视快速增长导致高度近视或病理性损害。”张丰菊特别提醒,还应当注意孩子的屈光状态,尤其是9岁以下的孩子,要注意是否存在弱视的可能。

启示三:改善学习照明条件,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近年来,许多学校逐步改善了教室的照明条件,防蓝光、防眩光、防频闪的LED灯解决了传统荧光灯阴雨天光照不足、电压不稳时闪烁不定的问题,从黑板到课桌的光照度和光线均匀度有了很大改善。

不同于硬件改善的一次性投入,用眼习惯的培养需要久久为功。张丰菊说,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这样能最大限度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首先是读写姿势,大家都知道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其次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20分钟用眼后,远眺5米以外20秒以上;再次是读写环境的选择,避免在阳光直射、昏暗、晃动的环境中看书。此外,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防控无神器,打好“组合拳”

家里有个“小眼镜”,父母常是一肚子苦水。

随着近视防控领域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众多新技术新产品争相面世。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高昂的价格、“薛定谔”的疗效、充斥网络的海量资讯都让家长感到迷茫。

“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光学,有药物,还有行为干预。药物手段承载了家长主要期待,可惜滴一滴就能治愈近视的神奇药水至今还不存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说,“低浓度的阿托品是目前防控近视唯一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其有效性跟单光眼镜相比在28%到60%之间,这个数字跨度很大,可见因人而异。”

一个孩子适不适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家长的监护能力作出决定。吕帆说:“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的共识研究中,年龄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专家共识里提出,4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使用,由于小龄儿童的感知能力不够强,用药时需要家长加强监控,医生也要增加随访频率。”

除了药物干预,可以晚上戴、白天摘的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与外观平平无奇却可以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离焦镜是光学手段中的两个“重量级选手”。角膜塑形镜不妨碍运动、不影响美观,离焦镜则佩戴方便,但二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争议颇多。

“角膜塑形镜并非直接接触和摩擦角膜,而是借助眼睑对角膜的压力,利用泪液层产生的流体力学来帮助角膜塑形。”在山西省医师协会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丁看来,安全性是相对的,只有合理规范地使用,才能确保角膜塑形镜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所谓合理规范,就是要到正规的诊疗机构去验配,使用时注意卫生,做好镜片的清洁护理,并严格做到定期复诊,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并非所有的离焦镜片都有很好的近视防控效果。目前在临床上发现微透镜设计的离焦镜片控制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影响离焦镜佩戴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佩戴时长,只有全天戴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委员张晓晓表示,从现有数据来看,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非常接近,一般来说,8岁以上的小朋友才能佩戴角膜塑形镜,其镜片对小朋友的卫生习惯要求更高。

“尽管临床有许多近视矫正控制手段,但这些手段都有各自的适应证、潜在副作用或局限性,并且会形成持续的投入负担。”倪海龙说,“对于控制近视而言,没有单一神器和神药,要在用眼习惯、光学手段、药物之间作个性化评估,打好组合拳。”

(记者 陈 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天津开展儿童节系列活动 与小朋友们欢度“六一”

    原标题:天津开展儿童节系列活动 与小朋友们欢度“六一”  “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期间,小朋友们在“如果”儿童创意市集参加手工制作项目。 王在御 摄  印工坊、染工坊、“小穆桂英”们走上舞台、百米长卷绘制活动、娃娃团文艺演出……“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组织...

    时间:06-03
  • 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

      本报北京6月2日电(记者林丽鹂)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目前,相关国家标准已经发布130余项,覆盖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童车、学生用品等领域。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完成儿童和学生用品监督抽查494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295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6.0%。  ...

    时间:06-03
  • 玉树小朋友的人生第一次,埋下理想的种子

    原标题:玉树小朋友的人生第一次,埋下理想的种子  在“六一”儿童节当天晚上,我们问了参加“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的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用哪个关键词来形容今天?  激动、开心、完美、遗憾……孩子们看似不同的回答都指向了同样的答案,这是一场特别的“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

    时间:06-03
  • 为学子撑起“保护伞” 全国多地开展高考前消防安全检查

    原标题:为学子撑起“保护伞” 全国多地开展高考前消防安全检查  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迎来今年的高考季了。为了全力确保高考期间考点的消防安全,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全国多地提前对各考点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为莘莘学子撑起消防安全的“保护伞”。  在山东滨州,消防监督员详细了解各学校的考场设置及...

    时间:06-03
  • 督促监护令:给“不及格”家长补补课

    原标题:督促监护令:给“不及格”家长补补课  福建福州鼓楼区第五检察部邀请涉案家长、法律监督员、社工、心理咨询师、公安、法援律师参加督促监护令送达仪式。资料图片  编者按:日前,最高检、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发布了第二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既有未成...

    时间:06-03
  • 推动数字平台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原标题:推动数字平台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入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根据团中央权益部发布的调研数据,2021年我国6岁以上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6.8%,高于我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23.8个百分点。网络生活成为未成年人无法分割的一部分,线上线下二元化生活实际已经被打破,这对...

    时间:06-03
  • 大山少年的体育梦

    原标题:大山少年的体育梦   抱腿单摔,飞身腾挪。5月24日,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第一芙蓉学校,30多名小“运动员”正在教练向其元的指导下开展摔跤运动——聘用退役专业运动员,开展摔跤常规教学,让这一竞技运动成为该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湖南湘西州曾培养了杨霞、龙清泉、向艳梅等多位奥运冠军,在国际...

    时间:06-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