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文学共读 乐享童年(对话)

2023-06-01 09:3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3日,黑龙江省图书馆亲子共读阅览室内,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
  新华社记者 张 涛摄

  金波:儿童文学给孩子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文学的功用,我认为离不开“亲子共读”。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很快得到大家认可。一开始,就是家长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书。图画书刚刚流行的时候,一些家长觉得比较贵,接受了“亲子共读”概念后,便不再觉得买书花费大了。但很多家长没时间陪孩子读或没兴趣读,不会坐下来跟孩子一起读。

  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问家长,你们会专门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吗?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候虽然没有独立的书架,但我告诉他们书架下面的两层是你们的。这个很重要。孩子会觉得有自己的图书天地,这儿的书是我的,这样就有了一种支配书的权利,想读哪本,就可以读哪本。亲子共读不仅要引导,也要给予孩子尊重。

  第二个问题,我问家长:你能不能花点时间,陪孩子共读一本书?不是你读你的书,我读我的书,而是“共读”一本书。虽然那本书你可能读过,但现在还要读一遍。为什么?就为了能跟孩子交流阅读感受。如果不共读一本书,家长谈不出来感受,即使想交流,也想不出来交流的题目。

  钱理群:“共读”是“真读”。

  金波:对,甚至是研究性地阅读。家长要想了解孩子,就从阅读开始。没有共同的阅读,家长不会了解孩子深层次的所思所想。还有家长问我:您觉得该怎么给孩子推荐书?能否列个书目?我说:即使列出书目,局限性也很大,不见得适合你的孩子。我建议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喜欢读什么书。他读完了哪本书,愿意跟你交流,就说明他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这是你了解他阅读趣味的一个途径。慢慢地,你就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书了。“亲子共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推荐书目的层面。

  钱理群:我做一点补充。实际上在亲子共读时,家长自己也是有变化的。有的家长自己已淡忘了童年,通过阅读,能够回归自己的童年,即与孩子“共享童年”。

  金波:对。进入成年后还要与孩子“共享童年”,“共享”很重要。

  钱理群:家长没有童年记忆了,那就帮他再回到童年。家长引导孩子,先要了解孩子,就是你刚才讲的,要了解孩子内心更深层次的东西。与孩子一起阅读和讨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和孩子共同提升的过程,这样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共鸣。

  我还主张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读。爷爷奶奶也有这样的精神需要,他们也借共读回到童年。实际上这样的亲子共读有三个阶段:从童年、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老年。这是一个家庭文化的逐渐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核心是使全家人获得精神的共鸣,而且贯穿每个成员的一生。

  金波:是的。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鲜明的个性了,他的审美趣味、思维方式,他待人接物的表现等,能看出一个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我觉得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孩子,进一步和他交谈,借助阅读的话题,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

  比如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审美趣味的养成,这些都离不开阅读。这个话题我觉得家长一定要重视,亲子共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生活经验的积累。阅读是软功夫,它带来的影响未必能立竿见影。阅读的方法、观念,包括它的功能以及分级阅读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

  钱理群:还要注意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我认为你对儿童文学创作最大的贡献,是把汉语的音乐性、装饰性、文学性,都做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我建议家长和孩子读你的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

  我对你的作品语言有一个概括,就是“俗白中的精致”。它继承了中国现代汉语写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所谓“俗”,就是用日常生活的语言;“白”,就是白话。你的作品,用的都是日常的生活用语,是纯粹的白话,又很讲究,追求俗白语言中的精致的美。用老舍的话来说,就是写出白话的“味儿”来。好像很随意,其实十分用心、讲究。

  在我看来,你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母语教育非常好的教材,需要细细品味。我们编《金波诗意美文·钱理群精读点评本》,我评点的任务就是提醒、帮助家长、老师和孩子注意作品的细节。比如你描写花的红,用了“醉红”这个词,就很耐琢磨。“醉”是喝醉了的“醉”,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主体和客体融合了,“红”是一个单纯的花的颜色特征,但“醉红”,就渗入了人(观察者、描写者)主观上“沉醉”的感觉,变得迷人起来。你作品中的语言看似毫不经意,顺手写出,其实句句、词词精心琢磨,不知不觉之间就把“俗”和“雅”结合起来了。

  金波:你帮助我提炼了。其实我写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段文字后,一定要自己读一下,而且读的时候要出声地读,顺不顺自己首先感觉出来。这个句子是不是太长?断成两句是不是琐碎?经过反复斟酌,这种语言的感觉就有了。读和不读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刚才一说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亲子共读的时候,或者孩子独自阅读的时候,尽量要出声读、大声读,读散文更要这样。

  钱理群:有的地方要细细地读,轻轻地读,有的地方要大声读。

  金波:朗读一定要听见自己的声音——最亲切、最真实的声音,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钱理群:这就是汉语的特点了——音乐性。音乐性之外,还有色彩感、绘画感。这背后就是生命感:汉语是有生命的语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这是习近平在学生农场同正在进行农业种植实践的小学生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

    时间:06-01
  • 新工具让文献检索进入AI模式

    原标题:新工具让文献检索进入AI模式查文献、读文献,是做科研的一项基本工作。据统计,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约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有没有一种可能,将文献变成一个知识库或者数据库,用人工智能方法减轻科研人员查找与阅读文献的“负担”?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论坛”上...

    时间:06-01
  • “这是一份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

    原标题:“这是一份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们学习锻炼,明天肩负起祖国建设重担。”5月31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让年仅10岁的香港小学生郭晓蔚激动不已。她说:“这是一份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   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一场充满童...

    时间:06-01
  • 市场监管总局:“你点我查”守护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

    原标题:市场监管总局:“你点我查”守护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 水晶泥、圆珠笔刀等新兴玩具和文具层出不穷,校园周边、农村以及网络上“三无”产品时有冒头,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大意。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完成儿童和学生用品监督抽查494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295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6%。”5月31日,...

    时间:06-01
  • 教育部: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李依环)2023年全国高考进入倒计时。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导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教育部要求,严格规范考试管理。指导...

    时间:06-01
  • 儿童节催热亲子游

      在安徽合肥举办的迎“六一”亲子游园会上,小朋友们观看马派皮影戏表演。  袁 兵摄(人民图片)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旅游市场上的亲子游出现小热潮。利用儿童节后的周末旅行,成为许多家长陪伴孩子过节的方式。  “6月2日晚,我们出发去西安,4日晚返回北京。孩子已经做好了攻略,包括景点和当地美食,她说...

    时间:06-01
  • 听,各族儿童的心声

    李裕彬 熊梅江 陶家淇摄 董安陈 尼玛卓嘎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摄 贺为渊...

    时间:06-01
  • 丘成桐等科学家获2023年度邵逸夫奖

    据新华社香港电(记者褚萌萌)邵逸夫奖基金会5月30日在香港公布2023年度邵逸夫奖获奖名单,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等7位国际科学家分获数学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项奖金为120万美元。 邵逸夫奖理事会主席、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以表彰在学术科学研究、应用...

    时间:06-01
  • 留住童年的诗意想象

    成人写童诗,面孔往往有点严肃,多少带点成人腔,难免与孩子的生理心理脱节。诗人高凯却能放下世故和城府,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孩子的心灵体悟自然。他的童诗名副其实姓“童”,说的是童语,一点不失童真,处处充满童趣,始终跳动着一颗童心。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高凯...

    时间:06-01
  • 呈现人与动物的友爱

      童年是人生的故乡。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沉潜6年写就的儿童文学新作《橘颂》,讲述老文公带着一只叫橘颂的猫住进山里后发生的琐事,串联起童年与记忆、自然与生态、人心与人性,探讨生活真谛,诠释友爱、天真、互助,为孩子们带去奇思妙想和无尽启发。  红彤彤的橘子,绿莹莹的枝叶,可爱的胖橘猫……色彩明丽而温馨的...

    时间:06-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