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高招政策持续利好,考生成才路愈发宽广

2023-05-31 09:38: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高招政策持续利好,考生成才路愈发宽广

高考在即,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7所北京高校,举办高考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高考招生信息,全面解读了每所高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专业、招生录取政策以及招生咨询活动方案等。这7所高校均为教育部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强劲,行业特色鲜明。

“新增6个招生专业和4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高考改革省区普通类专业录取实施零调剂”“继续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不变,允许大类分流后二次申请转专业”……记者通过梳理这7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发现招生政策越来越利好考生,考生成才成长路径越来越宽。

培养方式更贴合社会需求

在此次7所高校联合发布的招生政策中,跨学科培养被多所高校频频提及。如北京化工大学选拔成立20余个学科交叉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科研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以“岐黄国医”为代表的“长学制”教育体系,探索“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邮电大学实施跨学科融合创新的ICT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目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所需。”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伟向记者表示,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尤其强调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多学科渗透交叉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深度融合贯通。

“与此同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更快地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陈伟说。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皓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培养跨学科、交叉型的人才,实际上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往往一个专业只培养一类人才,但现在很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许多交叉学科是在时代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近年来,一些“长学制”的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今年也有不少高校的招生政策中提出了“长学制”的专业培养模式。如北京交通大学2023年詹天佑“3+5”本博直升试点班继续通过高考直接招生,持续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院开设的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元班”,2023年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并面向绝大多数省份招生。

王皓表示,开设“长学制”是根据具体的专业需求来制定的。而且近几年学校对很多新生和家长进行了调研,发现超过90%的家长和学生希望学生本科毕业以后能进行深造。但他同时强调,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考察也很严格,要求学生本科阶段要把基础学扎实,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专业选择更注重以人为本

除了跨学科培养、“长学制”设置,各大高校在专业的分配和优化上也“煞费苦心”。为了让专业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几年许多高校一边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一边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开设新专业。如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将新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生时充分考虑考生的志愿填报意向,根据各地招生情况,推出了多种专业不调剂政策,并在学生入校后实行较为宽松的转专业政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北京科技大学2023年招生继续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允许大类分流后二次申请转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本科普通批次有附条件零调剂和保志愿政策……

王皓认为,专业不调剂实际上更人性化,如果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本科的专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深造或就业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职业规划。因此把学生强行安排到他不喜欢的专业是没有必要的,专业不调剂是出于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考虑,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负责。”

陈伟也表示,这种更加人性化的政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学校本身和专业学科的建设也有很大益处。“招生录取时不调剂、入校后转专业放开等政策和举措的实施,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以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及家长对大学和专业的满意度,调动学生学习和报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裴宸纬 沈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

    5月30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形势,部署做好今年学校安全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

    时间:05-31
  • 聚焦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的壮大,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中大力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为基层培养大批全科医学人才,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培养什么样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

    时间:05-31
  • 乡村博物馆有了海外“推荐官”

    陈履生给小朋友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俞佳融摄 “一座乡村博物馆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水准,相当震撼!”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江苏省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专程来此参观的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校长孙浩良说,他要组织海外的青少年来看一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深厚的文化。 这座乡村博物馆...

    时间:05-31
  • 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孩子的第二课堂

    原标题: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孩子的第二课堂   日前,“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研学实践活动在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综合运用职业体验、解说导览、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在“最美课堂”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自觉做中华优秀传...

    时间:05-31
  • 普惠托育,托举幸福童年(大数据观察)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搭建智慧托育信息平台,发展医育结合、智慧托育等新业态……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普惠托育服务,一项项暖心举措,补齐了民生短板,提升...

    时间:05-31
  • 全民阅读标准建设工程启动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全民阅读标准建设工程启动会30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视频致辞。  朱永新指出,在国家层面建设科学系统的全民阅读标准,对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进而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意义重大。要致...

    时间:05-31
  • 推动交流互鉴和创新发展

      5月29日至6月4日,2023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举办。本届大会以“科学梦想创造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推动科幻领域深度交流,为观众提供科幻产品深度体验。  中国科幻大会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旨在打造科幻领域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综合性融通平台。今年,中国...

    时间:05-31
  • 寓教于劳,育才于勤(金台随笔)

      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莘莘学子在实践中切实感悟到劳动之美。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时间:05-31
  • “行走的课堂”很精彩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小学生在田间听农民伯伯讲解小麦种植知识。  周 强摄(人民视觉)   研学师生在江西省乐安县大华山蝶栖谷景区观看非遗变脸表演。  陈慧婷摄(人民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学生在腾格里沙漠开展徒步沙漠体验,增强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袁宏彦摄(人民...

    时间:05-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