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钻下“中国孔”:向海图强!——记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

2023-05-22 08:52:00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钻下“中国孔”:向海图强!——记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

  这是2021年8月1日拍摄的万步炎。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5月21日电 题:钻下“中国孔”:向海图强!——记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

  新华社记者吴晶、袁汝婷、谢樱

  站在数米高的“海牛Ⅱ号”面前,这个身量精瘦、满头白发的“小老头”有点不起眼。带着“海牛家族”,他用了30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他,就是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30余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不懈钻研,解决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将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向海图强:大洋深处钻下“中国孔”

  2021年4月7日,“海牛家族”又一次沸腾了。

  中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纪录。

  关键技术完全自主研发、150余项国家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海牛Ⅱ号”的成功意味着,我国海底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技术已基本满足了海洋资源的勘探需求。

  科考船拉着一个由钢结构框和铁链组成的拖网,跑出去几十公里,能不能捞出一些表层矿石,全凭运气,也无法判定该矿石在海底的精确位置,这就是当初中国的深海勘探。

  后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海底钻机开始使用通讯电缆,而我国租用的海底钻机只能用拖网吊着深潜入海,海底信息无法上传。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下称“中国大洋协会”)决定面向全国招标,自主研发海底钻机。因为过去的研究经历“沾点边”,万步炎团队中标了!

  唯一的“资料”是租来的、钻机只有参数和基本原理,所有关键技术都要从零开始。

  缺乏基础。万步炎开始自学海洋地质与环境、机械设计、通讯、供电、自动控制……

  没有图纸。万步炎自己画图、试验,画了几千张,试了无数次……

  为了攻破数千米水下供电难题,他和团队商定,用体积小、储能高的锂电池替代笨重的蓄电池。然而,陆地上用的锂电池怎么放入强压、强腐蚀的深海?

  “锂电池遇水极易短路爆炸,当时就像抱着炸药包做研究。”一位团队成员回忆,实验室里数次发生水下爆炸损毁设备的险情。

  无数次试验后,万步炎探索出将锂电池包裹起来的合理方式,并采用独特技术方案实现锂电池筒的快速散热与降温。

  万步炎的妻子刘淑英记得,在研发第一台海底钻机的日子里,至少有两到三个月时间,丈夫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国家都把任务交给我们了,总不能再拿着拖网去拖吧?”问题不解决,万步炎就不回家。

  一夜一夜,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2001年,中国人终于研发出自己的海底钻机!

  可是,难题又来了——

  从国外买来的科考船,号称能承重5吨,其实只能承重2.5吨。4.5吨重的样机装载上去,船不行了。

  钻机减重近50%,谈何容易?

  这是一次最痛苦的“减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万步炎带领团队耐着性子,“一斤一斤往下减”直至达标。

  2003年夏天,中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海试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并取回矿石样本。

  那一天,属于中国的海底钻机在海底钻到第一个孔!

  那一天,从不喝酒的万步炎醉得“扬眉吐气”。

  0.7米、2米、5米、20米、60米……“海牛家族”没有停下深海开垦的脚步。

  一点点向前掘进!一个个关口攻破!海底下钻越来越深!

  以身许国:洞庭少年怀揣海洋梦

  万步炎这一辈子,和海洋有着不解之缘。

  1964年生于湖南岳阳的他,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长大。 他的外祖父早年参加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政府每年下发600斤稻谷作为烈属抚恤金,乡邻口碑相传外祖父的传奇,这些都让年少的万步炎常常思考何为“以身许国”。

  1978年,14岁的万步炎因为才学出众提前参加高考,填报的志愿全是航空航天和天文学。然而,他被调剂到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探矿工程专业,7年后服从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

  从仰望星空到眺望大海,万步炎找到了人生全新的航向。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长沙矿山研究院组建海洋采矿研究室。

  “深海勘探技术有多强,我们的国家就能走多远。”领导一句动员话,成为万步炎毕生的动力。

  1990年,中国大洋协会成立。万步炎所在的团队,开始正式接触海洋采矿系统研究任务。

  1992年,万步炎远赴日本,从事海洋采矿扬矿技术研究。骨子里有着一股湘人“蛮劲”的万步炎不服气,夜以继日地研究学习。最累的日子里、特别难的时候,家门口那块“光荣烈属”的门牌,总在他脑海中浮现。

  一年后,他婉拒高薪工作,毅然回国。

  然而,现实给了他迎头一棒——

  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的万步炎发现,船上几乎所有钻探装备,小到样品管,大到取样器、绞车,全是“洋品牌”。

  “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定能搞出来!”万步炎的“蛮劲”又上来了:“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勇攀高峰:最不怕的就是困难

  59岁的万步炎一头白发,他笑言“这是大海的馈赠”。

  他难忘第一次登船出海,出港后整整一个星期,他都因为晕船而几乎动弹不得,连黄疸水都吐了出来。

  “要干活,不能一直躺着!”万步炎勉力支撑自己爬起来,站一会儿、再坐一会儿,在甲板上摇摇晃晃、缓缓踱步,逼自己吃下东西,一会儿又吐出来……终于他不再晕船。

  海上的工作环境极其特殊,几乎“与世隔绝”,一些在陆地上轻而易举的事,都会成为出海期间的严峻考验。

  “卡住了,钻机上不来了!”2021年,“海牛Ⅱ号”的一次深海试验卡壳了。

  钻机完成海底作业、正从海底回收,从丹麦进口的配套收放绞车忽然发出巨大异响,一检查,收放绞车排缆系统的传动机构严重损坏。

  放,放不下去;收,收不回来。价值数千万元、凝聚无数心血的钻机,就这样悬吊在水下。

  此刻,距离强台风经过这片海域只剩两天了!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只能砍断脐带缆,把钻机丢弃在海底。

  紧急联系丹麦厂家无果、求助国内代理商“无能为力”,几乎所有人都灰心了。

  “海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们最不怕的就是困难!”万步炎一边给团队打气,一边争分夺秒想办法。

  修复原有的排缆系统的传动机构不可能,必须打造临时的液压系统代替损坏部件。万步炎迅速画出设计图,缺零件就从现有系统上拆……40多个小时后,一套临时系统完成了。

  “动了动了!有反应了!”在台风到来前的两小时,钻机完好无损地回收了,成为业界“不可思议的奇迹”。

  “每次出海,头发都要再白5%。”万步炎的一句轻描淡写,浓缩了所有的惊心动魄。

  一年,团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海上度过。累了,他们就在甲板上枕着矿泉水瓶打盹。

  需要避风的日子里,船会停泊在靠近港口的锚地,擅长拉小提琴的万步炎搞来一块小黑板,在小食堂里教大家识谱唱歌、学习天文。

  歌声动人、乒乓球打得好、还会观星……在大家眼里,这位“小老头”,“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还有孩子般的真性情。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先他们一步做出来!”2023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万步炎自信宣告。

  一次次穿越海上风浪,一次次跨越科研鸿沟。深海梦,被自主创新技术刻在海底;中国心,在科学家的胸中澎湃不息。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万步炎说,未来还要到更深更广阔的海域去打一钻!

  万步炎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工作(2022年7月25日摄)。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航与协和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拟成立“4+4”学制“协和医班”

    签约仪式现场。邸白鹭 摄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北航医工学科群(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协和医班”,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据悉,“协和医班”由北航“医工交叉试验班”招生,注册北航学籍,拟每年从在校...

    时间:05-22
  • 教育部:义务教育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义务教育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升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通知》要求,各地要确...

    时间:05-22
  • “青年携手·命运共同”2023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18日-21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青年携手·命运共同”2023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2023)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共约700名来自150余所大、中学校的师生参加,各校优秀代表在四天的会期中探讨全球热点问题,贡献青年智慧方案。“当代青年正是生逢其时的‘生...

    时间:05-22
  • “职教黄埔”话鲁班(本报探访⑧)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合作创办的埃塞鲁班工坊揭牌仪式举行。图为在仪式上,中方代表(前右)向埃塞方代表(前左)赠送相关教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埃塞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左一)在当地授课。  初夏的津门花团锦簇、满目葱翠。街道中央绿化带大多种着...

    时间:05-22
  • 智能制造时代,怎么培养未来工程师

    原标题:智能制造时代,怎么培养未来工程师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给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工科教育想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窠臼,还存在若干问题。面对工科人才培养困局,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也在不断寻求解题思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

    时间:05-22
  • 越来越多高校组织面向研究生联谊交友活动 助研究生“脱单”

    原标题:助研究生“脱单”  近日,在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团委和研究生会举办的“姻为遇见”研究生跨校联谊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们热情交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  5月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广西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挤了200多名研究生。大家围坐在一个个圆桌旁,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这些原本陌生的...

    时间:05-22
  • 教育部回应“专升本”话题:落实“职教高考”迫在眉睫

    原标题:落实“职教高考”迫在眉睫“专升本学生在进入本科之后的学习,我觉得环境不甚理想。”5月19日,在合肥举行的“高水平学校与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就“专升本”话题进行了阐述。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本科院校停止招收专升本...

    时间:05-22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教学校探访记

    原标题:新华全媒+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教学校探访记  新华社哈尔滨5月20日电(记者戴锦镕 王大禹)“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走进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心光楼,记者就被一阵歌声吸引。演奏者是一支由五个视障孩子组成的乐团,他们正在为5月21日全国助残日的演出排练。  架子...

    时间:05-22
  • 数字经济 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会

    原标题:数字经济  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会“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就业形式的局限,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记者5月17日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立雄在《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新书发布研讨会上说。蓝皮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

    时间:05-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