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重启京外演出

2023-05-09 16:12: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上海、杭州巡演暨第二十轮公演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上演。适逢五四青年节,《马兰花开》剧组再次走出清华校园,讲述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故事,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许国、砥砺奋进。

现场剧照。清华大学供图

《马兰花开》是一部由清华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该剧是中国科协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作”的首批支持剧目,也是清华大学主题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3年4月首演以来,《马兰花开》历经十载,至今已完成20轮93场演出,覆盖观众超12万人次,校外巡演足迹走过青海、新疆、湖北、上海、陕西、四川、山西、吉林、浙江、北京、重庆、江苏、湖南等地。

据悉,本轮演出剧组成员由清华大学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00余名同学组成,他们参与全剧的创作、排演和后台组织工作,其中有近一半的同学为首次参加排演。十年来,先后有700余名学生在剧组中锻炼成长,《马兰花开》有效调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筚路蓝缕的艰辛,成为清华新百年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感谢清华的老师同学们诠释了邓稼先精神,让我对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求实求真、自立自强这四个关键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卢山表示,希望演出能激励所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学子和科技工作者向邓稼先学习,他还祝愿同学们能像邓稼先先生一样,成为新中国真正的脊梁。

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学生艺术团工作组组长于朔介绍,《马兰花开》剧本初创过程跨越三年,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物的原则,主创团队参考文字和视频资料80余部,反复打磨剧本,进行过20多次的大幅修改和再创作,力争做到“每一处细节都有出处”。如今,《马兰花开》已成为新时代高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依托创排和观演,面向剧组成员、在校师生、社会公众三类群体打造了动人的美育课堂和思政课堂,成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本次巡演是《马兰花开》首演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起点,《马兰花开》剧组将持续开展校内外公演,不断总结剧目育人经验,坚持用新时代青年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花开十载人长久,山高水长共同途。(孙竞、实习生余睿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职校就是混?纠正观念需要加把劲

    原标题:上职校就是混?纠正观念需要加把劲  “唉,我在职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在现实中,把“分流”看作“筛选”,将“分类”视为“分层”的观念依旧存在,受其影响的不乏职校生本身。(《人民日报》5月8日)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

    时间:05-10
  • “互联网+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更透明

    原标题:“互联网+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更透明“市属所有学校食堂以及后厨监控的实时画面,在这里都能随时查看。”5月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该教育局法制安全处处长徐少东指着一块大屏幕,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他随机点了几下鼠标,屏幕里,保定市第十七中学食堂后厨操作、配餐、留样、食品贮存、餐饮具...

    时间:05-10
  • 宁夏共青团“爱心大礼包”持续温暖青少年

    原标题:宁夏共青团“爱心大礼包”持续温暖青少年家里房子小、空间局促,上小学了还要和大人挤在一个炕上睡觉,放学趴在茶几上写作业;初中生厌学又叛逆,父母说什么都不听;知识体系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人创业举步维艰……对于这些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的情况,宁夏共青团一直高度关注,并分门别类推动解决。在近期开始的学...

    时间:05-10
  •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原标题: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畸形是脊柱在三维平面中的畸形,脊柱侧凸属于脊柱畸形的一种。目前,脊柱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80%的患者无法获得病因解释。据统计,目前,我国脊柱侧凸患者超过3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个新发病例的速度递增,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脊柱侧凸已成为继肥胖症、近视之后,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

    时间:05-10
  • 完善科学教育,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时间:05-10
  • “双减”之后,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

    原标题:“双减”之后,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双减”后,科学教育火了,编程培训、科学思维课、建模竞赛等成为热门之选。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钟海政和同事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为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开设科学史教育课程,组建大学生科普俱乐部。此次尝试源于钟海政在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当我们开展原创性较高的课题...

    时间:05-10
  • 高校学科专业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深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日前,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推动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

    时间:05-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