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1923—2023 百年云大 风华正茂

2023-04-19 10:36:00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标题:1923—2023 百年云大 风华正茂

推出“馋哭网友”的玫瑰宴,三十多道由玫瑰花制作的各色美食可随意挑选,这里是火上热搜、令网友羡慕的“别人家学校”;

松鼠、孔雀、小熊猫、黑天鹅……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这里也是众多小动物也忍不住纷纷来“打卡”的生态校园;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泽湖内栖息的黑天鹅。云南大学供图

春日百花烂漫、秋日银杏金黄,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这里远离喧嚣、四季如春,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

云南大学校园内樱花烂漫。云南大学供图

这里还曾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名师云集、人文荟萃、历史久远、底蕴深厚,这里曾一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风云高校。

……

翠湖畔、钟楼下,这里便是坐落于春城昆明,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云南大学。

栉风沐雨 百年峥嵘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1922年,云南督军唐继尧在云南明清时期的贡院之上,创办了西南地区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私立东陆大学。

1923年4月20日,设有预科、本科、附中的东陆大学正式开学。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隆重举行新校舍奠基典礼暨大学开学典礼。奠基仪式后,唐继尧(左5)、董泽(左1)与英、美、法、日等国领事、河内大学代表、省议会议长、航空处处长等政府官员合影。云南大学供图

历经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1938年,学校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成为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图熊庆来作词、赵元任作曲的国立云南大学校歌。云南大学供图

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

国立云南大学校门。云南大学供图

中国成立后,云南大学经过院系调整,学校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

经过改革开放的催发迸进,云南大学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99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被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22年继续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校门。云南大学供图

从东陆到呈贡,一百年来,云南大学以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如今学校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成为了一所优势特色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的综合性大学。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航拍。云南大学供图

云南大学现有东陆校区和呈贡校区两个校区,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会泽百家 薪火相传

这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历经峥嵘岁月,一代代的云大师生们赓续接力,在治学与科研的路上,积淀下“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云南大学校史网

作为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熊庆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他的“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1937年,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延揽了大批著名学者来校执教,教师队伍的壮大、师资水平之高,在云大历史上达到鼎盛。

社会学家费孝通。图片来源:云南大学校史网

所著《江村经济》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8—1946年费孝通任教于云南大学,开创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他采取的实地调研和“席明纳”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开创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历程中著名的“魁阁时代”。

地质学家冯景兰。图片来源:云南大学校史网

作为中国近代矿床学的奠基者,冯景兰从事地质教育达50年之久,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1943年—1945年,他在西南联大教学时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冯景兰很受学生的爱戴。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彭桓武。图片来源:云南大学校史网

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彭桓武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37年、1947年两次任教于云南大学。

此外、华罗庚、刘文典、钱穆、孙汉董、陈景、戴永年、刘尧汉等无一不是云大的骄傲。

百年春华秋实、百年薪火相传,以无臂之姿走出“有翼人生”的杨孟衡,饮水思源的优秀企业家管乔中,不负星光与韶华的钻研者魏晓峰,在学术道路上跋涉与求索的程兵……

一代代学子从云南大学毕业,走向未来。云南大学供图

一代代云大师生从云大走出,在广阔的各类领域中奋斗,书写着各自的精彩。

历久弥新 风华正茂

光阴流转,历经峥嵘岁月,百年云大归来仍是少年,风华正茂!

“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玫瑰、冬有雪” 在云大校园,四季皆有美景,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与时节相映成趣。

春光无限、百花烂漫,徜徉在海棠、梨花、玉兰、樱花的芬芳中,在风节亭中闲坐,赏花听雨,落英缤纷。

春日的云大校园,春光无限、百花烂漫。云南大学供图

春日的云大校园,春光无限、百花烂漫。云南大学供图

玫瑰冰粉、玫瑰奶昔、玫瑰花糕、玫瑰糯米饭......30多道菜品,云大的夏日限定“网红”玫瑰宴,让你沉醉在味蕾与玫瑰相遇的那一份香甜。

云南大学推出的“网红”玫瑰宴。云南大学供图

云南大学校内的玫瑰花田。云南大学供图

深秋,漫步于校园的银杏大道,在透过树枝的缝隙的阳光下,捧一片金黄的秋意,感受秋日浪漫。

漫步于云南大学的银杏大道,感受秋日浪漫。云南大学供图

冬日,绚烂冬樱花装点了整个校园,或许有幸还能与冬雪不期而遇,飞雪与樱粉碰撞出一场最为诗意的“雪色浪漫”。

绚烂冬樱花装点了整个校园。云南大学供图

走进云大校门的那一刻,一眼便能感受到云大的历史厚重,那些岁月打磨的古老建筑在光阴流转中记录下每一代云大学子的时光印记。

随九十五级青石台阶而上,抬眼便见巍峨耸立的会泽院;漫步到至公堂,这里曾是明清时期云南乡试的中心,也是闻一多先生最后演讲之地;斗拱回廊,也许你还能在校园邂逅一座四合院,这是建筑学家伉俪梁思成、林徽因为云大设计的映秋院……

云南大学会泽院。云南大学供图

夜晚灯光亮起,闪耀的穹顶轮廓映在黑暗中,最上方的星空熠熠生辉,在馆藏约为227万册图书馆仰止楼,遨游书海思绪翩飞,如游宇宙繁星,广阔无垠。

云南大学图书馆仰止楼穹顶。云南大学供图

云南大学图书馆仰止楼夜景。云南大学供图

置身于这样一所历史名校中,脚步也会不知不觉放缓,这里的花影枝叶让人心旌摇曳,这里的湖波荡漾动人,书香与花香萦绕,相信每个云大学子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最爱的角落。

三迤大地,巍巍学府,苒苒风华;

百年弦歌不辍,经年拼搏进取;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革故鼎新,砥砺笃行;

看今朝,年年桃李,岁岁芬芳,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回眸百年,传承薪火,展望未来。

百年云大,风华正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科教融合是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必由之路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既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又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日前,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就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杨丹认为,目前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关键领...

    时间:04-19
  • 中国科大学者发现光驱动可编程胶体自组装新机制

    原标题:我学者发现光驱动可编程胶体自组装新机制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彭晨晖教授团队,利用光驱动偶氮苯分子的协同效应诱导液晶分子的集体运动及重新排列,同时引发向列相中向错线的时空演变,从而实现了胶体颗粒的集体传递和可重构自组装。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液晶是一类分...

    时间:04-19
  • 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科普事业

    原标题: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科普事业4月17日,中国科协网站发布一项关于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通知》。通知显示,中国科协将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这标志着科普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专业职称评审渠道。其重大意义,正如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时间:04-19
  • “科技+爱心”结出累累硕果

    原标题:科技+爱心结出累累硕果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村里培养“田秀才”“土专家”,创造致富的佳话;他们亲近“银发族”,帮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更加步履从容;他们为青少年奉上科学盛宴,让科技梦想扬帆起航。近日,以“科技志愿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举行。来...

    时间:04-19
  • 甘肃环县:古城诵经典 文化润心田

    原标题:甘肃环县:古城诵经典 文化润心田  4月17日,在“书香润心 情诵环县”万人诵读暨读书分享活动现场,表演者情景演绎诵读节目。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在古色古香的环州故城景区举行“书香润心 情诵环县”万人诵读暨读书分享活动,以舞台情景演绎和台下学生齐声朗诵等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弘扬中华...

    时间:04-19
  • 九零后海归“魔法”种菜

      马新远在做实验。  王志杰摄  “今天移完这些蔬菜小苗,28天后就能吃了。”在浙江嘉兴平湖,有一座全透明玻璃包围的大型植物工厂,这里的蔬菜苗不是种在地里,而是种在一个3米多高的海运集装箱中。这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就是浙江东郁广陈果业种植部门经理、90后小伙马新远的“魔法实验室”。  “这次实验的蔬菜...

    时间:04-19
  • 海归设计师助力苗绣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重点培育特色苗族刺绣产业园,积极引导和扶持苗绣企业由传统手工艺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苗绣产品数字化云生产平台,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与留学归国设计师合作,运用现代创意设计,将传统苗绣技艺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开发出披巾、苗族时装、壁挂绣片、...

    时间:04-19
  • 聚人才交流之力 筑科技创新之基

      据新华社深圳电(记者宋晨、赵瑞希、王琳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近日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面向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交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洽活动。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48家机构和...

    时间:04-19
  • 求贤若渴  引才有道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学校体育馆举办“职面未来,跃动青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博览会”,这是近两年来该校面向毕业生举办的最大规模线下招聘会,旨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刘 洋摄(人民视觉)   近日,“就在苏州·留在苏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才市场举行。  王建...

    时间:04-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