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学生社区“微细胞” 教育实践“大课堂”

2023-03-17 08:50: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学生社区“微细胞” 教育实践“大课堂”

   “轮到我了!轮到我了!”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化学拔尖班的同学们在紫菘学生社区进行心肺复苏实物模拟实操,大家都抢着来。“以前安全教育班会很枯燥,现在学生社区能进行实物模拟,既有趣还能掌握急救常识,让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班长章肇伦看到全班同学积极性都很高,颇有成就感。

   学生社区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园区,是课堂之外的重要教育阵地。华中科技大学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治校理念,依托“学校、片区、楼栋”三级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物理空间建设“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分别在4个学生社区建设学生活动综合体。打造“先锋型、学习型、平安型、美丽型、活力型”社区,让学生社区成为“教育实践大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把暖心服务送到学生身边

   “以前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盖好几个章,最少得花半天时间,现在只需要线上填表,真是方便多了!”刘晨霄同学告诉记者,学生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除了去教室上课,其他事都能在学生社区解决”。

   华中大推行“一站式服务”以来,学生日常所需的行政审批、证件办理等业务在师生服务中心5分钟内就能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可办理各类事项超777项,“全时空”开展智慧社区服务。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秉持“把最好的资源给学生,用最好的条件建社区”理念,建有心理咨询室、学生研讨室、互动交流区、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及宿舍功能房。

   “能学习、能休闲、能交流……这里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像家一样温馨。”陈露露同学对学生社区的舒适生活与便利条件称赞不已。她一边感叹,一边给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服务平台界面,“不仅离宿舍近,预约教室还方便,线上填一个表就好了,再也不用为借不到活动场地而发愁了。”

   学生社区并非只有学生。150余名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学共事共乐。每位校领导定点联系1个班级、走访1次宿舍、开展1次谈心、关注1名毕业生、与1名学生结对子。带动学校机关干部、学院专业教师1200余人走进学生社区,与青年学生交流。

   “晚上回来,听着学生喊‘彭导好’,心里那叫一个踏实!”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彭一鸣经常去宿舍“串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难题。他明白,每一声问候都是学生对他的信任与依赖。

  沉浸式体验学生社区文化

   孙小轩同学的课程作业繁重,经常做题到深夜,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随着学生社区建成了370平方米的“学业发展多功能室”,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讲解难题,他现在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在学生社区,依托教师班主任、思政辅导员、优秀学子三支学业导师队伍,学校累计举办“学业提升营”“明星学子面对面”“小伙伴计划”500余期,覆盖学生2.5万余人次。

   “很多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在这里都能解决。”黄茂庭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学在华中大”的氛围,每天学习劲头十足。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华中大校园的常态。

   走进紫菘学生社区,仿佛沉浸式徜徉在红色海洋。学生党员面向党旗的宣誓铿锵有力,昂扬的红歌旋律振奋人心,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人心……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介绍,2021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华中大以此为重要契机,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将育人力量和资源下沉到学生社区。践行“校区就是社区,社区就是课堂”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构建体现思政要求、富有学校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如何凝聚育人合力?在学生社区,辅导员理论宣讲团、本科生党史故事分享团定期走进来,“党员寝室亮牌”“我和党员有个约会”“党员进寝室”等活动经常开展,潜移默化地浸润师生的心灵。

   藏族姑娘达瓦央拉刚来学校时,性格相对内向、腼腆。在学校党员的引领与鼓励下,她参加了几次学生社区的文化展演,慢慢地变得自信而活泼。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释放全新育人效应。去年,达瓦央拉毕业,选择留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她说,“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和达瓦央拉一样,越来越多华中大学子在文化浸润中找到并实现了人生价值。

   (通讯员 程晓 记者 夏静)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于15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论坛就“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碳汇宏观管理、能源转型、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现场。校方供图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人...

    时间:03-17
  • 90后初代“鸡娃”长大后,还会继续“卷”吗?

    “鸡娃”,是新兴的网络用语,常被用来形容不断给孩子打鸡血以敦促其学习的行为。近年来,教育领域关于“鸡娃”的讨论不绝于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一朵大大的积雨云漂浮在每个家长心头。那么,“鸡娃”究竟是为了什么?被“鸡”的孩子,真的会如家长预期一样走向一条精英之路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王食欲及母亲永...

    时间:03-17
  • 北京市大兴区举办孙健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从北京市大兴区教委获悉,为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代表性的办学思想,更好地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名校长的区域带动性,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16日举办以“大健康教育赢在未来”为主题的孙健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据介绍,从教32年来,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

    时间:03-17
  • 2023年北京高校系列形势政策首场报告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16日,2023年北京高校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讲。这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高校开展的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第一场,也是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学期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会议现场。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赵忠秀从世界与中国两个视角回顾2022年经济形...

    时间:03-17
  • 寻找科学探索的乐趣(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核心阅读  带领团队攻关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是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薄首行最重视的两件事。10多年来,他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孜孜不倦,致力于开发出能量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的固态电池。坚定科学志向,注重交叉融合,他和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电池里的液态电...

    时间:03-17
  • 用好儿童春季生长期(民生服务港)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是长个子的黄金时期。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长是有季节性的,在春季往往长得更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表示,春季气温回升,孩子户外活动增加,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为孩子骨骼的生长提供充分的原料。此外,春季...

    时间:03-17
  • 云南多措并举引才用才留才

      本报昆明3月16日电(记者杨文明)云南省紧盯人才政策落地难、见效难问题,全面推行“兴滇惠才卡”,为33类高层次人才提供26项服务。截至目前,云南省共发放“兴滇惠才卡”4157张,组织培训高层次人才4348人。  据介绍,云南省建立人才工作问题、需求、建议“三个清单”,实行专人负责、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

    时间:03-17
  • 留学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一次远行》海报  出品方供图   《WE留学生》海报   网络图片  随着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中外留学生的双向流动逐渐回暖。跨国留学既推动了全球文化教育资源共享,也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外青年知识群体的双向流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自1872年清政府首次官派学生赴美留学起,一代又一代...

    时间:03-17
  • 备受巴西孩子青睐的葡中双语学校

      日前,学生在巴西尼泰罗伊的葡中双语学校图书馆学习。  (新华社发)  “上高中前我和家人考察了很多所州内学校,葡中双语学校在里约州排名第一,虽然我没有接触过中文,但我喜欢学外语,能多学一门语言为什么不呢?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里。”刚刚入学不久的巴西男孩蒂亚戈·莫雷蒂如是说。  葡中双语学校位于与巴西里...

    时间:03-17
  • 华裔青少年云端领略中国之美(侨界关注)

      图为“大乐园”上课情景截图。   图为学生的手工和插花作品。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毛里求斯、阿联酋、比利时、荷兰、蒙古国等1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华裔青少年,在“2023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园”度过了难忘的12天。通过“实景课堂...

    时间:03-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