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松山湖科学城助青年科技才俊圆梦

2023-03-17 08:10: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松山湖科学城助青年科技才俊圆梦

王欣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环境与能源高分子材料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一名“80后”博士。来到实验室一年多,他已带领团队在多个研究领域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团队利用化学“焊接”的概念,完美解决了不相容的固体电解质/电极界面问题。

随着一大批科学大装置、大平台落地建设,松山湖科学城(以下简称松山湖)以更大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吸引优秀人才,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松山湖筑梦、圆梦。

目前,松山湖已基本形成“顶尖科学家—科技研发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人才梯队。松山湖20.46万就业人口中,92%是45岁以下的青年人,本科学历及同等能力以上人才占比54%。

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青年科技工作

中国散裂中子源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培养出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队伍,一批青年科学家在松山湖扎根;也成为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圆梦的创新沃土。

中国的科学技术,归根结底要靠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发展起来。”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回忆说。

回国近40年,他潜心推动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领导完成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大改造工程,并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科学装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还是要靠人,靠千千万万愿意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陈和生说。

2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松山湖举办。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与松山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落地东莞松山湖,以及携手搭建创新平台、引育集聚科技人才,在培育创新生态、开展科技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

“我个人在这5年来感受到,东莞不仅有制造业,也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通了前沿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吸引了一批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欢迎更多年轻同行的加入。

“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生力军作用,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把个人理想融入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吴刚表示。

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揭牌

坐落在巍峨山下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被誉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久前,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支撑能力。

“我很关注‘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水利工程研究堤坝,看清其内部结构对提高安全性很重要。”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侯精明表示,以前由于缺乏这类基础设施,许多材料的内部结构无法被探明,或者只能费时费力地送往国外探测,现在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可以大大降低探测成本,科研效率也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许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合自身专业,思考与松山湖可能的合作。“在松山湖看到了基础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给我的临床治疗工作和医学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医生徐淼表示,新药的研发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未来也会积极寻求与散裂中子源在药品检测等多方面的合作。

正因如此,2月23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揭牌。该中心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建立,落户在松山湖,面向中青科协会员及团体会员,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建立集“政策服务、就业创业、产业合作、成果转换、金融对接、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深度服务基地,提供包括“引进+协同+服务+提升”的全周期、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依托松山湖优质孵化载体和空间资源,立足东莞、辐射湾区,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各项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落地。

“松山湖的环境非常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才配套,各方面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未来随着新的大科学装置在此建成,东莞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各个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这里开展研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少波说。(记者 龙跃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碳中和论坛于15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论坛就“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碳汇宏观管理、能源转型、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现场。校方供图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人...

    时间:03-17
  • 90后初代“鸡娃”长大后,还会继续“卷”吗?

    “鸡娃”,是新兴的网络用语,常被用来形容不断给孩子打鸡血以敦促其学习的行为。近年来,教育领域关于“鸡娃”的讨论不绝于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一朵大大的积雨云漂浮在每个家长心头。那么,“鸡娃”究竟是为了什么?被“鸡”的孩子,真的会如家长预期一样走向一条精英之路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王食欲及母亲永...

    时间:03-17
  • 北京市大兴区举办孙健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从北京市大兴区教委获悉,为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代表性的办学思想,更好地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名校长的区域带动性,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16日举办以“大健康教育赢在未来”为主题的孙健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据介绍,从教32年来,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

    时间:03-17
  • 2023年北京高校系列形势政策首场报告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16日,2023年北京高校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讲。这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高校开展的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第一场,也是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学期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会议现场。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赵忠秀从世界与中国两个视角回顾2022年经济形...

    时间:03-17
  • 寻找科学探索的乐趣(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核心阅读  带领团队攻关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是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薄首行最重视的两件事。10多年来,他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孜孜不倦,致力于开发出能量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的固态电池。坚定科学志向,注重交叉融合,他和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电池里的液态电...

    时间:03-17
  • 用好儿童春季生长期(民生服务港)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是长个子的黄金时期。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长是有季节性的,在春季往往长得更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表示,春季气温回升,孩子户外活动增加,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为孩子骨骼的生长提供充分的原料。此外,春季...

    时间:03-17
  • 云南多措并举引才用才留才

      本报昆明3月16日电(记者杨文明)云南省紧盯人才政策落地难、见效难问题,全面推行“兴滇惠才卡”,为33类高层次人才提供26项服务。截至目前,云南省共发放“兴滇惠才卡”4157张,组织培训高层次人才4348人。  据介绍,云南省建立人才工作问题、需求、建议“三个清单”,实行专人负责、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

    时间:03-17
  • 留学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一次远行》海报  出品方供图   《WE留学生》海报   网络图片  随着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中外留学生的双向流动逐渐回暖。跨国留学既推动了全球文化教育资源共享,也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外青年知识群体的双向流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自1872年清政府首次官派学生赴美留学起,一代又一代...

    时间:03-17
  • 备受巴西孩子青睐的葡中双语学校

      日前,学生在巴西尼泰罗伊的葡中双语学校图书馆学习。  (新华社发)  “上高中前我和家人考察了很多所州内学校,葡中双语学校在里约州排名第一,虽然我没有接触过中文,但我喜欢学外语,能多学一门语言为什么不呢?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里。”刚刚入学不久的巴西男孩蒂亚戈·莫雷蒂如是说。  葡中双语学校位于与巴西里...

    时间:03-17
  • 华裔青少年云端领略中国之美(侨界关注)

      图为“大乐园”上课情景截图。   图为学生的手工和插花作品。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毛里求斯、阿联酋、比利时、荷兰、蒙古国等1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华裔青少年,在“2023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园”度过了难忘的12天。通过“实景课堂...

    时间:03-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