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面对面”破解高校毕业生租房难题

2023-03-01 08:2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面对面”破解高校毕业生租房难题

  广东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现场。

  “过高的房价”“增速过快的房租”让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居住压力,如何做好青年住房保障工作?日前,团广东省委举办2023年广东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以下简称“面对面”)活动,围绕“扩大城市青年公寓供给,破解高校毕业生租房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

  而在此之前,为进一步了解双非高校毕业生的居住情况和住房需求,团广东省委面向广东省双非高校毕业生群体开展专项调研,共回收来自广东省内12所高校的双非高校毕业生有效问卷2505份,同时作为参照,回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有效问卷830份。调研发现,当前双非高校毕业生在居住方面主要存在着新生就业群体集中的一线城市供给量偏少、青年住房支出比重相对收入较高、住房条件和环境不理想、政策知晓度和覆盖率偏低和社会支持力不足等问题,做好双非高校毕业生的住房保障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

  调研显示,有26%的受访青年租住在城中村,近半数受访青年认为“住房价格比较高”,其中更有23.8%认为住房价格难以承受。值得关注的是,九成以上(95.8%)受访青年来自非一线城市。在一定程度能反映,该群体在住房支出上的经济能力,相较于其所面临的住房支出,整体比较薄弱。

  在访谈中,有部分中小企业青年出于用工成本的考虑,将员工宿舍安排在城中村,因此居住在城中村的比例实际上会更高。在粤短于1年的受访青年中有约1/3租住在城中村,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毕业时段人群。价格相对较低的城中村房源和单位福利房成为初入社会的双非高校毕业生“社会第一站”。城中村人员居住集中,监管较难,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部分受访青年反映,目前公租房房源太少,呼吁政府提供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主导建设完善租赁购买房屋平台,进一步规范住房市场,让青年的合法居住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广东省人大代表、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王浩表示,要避免简单地将住房保障与“以房引人”等人才引入机制相挂钩,扩大青年保障性住房的适用范围,建立分层分类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经济条件的青年提供不同类型的住房,以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增强面向双非高校毕业生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综合考虑城市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根据新增劳动人口流入和流出情况,制定适合地方特色的青年住房保障政策。

  在广东今年的“面对面”活动现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应多关注青年居住问题的需求,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宣传”。

  “建立住房保障风险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化解极端事件,做好兜底救助。”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少年家事审判庭党支部书记陈海仪表示,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健全积分制、依申请启动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等保障机制。建议可在招聘会、招聘平台配套规定引入住房政策、相关信贷政策,申请住房保障的链接和途径,引导毕业生在求职时,能将职业规划与居住计划理智有效挂钩,实现既尊重市场规律、又结合职业发展和个人选择的新常态。

  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广东至高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兴印建议,把高校毕业生的居住问题纳入政府的民生工程,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增加供应量。出台引导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住房租赁企业等主体利用已有资源发展青年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形成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的保障模式,出台针对毕业生租房的货币补贴、税收优惠、差别化信贷等保障措施。完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使用规则,真正发挥过渡性支撑作用。毕业生应提前做好踏入社会转型期居住条件不及预期的心理准备,合理做好租购计划。

  在广东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广州分所主任王静巍看来,破解居住难题,可以从政策性住房供给入手,做好保障性住房规划,同时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统筹利用社会资源筹集房源。

  在青年住房问题上,广东作出了一些探索。

  团广东省委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青年安居计划”,聚焦毕业季青年,大力宣传住房保障政策;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搭建“青年安居”信息查询系统,动员广州、深圳、佛山等18个地市上线房源保障性住房6257套,人才房4752套,青年驿站1405套,信息对接服务超过50万人次。今年以来广东省通过实物公租房及租赁补贴累计保障高校应届毕业生5368人,累计推出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优惠社会化租赁住房共7500余套,累计求职住宿服务超过5万人次。

  下一步,团广东省委将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积极配合其做好建议、提案的准备工作,并持续跟踪建议、提案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健全青年租住房支持体系,真正将党的“政策红利”转化为青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居住红利”。(记者 林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2.0版”正式对外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2月28日,北京语言大学在京召开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工程成果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球发布工程最新成果“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2.0版”,展示报告智慧教育改革创新成效,向世界分享中国教育数字化经验。发布会现场。校方供图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工程是...

    时间:03-01
  • 湖南师大深化市校合作 谱写校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签约仪式现场。湖南师范大学供图日前,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深化市校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活动正式举行。活动上,湖南师范大学与邵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务实合作、优势互补、双向推动、协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和对接落实机制,对接双方所需,发挥各自优势,在...

    时间:03-01
  • 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启航新征程”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走进华北电力大学

    活动现场。华北电力大学供图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李依环)日前,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启航新征程”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北京高校专场报告会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李春、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李昂等7位宣讲员深情讲述了自己亲历亲闻的身边故事,用群众视角、百姓语言全方...

    时间:03-01
  • 加强专业化  服务品质化(深阅读·关注新职业)

      新需求催生新市场,新市场带动新职业。近年来,为满足群众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新职业应运而生。在食品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师的设立凸显行业对于食品安全与品质的重视;在服务业领域,整理收纳师、陪诊员等新职业回应市场细分需求,行业向专业化、品质化转型升级……记者在河北多地采访...

    时间:03-01
  •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题深思)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

    时间:03-01
  • “做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杨学明  “想做好实验科学研究,应该先把科学仪器做好,掌握关键技术。”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一直在研发先进科学仪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

    时间:03-01
  • 创业项目来比拼

      南宁市青秀万达广场内,一名小朋友在体验创业参展项目。   市民在创业展现场咨询创业信息。  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邕城创业行”创业展示交流活动,汇集南宁市第七届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及高校毕业生第一次优质创业项目参展,项目涵盖新农业、新媒体、文创、数字经济、大健康等领域,为创业者搭建平...

    时间:03-01
  • 宁夏高质量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

      本报银川电(记者刘峰)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获悉,2018年获批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宁夏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优化资源,兜底强基,着力构建“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架到了“山窝窝”,实现在线互动教室到校、数字教学设备到班、“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和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自治...

    时间:03-01
  • 辽宁台安:做好准备迎开学

    原标题:辽宁台安:做好准备迎开学  2月28日,辽宁省台安县逸夫小学教师刘迪在班级里准备开学第一课板报。  3月1日,辽宁各地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开学,学校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开学。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1】【2】【3】【4】...

    时间:03-01
  •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原标题: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