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创新教育,重在解放天性激发热情

2023-02-21 08:25: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创新教育,重在解放天性激发热情

近几年,发现上亿年前的生物遗迹,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2022年夏,南昌市东湖区豫章小学的一名学生在野外观鸟时在路边石堆中发现了“拓印”于石块上的植物化石。无独有偶,2021年济南一位10岁小学生在野外游玩发现大面积古生物化石;广东一位初三毕业生在一片工地里发现恐龙足迹。这些发现,均被古生物相关专家予以证实。

善于发现,需要一双慧眼;善于创造,需要创新素养。寻前人所未寻,创前人所未创,创新素养关系着能否自主培养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也是检验素质教育成果的试金石。那么,有效激发青年学生创造性的教育究竟有哪些“新的可能”?记者进行了采访。

创新意识 沉浸式、探索式学习环境激发创意

一天下午,南昌市朝阳小学的STEAM空间,上演着“摩拳擦掌”和“绞尽脑汁”的一幕——科技辅导员组织学生在上创意编程课。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做出了一个看家机器人,有的学生搭出了一个推磨机器人,还有的学生拼装出足球机器人。拼装结束后,一场“机器人球赛”哨音吹响,学生不时调整着机器人的位置和速度,“赛场上”欢呼声一片,加油声不断。

在这个STEAM空间,不仅配置了多台自主式机器人套件、3D打印设备,帮助学生了解基础人工智能的编程,还提供了光、热、声、电、磁这几类别具一格的“玩具”。孩子们在光的天空和各种“镜子”一起玩;在热的空间和会变化的“颜色”一起玩;在声音的世界和各种“鸟儿”一起玩;在电的海洋和“手摇发电机”一起玩;在磁的场域和神奇的“磁铁”一起玩……他们可以充分调动感官,玩出“与众不同”。

全新的探索式学习也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在朝阳小学的VR创新体验课堂,一群戴着VR眼镜的孩子们正手舞足蹈,时不时发出阵阵尖叫声和欢笑声。此刻,孩子们正在通过VR技术探索神奇的恐龙世界。南昌市西湖区打造的VR创新体验课堂以教学软件为核心,附以3D展示设备,提供具备虚拟现实教学、答题互动等功能的创新教室,配备了根据大纲分布的3D视频和课件资源,覆盖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数理化生地等学科。

“VR教学完全不拘泥于教科书上那一段段的概念描述,解放了学生们的双眼、嘴巴、手和思维,可以让学生探索不同的世界,实现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学习体验。”朝阳小学教务处主任何晶表示,借助VR教学,学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可视化”体验,从而轻松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论,更快消化难懂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的时候一段视频或一次体验,胜过千言万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相比何晶对学生自由探索的重视,云南省会泽县茚旺中学教师赵庆准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探索过程。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在讲授“勾股定理”一课时,赵庆准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思考题。“大家看看这段文字讲了什么?有一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如果这时秋千的绳索拉得很直,试问它有多长?”

“这道题取材自数学家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用一首通俗易懂的古诗作为典例,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古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赵庆准表示。

“科学的概念、定理等都是前人定义、归纳的,要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赵庆准分析,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等心理特征,重视归纳、演绎推理思维方法,设置科学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的热情。

创新氛围 校内课程社团平台助力灵感生发

张兴逸是北京八中大兴分校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在生活中,他发现独居老年人越来越多,缺少互动陪伴。拥有一些编程基础的他便想发明一台可以陪老人下棋的智能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缓解他们独自在家的苦闷。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确立了研究方向,他很快遇到了难题——机器是三维的,棋盘是二维的,怎么解决编程问题?怎样才能让机械臂灵活起来?在学校社团辅导老师刘维维的帮助下,他反复思考、不断探索,最终完成了将视觉处理系统、算法系统、动作执行机构三大部分有机结合的设计构想。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任务中心和疑难点,了解了机械臂的主要结构与各部件对应功能,以及在制作博弈算法处理系统时会遇到的困难。通过网上查询相关机械臂论文、实际考察、制作实物、编程并不断调试,最终完成这件作品。一次次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攻克难题,不仅自己的处事能力提高了,对科技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张兴逸说。

据刘维维介绍,近年来,在大兴区“远航计划”推动下,北京八中大兴分校不仅设有人工智能、金鹏创新、航模、生物组培等专项科技社团,每年还会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并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的科技竞赛。

“经过这次‘车内酒驾识别系统’的研究发明,我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并能加以运用。虽然在此过程中,经验尚不丰富的我总是难以发现方案中的漏洞,比如车内他人饮酒会不会导致酒精传感器检测出现偏差等。但是在反复的检查和实践中,我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系统,也更体会到科技创新中严谨的重要性。”上海市卢湾中学八1班的学生陈冠佑说。他设计的“一种车辆安全装置——酒驾识别系统”在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人人有课题、人人会研究”,作为黄浦区创新教育标杆培育校,学校在六七年级每周的科创课中全面普及创新探究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在科创课的基础上,学校广泛发动对课题研究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进入学校创新课题社团,在课题指导老师和专家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入课题探究,发掘、推荐其中优秀的课题申报参赛。

“科技创新教育要依托课程,借助社团活动的空间和平台,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刘维维说。

创新通道 激发每个个体的内在创造性

创新是很综合的素养,绝不是某一个方面有特殊天赋所能定义的。如果我们的课程不够多样化、教学管理和学制不够灵活,显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但个性化的培养环境到底个性化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不少国家都在探索,到现在也难说有了很成功的模式。”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分析。

王烽认为,无论是选课走班、个性化作业,还是各种兴趣社团、小组,以上探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升学魔咒”。“不管有多少探索,最终还是看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能否出类拔萃,换个说法就是,应试教育‘绑架’,让这些试验落地艰难。”王烽说。

王烽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尝试为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能的孩子留出通道,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与通行的总分录取模式有关。“在高考总分之外,其他标准的使用是非常敏感和谨慎的。当把初步甄选的权力交给地方或学校的时候,他们总是倾向于选出‘高大全’的学生。”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教育评价改革,已经有部分地区将创新能力在升学评价中“赋值”。上海市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纳入记录和评价内容,并引导在沪招生院校参考使用。山东省教育厅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对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课题研究等优秀成果的省级认定机制,可在各类考试尤其是中考中予以体现”。但评价结果如何科学公平运用和体现在招录环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高考的学业水平选课,实质上解决的就是升学选拔标准如何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的问题,但总分录取模式难以打破,因为那就意味着招生学校要有更大的自主权。目前,我们为特殊人才开辟任何一条培养或升学的通道,都有吸引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发展成新的利益链的风险。”王烽分析,“为特殊人才开辟特殊通道,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把权力交给招生学校,至于机制如何健全才能确保公平、不腐败、不泛化,我想只要下定决心总是会有办法的。”

王烽同时表示,一些地区、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以高度组织化的模式对“超常儿童”进行管理,开展统一的强化培训,在班级内部强调各种竞争竞赛,以形成名校录取率的“轰动效应”,这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创新人才的特质涵盖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因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甚至有的时候培养过程结束,我们都很难定义谁就是创新人才。所以,面向每个孩子优势特长的、更加个性化的、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发展和选择机会的教育,才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应当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长、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给‘创新人才’特殊的发展通道,实际上是要在很早时候就把人界定,某某是创新型人才,某某不是,这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每一个人其实在天性上都有创造性,而激发他的创造性,需要他所在的家庭、学校,所处的社会创造相应的环境。”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这个环境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给每个个体充足的自主安排的时间,或者说是一种整体的自由,这样,即使成长过程中遇到波动、挫折,他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创造性能够充分发展的人。”储朝晖分析。

(记者 周世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谋划,特别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进行整体论述、系统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赋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地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

    时间:02-21
  • 春招市场暖意浓

    原标题:春招市场暖意浓  2月19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季促就业暖心行动公益现场招聘会,招聘企业工作人员与求职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连日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举办十余场春季促就业暖心行动公益现场招聘活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院校、不同群体,安排不同主题的招聘对接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应聘者...

    时间:02-21
  • 00后大学生付费就业咨询热潮渐起

    原标题:00后大学生付费就业咨询热潮渐起  春招如火如荼,00后大学生付费求职咨询也随之热闹起来。  广东一高校大四学生张元在甄选规划师进行咨询的过程中发现,“职业规划咨询”这一行似乎并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大家都像是刚入行不久的新人,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十几元到上万元。”  在知乎“有没有靠谱的线上职...

    时间:02-21
  • 贵阳生物群或揭开大灭绝后生命恢复之谜

    原标题:贵阳生物群或揭开大灭绝后生命恢复之谜2月11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主导,与多个国内和国际科研机构进行的联合研究有了新成果,论文《中生代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在《科学》杂志发表。该研究揭示了我国又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

    时间:02-21
  • “云码云学”:教师精准教 学生个性学

    原标题:“云码云学”:教师精准教 学生个性学  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找到对应章节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师登录教学终端平台即可查询班级作业每道题的正确率,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可以在手机上收到孩子课堂作业情况……这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真实应用场景。  进入“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云龙教育高质量...

    时间:02-21
  • 2022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今日可查

    截图来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网站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李依环)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网站消息,2022年下半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成绩查询服务于今天上午10时开通,考生可通过中国教育考试网及其相关小程序查询考试成绩。2月28日10时起,考生可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免费查询、下载本次考试电子成绩报告单。...

    时间:02-21
  • 弘扬延安精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原标题:弘扬延安精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创新探索能力,更需要有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构筑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

    时间:02-21
  • 营造良好生态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原标题:营造良好生态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专家视角】   数字技术改变着社会主体之间的连接、沟通、互动与交易方式,重组生产组织模式,将形成与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运转机制。数字技术不仅拓展了社会单元连接的边界,重组了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也带来了社会治理新课题。党的二十大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

    时间:02-21
  • 抓好“四个融入”,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原标题:抓好“四个融入”,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

    时间:02-21
  • 在课堂“一日三餐”中调配“创新营养”

    原标题:在课堂“一日三餐”中调配“创新营养”   【一线探索】   前不久,有学生给课本“找碴”“挑错”,其背后的创新意识受到专家肯定。进一步探讨研究如何让创新教育成为课堂的“一日三餐”,普种“拔尖创新人才”根苗,对加快推进人才强国建设意义重大。特别是又逢ChatGPT横空出世,新一代人工智能崛起,全球性教育...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