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人才强国根深本固

2023-02-18 08:57: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人才强国根深本固

洁白的云朵在蓝天上飞舞舒展,高大的棕榈树在轻风中摇曳生姿,绚丽的三角梅在路边开得热热闹闹……早春的海南三亚,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2月8日11时43分,两道水柱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跑道冲天而起。机场正在以民航最高接待礼仪“过水门”仪式,为执行长航程运行能力验证试飞任务的C919飞机接风洗尘。

国产大飞机事业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大批顶尖人才的持续爱国奋斗,折射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铿锵步伐。

2022年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无不凝结着各类人才的辛勤付出和心血汗水。

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根深本固。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比2012年增加了1亿人。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人才强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立春刚过,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试验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如织锦般铺展在大地上。长势喜人的多年生稻,是农家人增收致富的崭新希望。

2022年12月1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榜单,成为全球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量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第四代核电、特高压输电技术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一体安排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释放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已突破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说,“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写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篇’,指引人才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开得更大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1月29日,春节假期刚过,上海浦东新区发布“1+1+N”的重磅人才新政,加速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2月8日,广西科技厅宣布,推出“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加快人才引进本土化,加速人才效能释放。

2月10日,江苏人社厅宣布,出台一系列人才人事新举措,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才评价、产才深度融合等方面。

…………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释放敬才爱才、求贤若渴、以人才引领发展的强烈信号,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开得更大,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受聘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马歇尔表示,将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医疗服务、高水准科研平台建设,竭尽所能协助郑州大学推进医学学科建设发展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中央运筹谋划,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说。

包容开放的政策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引燃了全球英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情,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纷至沓来,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2022年,我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世界第二。

今日的中国,已稳居全球人才竞争优势国家方阵。

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人才基石

可以减少10%风阻的速滑服、不会融化的“冰雪”、暖意融融的“零碳小屋”……2022年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创成果频频在北京冬奥会会场闪亮登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冬奥会上备受关注的各种“黑科技”,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春风护航,飞舟破浪。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各地各部门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凝聚人才,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节节攀升,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夸父”探日,从北斗组网到神威超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井喷式”涌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更是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FAST让中国在无线电波段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说,“我们所做的事,不光要领先世界,而且要领先历史。在天文这种‘远离现实’的基础研究领域,只有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做过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

“人才实力,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底气。”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汪怿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正以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为国家和民族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春天出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而澎湃的人才活力,必将驱动中国号巨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加速前行!

(记者 罗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湖南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既要数量 又要质量

    原标题:湖南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既要数量 又要质量资料图:矗立在湖南新化楚怡工业学校广场的民国著名教育家陈润霖雕像。 徐志雄 摄“既要确保学校办学条件的核心指标在数量上达标,又要确保学校办学条件在质量上高水平。”2月17日,湖南省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

    时间:02-18
  •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中新社太原2月17日电 (记者 胡健)“现在的文化遗产课程建设难以满足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需求,必要时可成立国家遗产学院,以求为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转化利用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1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杭侃把目光聚焦...

    时间:02-18
  • 我国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新数据 新看点)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张丹峰  蓝天白云下,山东省青州市高柳中心幼儿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所农村幼儿园,跟城市幼儿园没有两样: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塑胶活动场、各式各样的玩具。提起家门口的幼儿园,学生家长李树庆非常满意:“在幼儿园,孩子开心,我们也省心。”  李树庆的感受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跨越...

    时间:02-18
  • 拓宽就业渠道 优化指导服务——各部门各高校多举措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原标题:拓宽就业渠道 优化指导服务——各部门各高校多举措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拓宽就业渠道 优化指导服务——各部门各高校多举措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记者王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

    时间:02-18
  • 深山瑶寨“微小学”的新学期

    原标题:深山瑶寨“微小学”的新学期  2月16日,在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中寨教学点,领到新书的瑶族学生在一起交流。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大山深处的西山镇中寨教学点,是一所目前仅有1名老师和16名学生的“微小学”,全校学生均为瑶族。虽为教学点,但学校开设的文化、体育、劳动、民族文化等课程一样...

    时间:02-18
  • 不靠死记硬背,大脑如何高效学习

    原标题:不靠死记硬背,大脑如何高效学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每天睡觉前,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二年级学生小乐,都会让妈妈检查当天的背诵作业。学校的语文课常常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或名言,这首《夜宿山寺》就是小乐最近的功课。课上要求背诵的内容,小乐都掌握得不错,但妈妈言语中...

    时间:02-18
  • 写好学生成长成才“文章”

    原标题:写好学生成长成才“文章”   “生物老师会利用5分钟时间给我们讲解育种、育苗,数学老师会讲数学故事,英语老师会播放爱国视频,丰富多彩的‘首课’内容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从去年开始,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初一学生李子涵每天的学习时光都是从不一样的“首课”开始的。   去年5月,泰安市教育系统创新推出“‘...

    时间:02-18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

    原标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   【记者手记】    两会即将到来,今年的施大宁依旧带着一年来围绕教育总结的新问题,准备了多个提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将新时代教育三问作为自身不断研究、建设的课题,每一年的施大宁都给出了深刻的答案。   “一个人来造发动机,一个人去搞机械设计,一个人做...

    时间:02-18
  •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代表委员履职记】    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防科技人才培养、青少年法治教育、托育服务、竞技体育人才体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的每个提案都离不开“教育”二字。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施大宁尤为重视厚植创新文化对...

    时间:02-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