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2023-02-01 08:39: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对于超千万的毕业生群体来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二线城市仍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正在准备参加当地的教师招聘。她说:“肯定还是想优先考一、二线城市。如果没考上,考离家近的三、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的长短期收益差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的回旋余地更大。毕业生到三、四线城市求职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制约长期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的长短期利弊,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魏国学坦言。

   虽然,在三、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但蓝皮书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占比39.27%,合计超过7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魏国学分析,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加剧了已然激烈的竞争。因此,当毕业生觉得长远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的损失时,到三、四线城市的意愿就会增强。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济南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除非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不愿离开家乡,是不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对毕业生而言,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魏国学坦言,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城市工作,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还需重构社会网络,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远走他乡工作肯定是个亏本的决策,理性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的难度非常大,主观性很强,部分结论甚至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是一种理性行为。”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的趋势。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趋势。2018年,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魏国学分析,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速度同步趋缓,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就业岗位,毕业生薪资、机遇、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而是多次博弈。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工作转换频率更快,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四线城市就业,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鲁山青)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来华留学生“兔年说心愿”:成为说汉语的老挝铁路人

    原标题:来华留学生“兔年说心愿”:成为说汉语的老挝铁路人“成为说汉语的老挝铁路人”是兰州交通大学老挝籍留学生宋莲的兔年心愿。 李亚龙 摄今年是21岁的兰州交通大学老挝籍留学生PICKDA SOUKHASEUM(中文名:宋莲)在中国度过的第四个春节。谈及兔年心愿,就读于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她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

    时间:02-01
  • 50823人报考今年香港文凭试 9年来首次回升

    原标题:50823人报考今年香港文凭试 9年来首次回升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31日公布,报考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试(文凭试,相当于内地高考)的考生人数为50823人,较2022年增加约1.5%,这是自2014年以来有关数字首次回升。  根据考评局公布的资料,50823名考生报考2023年文凭试,其中43117人为学校考生,7706人为自修生。学...

    时间:02-01
  • 北京多措助力务工人员返京就业

    原标题:北京多措助力务工人员返京就业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节后返岗服务工作,保障供需双向信息畅通、高效对接,北京市区两级人社部门依托“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专项活动,周密安排调度,积极快速响应,突出劳务协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务工人员有序返京、及时上岗。今天,记者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北京市首...

    时间:02-01
  • 杭州拟调整中考分配生制度 学校不再对学生进行排序、推荐

    原标题:杭州拟调整中考分配生制度 学校不再对学生进行排序、推荐浙江一小学学生在上课 王刚 摄1月31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方式将由初中学校等额推荐调整为考生填报分配生志愿,由高中学校按不低于95%的比例录取...

    时间:02-01
  • 2023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福州线下重启 首设立台资企业专区

    原标题:2023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福州线下重启 首设立台资企业专区2023年“好年华 聚福州”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现场。 福州市人社局供图31日,2023年“好年华聚福州”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在福州举办。本次招聘会优选350家单位现场招聘,设台资企业专区、闽东北专区、国有企业专区、教育卫生招聘专区、...

    时间:02-01
  • 各地举行人才招聘会 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

    原标题:各地举行人才招聘会 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  2023年1月30日,求职者在2023年安徽省区域劳务用工对接招聘会现场找工作。  当日,2023年安徽省区域劳务用工对接专场招聘会在该省淮南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来自安徽省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4市102家重点企业提供生产制造、医药卫生、电子科技、金融服务等就业岗...

    时间:02-01
  • 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首届学青会将在广西举办

    原标题:首届学青会将在广西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将于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首届学青会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日前,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联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时间:02-01
  • 胡泊:指间流淌千年岁月

    原标题:【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胡泊:指间流淌千年岁月  胡泊正在修复古籍。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    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室,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一卷已修复完成的敦煌遗书静置在工作台上,熟黄色的卷轴里,千年岁月徐徐流淌。   拍照、制定修复方案、拆揭书叶、选配加工补纸、...

    时间:02-01
  • 加强管理,确保校级科研机构良性运转

    原标题:加强管理,确保校级科研机构良性运转近日,太原师范学院发布《太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规范和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有效提升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和社会服务能力。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时间:02-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