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做壮锦香包猜灯谜 东盟留学生体味“中国年”

2023-01-21 10:2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做壮锦香包猜灯谜 东盟留学生体味“中国年”

  图为留学生在制作广西壮锦葫芦香包。 俞靖 摄

  “我第一次制作广西壮锦葫芦香包,不仅美观,而且代表吉祥的寓意,里面的中草药可以防病保健,我非常喜欢。”20日,柬埔寨留学生陈利华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一个香包,他高兴地挂在脖子上不舍得摘下。

  图为留学生在包饺子。 俞靖 摄

  做香包、猜灯谜、包饺子、文艺表演……一场充满“年味儿”的春节团拜会活动当天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活动现场挂满了灯笼、福字和可爱的兔元素饰品,60余名来自东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老师一同体验别样“中国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是我第一次过中国春节。”陈利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场文化盛典,对世界来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与桥梁。能在中国校园与老师同学一起过中国春节,他觉得很开心,也很幸福。

  陈利华来自柬埔寨磅湛省,是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于2019年来到广西,之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柬埔寨上了两年的网课,2022年11月再次来到广西。

  陈利华当天为大家带来吉他伴奏《告白气球》、笛子演奏《平凡之路》《光年之外》节目,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学校还为留学生送上新年礼包,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团圆和大家庭的温暖,太难忘了。”他说。

  老挝籍学生安宁精心打扮、身着老挝传统服饰主持当天的文艺演出,这是安宁第二次在学校过中国春节。“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热心的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中国文化,找到了家的感觉,很有意思、很开心。”她说。

  图为东盟留学生在表演歌舞节目。 俞靖 摄

  安宁是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她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日子很快乐。学校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老师们像家人一样的关心我们,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叶正青已有三年没回国。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三年自己在中国过得很好,很开心。“印尼有很多华人,他们将中国文化与习俗带到了当地,我在印尼也体验过一些春节文化,但在中国的仪式感更强,喜庆的氛围更浓。”他说。

  图为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为留学生送新年礼包。 俞靖 摄

  两个多小时的联欢结束后,校方为留学生准备了糖醋鱼、扣肉、烧鸭、番茄炒蛋等可口菜肴,师生们一起吃饺子,共进“团圆饭”,其乐融融。

  广西民族大学是中国较早开展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之一,累计招收培养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近两万人,是广西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较多的高校。据校方介绍,目前全校在册的留学生中,逾九成来自东盟国家。

  图为留学生与老师合影。 俞靖 摄

  “我们举办留学生春节团拜会活动,希望留学生在学校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春节。我们将不断加强‘留学民大’品牌的内涵建设,努力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希望留学生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成为各自国家与中国人文交流的桥梁、友好合作的友谊使者。”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晓麟说。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目前,广西已成为中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广西正以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为契机,打造面向东盟的教育合作高地。(记者 黄艳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百色“扁担姐”:一根扁担挑起百余名山乡孩子的别样人生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广西百色“扁担姐”:一根扁担挑起百余名山乡孩子的别样人生麦琼方接受记者采访。 姚鹏鹏 摄  时隔数月,一见到十分想念的“麦妈妈”,年仅十岁的黄香(化名)就激动地扑进了她怀里。临近春节,麦琼方从广西百色驱车到南宁,打算接上转学到此的黄香和她哥哥黄伟(化名)回百色老家过年。  年逾六旬的麦...

    时间:01-21
  • 在校亦如家 上海高校留校学子“花式过年”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在校亦如家 上海高校留校学子“花式过年”同济大学为留校学子准备了新春大礼包。 同济大学供图一起写春联、剪纸、制作灯笼,享用年货大礼包、拍摄新年贺岁照,品尝美味新年套餐、欢度团圆年夜饭……沪上高校的留校学生在校如家,“花式过年”,感受温馨年味。20日晚,上海交通大学约400名留校学生共聚一...

    时间:01-21
  • “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原标题:地方两会观察|“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 题:“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新华社记者  新年伊始,各地纷纷推出实招,布局2023年教育工作。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记者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了...

    时间:01-21
  • 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原标题:新华视点丨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透视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姜琳、邵鲁文、黄兴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引发广泛关注。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犹存的背景下,一些领域缺工意味着什么?包含哪些深...

    时间:01-21
  • 品民俗 寻年味

    原标题:品民俗 寻年味  1月19日,民间艺人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镇街头表演舞龙、舞狮。  当日,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镇举行新春民俗巡游活动。活动现场,民间艺人表演了舞龙、舞狮、腰鼓、秧歌、扇子舞等民俗节目。  新华社发(刘昌松 摄)【1】【2】【3】【4】【5】【6】【7】【8】...

    时间:01-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