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大力培养本土中文教育人才

2023-01-20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海外本土中文教育人才是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创新“他者”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是中文传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强化“造血”功能。数据显示,目前有8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由此,对中文教师的需求也在增加。而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人才主要由外派国际中文教师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输血工程”、当地华侨华人担任华文教师的“留根工程”以及立足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造血工程”组成。从数量和规模来看,“输血工程”规模相对较大,“造血工程”规模相对较小。这样的人才格局不能满足海外中文教育人才的需要,需多方协同管理、深度融合,在“输血”的同时强化“造血”功能,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坚持以培养对象为中心。具体而言,育才目标在注重中文知识和教学能力构建的同时,应兼顾培养兼具地域特征和中国文化认同及情感的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据所在国国情、校情、学情,制订本土中文教育人才成长规划,增强其职业成就感并助力其实现人生理想。

  第三,提供相关经验和方案。“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海外有关中文教育机构培养本土中文教育人才。为主动顺应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业态,中国相关语言机构可以因地制宜创新支持方式,加大以国际合作为导向的支持力度,积极通过项目创新、优化服务,为海外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战略规划支持、培养方案支持、培养资源体系支持等。

  此外,通过区域高端论坛、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或校长来华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育的交流与合作;做好中外语言教育政策的广泛沟通和精准对接,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育的中外互联互通,为海外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育提供经验和方案。

  第四,中外培养单位协同施策。中外培养单位作为培养主体,应积极创新本土中文教育人才联合培养方式,探索培养方案,在落实本土中文教育人才中文知识和教学能力构建的同时,还亟须回应当前中文市场需求,积极发挥科技赋能优势,重视本土中文教育人才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中文教学模式,提高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并精准对接当地人才市场需求,实现“育才”与“用才”深度融合。

  放眼未来,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精准化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将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蝙蝠的贡献可不只一个“谐音梗”

    春节临近,兔子吉祥物无疑成为过年的主角之一。作为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元素,吉祥物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不少动物都有吉祥寓意,蝙蝠就是其中之一。蝙蝠的“蝠”和“福”谐音,因此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奉为吉祥之物,很多陶瓷、剪纸、织染等工艺品上都有蝙蝠图案。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早期蝙蝠玉雕,古朴生动,有学者...

    时间:01-20
  • 清代皇帝的新年“红包”里都有啥

    在我国,长辈馈赠给晚辈的春节礼物中,红包为主要形式之一。将压岁钱包在红纸内,可表达新年祛灾迎福之意。而在清代紫禁城内,皇帝为示恩宠或联络感情,给王公大臣、宫内家眷、藩属国王和使臣颁赐的年节“红包”,其种类丰富,可谓“红包盲盒”。其中,主要的礼物有福字、美食、荷包等。福字为皇帝经常颁赐的新年“红包”。自康...

    时间:01-20
  • 我国首部飞行器实验力学著作出版

    近日,我国首部飞行器实验力学著作《飞行器实验力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起峰在该书序中认为,该书以实验力学与飞行器发展为切入点,从行为描述、规范要求到基本内涵,从载荷计算、等效模拟、测量方法到数据处理,从理论方法、工程背景、实验系统到典型案例,统筹了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凝聚了研究成果和...

    时间:01-20
  • 东北大学超高强钢研究取得新进展

    突破金属材料性能极限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信泰富特钢兴澄特钢研究院及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组建的研发团队在超高强钢铁材料增塑机制及组织创新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于日前在《科学》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针对2000 MPa级马氏...

    时间:01-20
  • 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生命就像一部充满奥秘的“天书”,而揭示其新奥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目标,这些研究能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的发展。19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十项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科研成果入选,它们聚焦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是怎么在人体实现免疫逃逸的;全球变暖...

    时间:01-20
  • 大寒:寒雪消处春意升

    云南丽江古城黑龙潭公园,梅花绽放。新华社发云南腾冲市马站乡响水沟山谷里,叶片上凝结了晶莹的冰。新华社发在重庆市南川区北坡景区拍摄的“雪鸭”。新华社发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月季花果实与白雪相映成趣。新华社发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居民家中长寿花开放。新华社发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年关将近,大寒已至。在二十四...

    时间:01-20
  • 中文课程将于2024年纳入伊朗国民基础教育体系

      据新华社电(记者高文成)日前,记者从伊朗国家教育最高委员会秘书处获悉,伊朗将从2024年起在中学阶段教育增加中文等外语课程。  伊朗国家教育最高委员会是负责伊朗国民教育计划与政策制定的权威机构。据该委员会秘书处介绍,从2024年起,将有6门外语供伊朗中学生选择,分别为中文、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德语...

    时间:0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