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2023-01-17 09:08: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2022年岁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笔者看来,这是一则闻之则喜的利好消息。

1986年印发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提出:教师要“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在此导向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拼论文”的时代逐渐开启。但从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国家层面的职称评审政策一直致力于改变这种倾向。然而,知易行难,时至今日,广大中小学教师仍感到“苦论文久矣”,论文发表和代写的广告依旧有很大市场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痼疾久治不愈,一为病源不明,二为良方未济,亟待综合诊治。

就其病源而言,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理论研究之缺位。教育教学作为创新性劳动,必须以研究为依托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出于这一认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始终是职称评审的一级指标。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如何?怎样通过指标设计被科学精准地量化评价?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就使得职称评价政策文本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落地实施的具体设计,给地方和学校政策执行带来了权变空间。

政策执行之权宜。各省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基本明确包含级别、数量、署名情况等论文发表要求。如,参评高级教师的教科研条件被表述为“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初中或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或是“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1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2篇”。虽然在论文之外,还有课题、论著、教材等方式,但现实中,这些方式往往是同一所学校老师集体参加,在评职称时缺乏区分力。唯有论文,不仅可依靠“自己努力”,也易于同他人拉开距离。如此一来,职称评审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经过二次转化,便被现实性地简化为论文。

表达形式之单一。在职称评审政策体系中,中小学教师职称为后来者。它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专业技术领域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但这些专业技术岗位的研究大多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当上述方式直接迁移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之中,中小学教师便只好抛弃自己那种更加注重实践、缺乏“学术味”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努力模仿学院式论文范式,加剧了研究成果唯论文化现象。

病因找到,便可对症治疗。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概念共识。深入研究、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与此同时,整合中小学职称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实质结构,并科学转化为评价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有学者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划分为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过程和方法、教育科研作用三个方面,有学者则提出科研观念、问题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维度等。应该说,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内涵与呈现方式,为构建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从关注终结性研究成果转为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终结性成果表现为论文、论著、教材等,它们既可是长期耕耘的结果,也可是短期炮制的产物;既可为呕心沥血之作,也可为代笔捉刀之果,其研究价值和科研伦理缺乏制度性保障。而阶段性研究成果指的是研究过程中体现不同阶段研究进展的成果,如研究开始阶段的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施阶段的调查问卷、结构化访谈资料,又或是长期的阅读笔记、学生成长档案分析报告等。这些文字看起来不如论文工整严谨,却能够体现研究者对科研程序的遵循、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能力,彰显其改进教育实践的真实努力。

最后,支持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类著作,《学记》全文1229字,以微言囊括教育大观;《爱弥儿》是教育小说,却开创自然教育天地;陶行知书写自己所信所行,经年累积长短篇,终成享誉世界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研究的表达方式并非学术论文,但其理论创新程度和实践改进效果经受住了历史检验,堪称卓越的教育研究成果。因此,论文不应成为唯一的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除了论文、报告、课题外,还可以包括教师的教育随笔、教育小说、反思性自传、课程设计、教育改革方案、学科相关文艺作品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只有类型差异而无层次高低。

(作者:牛楠森,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让孩子健康快乐过春节(服务窗·科学防疫)

    春节临近,走亲访友机会更多了。如果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哪些症状家长需要重点关注?孕妇感染是否会传给胎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防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难以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说,家长要重点关注儿童这些症状:一是精神状态。有的孩子精神很差、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烦躁...

    时间:01-17
  • 奋力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精准研判、对...

    时间:01-17
  •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应当看什么

    原标题: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应当看什么“长久以来,基础教育界有个认识误区,一说老师们的成果,首先想到论文;一说成果多,就看论文篇数。其实,成果并不等于论文,甚至有些论文的价值很低。”采访中,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磊明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一贯痛点。不过,令他欣喜的是,这样的问题即将得到改...

    时间:01-17
  • 西交利物浦大学:探索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新方法

    原标题:探索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新方法   曾担任美国一所高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终身教授的王牧,在出任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的两年中,除科学家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新角色:充当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黏合剂”。   “以西浦慧湖药学院为例,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与企业紧密对接,打造‘药...

    时间:01-17
  • 我国科学家研究“火星日凌”获重要成果

    原标题:我科学家研究“火星日凌”获重要成果新华社上海1月15日电(记者张建松、胡喆)“火星日凌”是指地球、火星运行至太阳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的自然现象。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经历了首次“火星日凌”,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阳电磁辐射的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一个...

    时间:01-17
  • 东北大学团队破解超高强钢铁加工制备难题

    原标题:东北大学团队破解超高强钢铁加工制备难题如何让不易弯折的超高强钢铁具有“橡皮泥”一样易于延伸的优点?日前,东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简单高效的制备工艺,制造出一种拥有全新微观结构的超高强钢铁材料。该材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仅不易发生断裂,还能随着形状的改变提高坚硬程度,在“强度”“塑性”等多个方面突破...

    时间:01-17
  • 快来看!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发布

    原标题:快来看!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发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1月16日发布“关于202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给出了2023年中小学教师、建造师、会计等资格考试的具体时间安排。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各项考试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推行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

    时间:01-17
  • “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新华社兰州1月16日电 题:“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新华社记者张文静、郭刚、王植樱因为一个能人,甘肃省陇西县福星镇新坪村又“活”起来了。春节前夕,在这个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杀猪宰羊,炊烟袅袅,年味浓浓。这个能人就是今年30岁的王军军。2014年,在外地当了...

    时间:01-17
  • 共青团中央:2023年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担当作为

    原标题:共青团中央:2023年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担当作为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黄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共青团十八届七中全会上获悉,2023年全团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以全面深化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动为统揽,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担当作为、贡献力量。2...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