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父母该怎样表扬孩子

2022-12-27 08:57: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父母该怎样表扬孩子

近年来,在积极性评价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表扬作为一种积极性评价在家庭教育中备受重视。对于学业成绩的好坏而言,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能力表扬(如“你真聪明”)和努力表扬(如“你很努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使用的表扬方式。那么,表扬究竟应该指向孩子的聪明还是努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

一项针对美国母亲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85%的母亲认为,能力表扬更能增加儿童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越表扬孩子聪明,孩子越害怕挑战性任务,面对失败时越容易放弃?

在过去的20余年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教授(Carol S. Dweck)做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能力表扬对儿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发展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笔者和课题组也进一步验证了能力表扬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能力表扬会降低儿童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心理学家兰迪·西兹和埃米·德莱斯科尔表示,孩子生来就有学习的渴望,能力表扬所起的作用只能窒息其天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盲从于机械的学习方式,或是产生对权威的公然反抗和蔑视。当父母运用能力表扬来诱导儿童参与某项活动或发展某项技能时,表扬会变成一种外显的行为原因,出现所谓的过度理由效应,即当行为的外部原因非常明显时,内部原因所起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能力表扬会促使儿童形成不良的归因风格。能力表扬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因素,如“我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聪明”。但是,当这些孩子遇到失败时,也会进行能力的反向归因,如“我没有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很笨”。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对失败进行能力归因的儿童会表现出消极的自我认知、消极的情感、后续任务中较低水平的坚持性,并伴随成绩的不断下降,引发习得性无助反应。

能力表扬会塑造儿童的智力固存观。内隐智力观是指儿童对“智力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的内在观念,分为智力固存观和智力发展观。其中,持有智力固存观的儿童认为智力是先天的、固定的,持有智力发展观的儿童认为智力通过自身努力是可发展的。内隐智力观是儿童十分重要的信念系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行为表现。心理学研究发现,持续的能力表扬易于使儿童持有智力固存观,他们会特别关注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以显示自己“聪明”。

能力表扬会增加儿童的自我设限。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人类最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之后不得不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为了避免将可能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人们会采用事先准备的一些理由,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设限”。能力表扬会增加儿童的自我设限,往往采取“低努力”的自我防御策略。

既然被父母广泛推崇的“能力表扬”可能对儿童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呢?

表扬应适“量”适“度”。当表扬过多时,它的价值便会降低,对孩子的强化作用也会减弱,所以父母给予孩子的表扬要适量。同时,父母也不应夸大表扬。如果孩子明明表现得不好,父母却要给予他们表扬,那么,这样的表扬一方面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表扬,产生不安心理;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以至于无法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

表扬应对“事”不对“人”。表扬和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均应对“事”不对“人”。在表扬过程中,父母应指向孩子的努力程度或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等,而不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个性特质。表扬应尽可能具体,具体化的表扬与孩子的自我评价和信念之间出现差距与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对孩子的发展更具指导性。

表扬要避免设置竞争性的情境。我国父母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试图以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自家孩子做得更好。随着我国二孩和三孩政策的放开,多子女家庭不断增多,父母在家庭中实施表扬时也常常在多个子女之间进行比较。在比较性和竞争性的情境中,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抵触情绪,甚至无法接受兄弟姐妹比自己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表扬要避免产生“低能力”的推论。父母在表扬中要强调孩子的努力,但努力表扬并非总是适用的,以下情境中父母要慎用表扬,包括努力表扬:其一,当儿童在简单任务上取得成功时。其二,当儿童付出很大努力却依然失败时。在此类情境下,努力表扬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10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够清晰认知到努力与能力并非正相关,这时努力表扬反而会成为孩子推断自己低能力的线索。

(作者:邢淑芬,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距今百万年的“郧县人”三号头骨化石顺利提取

    原标题:距今百万年的“郧县人”三号头骨化石顺利提取  考古队员展示提取离土的头骨化石。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摄   新华社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喻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26日公布,经过考古队的数月奋战,备受关注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于近日被顺利提取、离土出舱,目前已进入修复、观测和研究环节。考古...

    时间:12-27
  •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

    原标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一大重要举措。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大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对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例如,抑郁、睡眠问题的检出率...

    时间:12-27
  • 把改进成长权交给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

    原标题:把改进成长权交给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我早就跟你讲过了”“你总是这样”“跟你说了多少遍”“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这些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她说什么我就听着,一般不会当面反驳。”刚上大学的蒋雅告诉记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小到着装打扮,大到出国留学,母亲都是绝对的主导者。这种...

    时间:12-27
  • 西北师范大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西北大地

    在西部重镇兰州,坐落在黄河岸边的西北师范大学日前迎来了它的第120个生日。西北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1年迁往兰州,一座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黄河北岸的沙滩荒地上拔地而起,自此,西北的师范教育有了“拓荒者”。在兰州办学的80余年中,西北师范大学扎根陇原、服务西部。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在乡...

    时间:12-27
  • “一位杰出的导师,一位纯粹的学者”

    一场场跨时空对话,生动展现了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的精神风貌。12月13日,是我国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创导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已故教授时钧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南京工业大学发布《大先生时钧》文集,举办了时钧先生档案史料展、高峰学术论坛、纪念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在南工大,时钧的事...

    时间:12-27
  • “把他们培养好,我们责无旁贷”

    今年4月,我从海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调到国际教育学院任党委书记。这两个学院的学生都主修临床医学,区别在于前者是中国学生,而后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从我以老师的身份正式和留学生打交道开始,我便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们留学生的生源国已有35个,大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热带地...

    时间:12-27
  • “赫章班”里的产教融合新路

    “‘赫章班’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让我拥有了这样一份收入稳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今已是贵阳一家电梯运营公司片区维修和技术支持负责人的陈虎,仍对母校满怀感激之情。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一个贫困家庭的陈虎,在初中毕业后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哥哥刚考上大学,如果自己继续读高中,无疑会增加家庭负担;如果...

    时间:12-27
  • 课堂内外 他们用思想的力量凝心铸魂

    “通过邀请好友赛、双人赛、四人赛等形式,可以解锁答题勋章、抽取幸运奖品,以赛促学,形式灵活。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的理解。”靠着自己的实力“通关”后,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禄玺表示。据悉,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11月21日至...

    时间:12-27
  • 感悟真理力量 书写青春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青年要努力学习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青春之我写好时代答卷。怀着这种强...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