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减贫经验从十八洞村走向世界

2023-11-13 19:5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湘西11月13日电 (记者 鲁毅 徐志雄)十年前,中国“精准扶贫”理念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而今,十八洞村已成为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与经验的标志性窗口。11月2日至4日,“精准扶贫”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在湘西举行。来自刚果(金)、乌干达、老挝等近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智库专家,还有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等200余名中外嘉宾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交流“共享减贫经验 建设和美乡村”。

2023年6月29日,航拍十八洞村(无人机照片)。中新网记者杨华峰摄

  十八洞村的奇迹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个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传统苗族聚居村落,平均海拔700米,9.44平方公里,总人口249户990人。十年前,十八洞村的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7%,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集体经济空白。

  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在这里首次提出,拉开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序幕。按照“精准”理念,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搭建平台,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村里的优势资源不断被开发出来。

  “十年来,我们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真正想明白了。”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介绍,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1000亩、油茶300亩,开办十八洞山泉水厂,发展苗绣产业,带动50余名妇女就业……“我们的产业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了。”

  施金通介绍,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到2022年的235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0万元,十八洞村被评为全国5A级景区,300多名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十八洞村“一步跨千年”,而今,已成为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与经验的标志性窗口。

  参观十八洞村后,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说,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鼓励了全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依靠勤劳摆脱贫困,“精准扶贫让很多人受益,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和谐。而且改变不仅是从收入方面,还有艺术、文化等方面,这里的人们确实是‘最富有’的人了。”

  11月3日,老挝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听松村与十八洞村签署缔结“国际姊妹村”意向协议。双方将建立交流互访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友好交流互访活动,重点开展好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深入探讨双方合作的相关事宜,不断增进“姊妹情谊”,努力提升合作成效。

  论坛期间,《十八洞村的十年瞬间》《见证: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与现代化启示》《大国小村》等“十八洞”系列多语种图书在十八洞村发布,向世界展示千年苗寨的十年蜕变之路,回应精准扶贫这一时代课题,讲述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故事。

11月3日,绣娘们在十八洞村苗绣创作基地创作苗绣产品,苗绣已成为十八洞村的特色产业。中新网记者徐志雄摄

  脱贫攻坚的湖南篇章

  十八洞村的脱贫奇迹,不是一个村子的独角戏。到2020年底,湖南像“十八洞”一样的贫困村都已成功摆脱贫困,拔掉穷根。全省682万农村贫困人口、6920个贫困村、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十年来,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湖南始终扛牢“首倡之责”彰显“首倡之为”,投身“火热实践”奏响“大地颂歌”,促进“三湘大地”实现“山乡巨变”。

  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理念引领下,湖南7.4万支工作队、21万名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全省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八洞村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内房屋修葺一新,水、电、通讯、银行、邮局等设施应有尽有;凤凰县菖蒲塘村实现了“果园变游园、苗寨变景区、山水成景观”的精彩蝶变……昔日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大跃升、产业大发展、交通大提升、环境大改善,处处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历史蝶变,铺展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毛伟明说:“这些成绩取得,彰显的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真理伟力,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的是全省上下齐动员、社会各界全参与。”

  站在脱贫摘帽的新起点,湖南继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5499元,增长14.4%;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4元,增长8.7%。

  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表示,中国各级政府官员投身于消除绝对贫困中的努力,让人深感震撼,政府提供的种种保障措施对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效果明显。这些消除绝对贫困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对印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多次到访湖南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巴卢穆埃内说,湖南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地方,除了减贫方面的经验,湖南的农业令他印象深刻,“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非常发达,希望在农业方面与湖南开展更具体的合作。”

11月3日,“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在湖南湘西举行。中新网记者徐志雄摄

  中国方案与世界共享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对人类进步的独特贡献,已经成为应该学习和交流借鉴的榜样。”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在论坛视频致辞中表示,通过多年观察他目睹了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功。他认为,要将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在一起。贫困是许多社会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的根源,与贫困的斗争道阻且长,这是一项道义责任。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减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事业,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减贫经验分享和合作。中国的脱贫攻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中国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与发展合作。十年来,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带动4000万人逐步战胜贫困。

  乌干达共和国驻华大使奥利弗·沃内卡对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减贫事业,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建设共同的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示感谢,“通过中国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以及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共同分享着减贫脱贫的希望,并从中国脱贫减贫的经验当中获益。”她说。

  消除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通向美好生活的第一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新事业,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4.9亿多的农村人口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此次“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正是为了搭建交流平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经验成效,推动知识分享、互学互鉴,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想理念和智力支持。(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欧亚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国际联盟”在沈阳成立

      中新网沈阳11月13日电 (李晛)“中国-欧亚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国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13日在沈阳举行。  “联盟”由来自8个国家36所高校、3个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联盟”的成立,将有力推动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人文往来,实现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辽宁省人民对外...

    时间:11-13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今天(11月13日)下午6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  通水近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受水区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已成为沿线城乡供水的生命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

    时间:11-13
  • 第1视点|真情暖万家

      今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受灾群众,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北京市门头沟、河北省保定等地,看望受灾群众,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

    时间:11-13
  •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在京启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徐婧 陈杭 吕少威)13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在京举办。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现场。记者 蒋启明  摄  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

    时间:11-13
  • 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上合学院” 助力上合国家人才培养

      中新网大连11月13日电 (记者 杨毅)大连外国语大学上合学院13日在辽宁大连正式成立。  作为上合大学中方项目院校的主席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将发挥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办的作用,整合学校俄语学院、汉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东北亚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相关资源和力量,成立“上合学院”。该学院的...

    时间:11-13
  • 时政纪录片丨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11月10日,立冬刚过,华北大地,寒风凛冽,最低气温已在零摄氏度以下。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这次考察,总书记是带着深深的牵挂而来。乘汽车、换火车,一天时间,行程横跨北京、河北两地,入农户、访社区、进麦田、登大堤,冒着严寒而往,沐着夜色而归。初冬时节,总书...

    时间:11-13
  • 中国接任地球观测组织2024年度轮值主席 将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受益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3日从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获悉,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11月上旬在南非开普敦举办,中国在会议周的GEO第19届全会上接任GEO 2024年度轮值主席,全面主持下一年度工作,将在GEO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GEO 2024年各项重点工作,包括推动GEO第三个十年战略...

    时间:11-13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过山车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治理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13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过山车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近期,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一起弹射式过山车碰撞事故,造成多人受伤,教训极其深刻。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过山车(指大型游乐设施滑行...

    时间:11-13
  • 广东中山新记录4种野生兰科植物

      中新网广州11月13日电 (程景伟 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13日通报,科研人员日前在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中山新记录的野生兰科植物品种,分别为密花石豆兰、深裂沼兰、歌绿斑叶兰、扇唇羊耳蒜。目前中山市发现的野生兰科植物物种数量已扩充至32种。  据了解,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深圳市兰科植物...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