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王志乐:中国为什么坚持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11-07 21:2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中国为什么坚持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专访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志乐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超过200家企业连续六年参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强调:“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志乐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分析认为,中国已深深融入全球产业链,只有对外开放,中国的产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制度型开放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高度;中国近年推进企业全面“合规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中国领导人都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重要位置,传递出什么信息?

  王志乐:尽管在近年国际形势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大调整中,出现了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变化,我仍然认为,当下的中国应该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受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各国经济受到冲击,全球产业链也出现重大调整,甚至有声音认为全球化已经终结。而对中国来说,三年疫情使得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放大。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全球产业链又出现了大调整。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主张既然国际形势不好,中国拥有全产业链,干脆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其实,这个想法在当代难以实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图景,如今各国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中国从全球引进能源、矿产和农产品,通过完备的制造业为全球市场提供性价比很高的制成品。同时,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

2021年5月,在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科洛尼斯”LNG船正在接卸进口天然气。许丛军 摄

  如今,中国已深深融入经济全球化,如果与国际经济脱钩,将难以获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国际资源,包括资金、技术、能源、矿产以及市场

  显然,中国还应该坚持对外开放,而且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所指出的:“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23年10月,北京市街头布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元素装置。胡庆明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一系列信息显示全球价值链有拆分风险,国际舆论也常有“脱钩”言论,中国应怎样应对?

  王志乐:近期,有西方国家将对华政策的表述改为“去风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也明确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这些都说明西方国家意识到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

  欧洲虽然强调“去风险”,但在中国的投资没有停过,巴斯夫最近在湛江建了投资上百亿欧元的综合性化学品生产基地,大众今年在合肥投资1.4亿欧元建新能源电池工厂。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抬高关税打压中国,最后发现中美贸易去年居然比前些年贸易额都高,据美方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纪录。

2019年11月23日,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在湛江启动。图为项目奠基现场。梁盛 摄

  中国也一样,外资对中国形成现有的经济格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资进入中国后,投入资金、技术、管理,推动中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来经营,达到国际标准。改革开放前,可以说中国并没有汽车、化工、电子等现代产业,只有具备制造功能的工厂且往往“小而全”“大而全”,并不是现代企业。外企通过在华直接投资,把中国工厂融入全球产业链。因此,外资催化了中国现代企业、现代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此外,全球企业中国布局,有利于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

  所以,世界中国彼此难以脱钩。

  中新社记者:当前形势下中国反复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哪些意涵?

  王志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意味着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CPTPP要求确保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均基于商业考虑,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非商业支持,不得损害其他成员及其产业的利益。规定各成员国法院对其境内经营的外国国有企业拥有管辖权,要求各国政府在企业监管方面保持非歧视和中立性。

  20世纪70年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起步之时,发达国家就率先提出跨国公司行为准则。因为跨国经营中,要面对环境、社会责任、劳工人权、反腐败等问题。2000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建立,又提出全球契约10项原则,涉及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反腐败等。联合国全球契约的提出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强化合规管理推进到全球范围。

  2017年5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就明确要求企业强化合规管理,建立合规制度。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0多个中央政府部门对推进企业合规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指引,或参与了对企业的合规监管。目前,中国全部央企和一大批地方国企都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合规这个概念已在中国深入人心。

  现在,应继续推进中国企业的合规管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参与全球产业链。国际通行规则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不公开就会带来腐败、寻租空间。此外,还要注意环保、人权等问题。现在国际上投资关注三个要点ESG,即Environment(生态环境)、Social(社会责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这些都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应重视的。

2018年11月,第十一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在天津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开放的中国世界”,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和平大学共同主办。佟郁 摄

  中新社记者:中共二十大报告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合规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启示?

  王志乐:合规对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巨大成绩,但同时,中国企业在其中也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合规风险。

  中央多次提到,“一带一路”要引进各国普遍接受的规则标准。如今,“一带一路”提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其中“软联通”指的便是规则制度。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企业应制定全方位和全流程的合规方案并认真有效实施,不断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和合规竞争力,提升“一带一路”的“软联通”水平,进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王志乐,1948年生,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现任深圳市企业合规协会会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第十项原则专家组成员,长期研究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合规等领域,著有《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软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公司责任理念》《合规:企业的首要责任》《全球公司》等。获国务院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启动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陈溯)记者7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近日正式启动。由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部级领导带队的20个考核巡查组陆续进驻31个省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202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开展考核巡查。  此次考...

    时间:11-07
  • 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未能通过呼吁巴以冲突停火决议 中国外交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近期就巴以冲突召开闭门会议,但未能通过一项呼吁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原因是美方拒绝将要求“立即停火”的措辞写入决议,而其支持的措辞是“人道主义暂停”。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作出回应。  “你问到美方为什么只接受...

    时间:11-07
  • 会见澳大利亚总理,习近平为何谈起“小”与“大”?

      (近观中国)会见澳大利亚总理,习近平为何谈起“小”与“大”?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谢雁冰 梁晓辉)“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几度谈起“小”与“大”的辩证关...

    时间:11-07
  • 中方:愿与俄方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挖掘合作潜力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保合作分委会(以下简称分委会)第十八次会议7日以视频形式召开。  会议由中方主办。分委会中方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俄方主席、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部长科兹洛夫分别率团出席并共同主持会议。  黄润秋在开幕致...

    时间:11-07
  • “穿越”浙江街头,赴互联网“十年之约”

      十年,能改变什么?  从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至今,刚好是第十个年头。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在乌镇举行。  十年间,这场世界级的互联网盛会影响着互联网发展格局,江南古镇乌镇也因为与互联网的相遇变了模样,古今风貌在此交融。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浙江街头...

    时间:11-07
  • 《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在中国生效 云南签发首张附加证明书

      中新网昆明11月7日电 (陈静)《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下称《公约》)7日在中国生效实施。当日,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沐向云南省公证协会会长周海春颁发了全省首张附加证明书。图为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沐(右)向云南省公证协会会长周海春(左)颁发全省首张附加证明书。中新网...

    时间:11-07
  • 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开幕

      中新网赣州11月7日电 (刘占昆 熊锦阳 刘力鑫)7日晚,以“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开幕,这是“世客会”创办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内陆县级城市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客属人士代表、知名企业家等...

    时间:11-07
  • 海南出台十七条惠台措施支持台胞台企参与自贸港建设

      中新社海口11月7日电 (记者 符宇群)在7日举行的2023台商峰会上,由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积极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发布,进一步吸引台胞台企全面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分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 ...

    时间:11-07
  • 【中国焦点面对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受到高度关注。  包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时间:11-07
  • 中国红基会:“红气球”公益赛事走向国际化 团结凝聚更多人道力量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7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采访获悉,“红气球”公益赛事走向国际化,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通过参赛,提升了应急救护的意识与技能。  “红气球挑战赛”是由中国红基会打造的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公益赛事。这项赛事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在北京、贵州、陕西等多地举...

    时间:1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