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会见澳大利亚总理,习近平为何谈起“小”与“大”?

2023-11-07 23: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会见澳大利亚总理,习近平为何谈起“小”与“大”?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谢雁冰 梁晓辉)“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几度谈起“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此访是阿尔巴尼斯总理就职后首次访华,也是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华。访问期间,他还出席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澳关系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此访被认为释放了两国关系回温的积极信号。

  外界尤其期待双方领导人北京会见能助推两国关系发展重回正轨。受访专家认为,在这次备受瞩目的会见中,习近平多次谈起“小”与“大”,正蕴含如何发展好中澳关系的深刻考量。

  一是发展中澳关系要看世界大势。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风险和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机遇和合作。”在会见中,习近平指出,双方应该在世界大势的深刻变化中把握中澳关系正确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有两种取向同时存在:一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二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两种取向的博弈和较量,关乎人类未来。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说,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拥有“狭小拥挤”还是“宽广博大”的未来,取决于各国自身的选择。中澳两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求同存异、互利合作,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认为,中澳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如何看待世界大势,对于处理中澳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会见中,中方从中澳关系出发,但不限于一国一域、一时一事,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视角中把握双边关系发展,体现出清醒而正确的认知。

  二是发展中澳关系也要有所不为。

  过去几年,澳方一度把中国视为“对手”,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澳国内也不时出现与中国“脱钩断链”的声音,这导致两国关系曾出现一些曲折。

  习近平在会见中强调,“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或者“去风险”,本质上都是保护主义,违背市场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他直言,“对那些把亚太地区搞乱的企图,我们一是要警惕,二是要反对。”

  专家认为,这道破了当前国际社会由美西方世界掀起逆流的实质,也再一次点明发展中澳关系要有所不为。

  高飞说,中方谈起“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切中要害,为中澳关系行稳致远找到基本逻辑与原则,即发展中澳关系应坚持不针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这样才能改善中澳关系,减少负资产,积累正能量。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认为,阿尔巴尼斯选择进博会举办的时间节点来华,释放的信号非常清晰,表明澳方希望通过亲率商界大团参加进博会,夯实经贸关系这一中澳关系基石。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说明了“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

  三是发展中澳关系必须发力合作。

  今年恰逢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习近平在会见中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来形容阿尔巴尼斯的这次访问。他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澳两国恢复各领域交流,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

  自去年5月阿尔巴尼斯上任以来,中澳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习近平同阿尔巴尼斯在巴厘岛会晤以来,两国各层级互动频密,两国经济、教育、旅游、地方等交流也逐步恢复。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各国不是各自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习近平此番进一步指出,中澳两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共同构建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合作的中澳关系,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高飞分析说,“命运与共的大船”表明中国愿与澳大利亚分享发展的红利,中澳之间没有历史遗留纠纷和重大现实利益冲突,合作机遇无限。中澳双方应着眼未来,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关于下一步合作,习近平在会谈中还指出,充分发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潜能,拓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阿尔巴尼斯表示,愿同中方积极推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密切经贸往来,加强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澳经济高度互补,合作前景广阔,一系列具体合作为中澳关系下一步发展明确了发力点。”高飞指出,澳大利亚对清洁能源需求大,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自身提炼加工和生产制造的能力不足,而这正是中国强项,中澳拥有广阔合作空间。

  刘卿表示,习近平主席几度谈起“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总结了中澳相处之道,为下阶段中澳关系改善和发展制定路线图。相信这有助于双方回归初心、校准航向、重整行装再出发。(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启动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陈溯)记者7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近日正式启动。由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部级领导带队的20个考核巡查组陆续进驻31个省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202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开展考核巡查。  此次考...

    时间:11-07
  • 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未能通过呼吁巴以冲突停火决议 中国外交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近期就巴以冲突召开闭门会议,但未能通过一项呼吁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原因是美方拒绝将要求“立即停火”的措辞写入决议,而其支持的措辞是“人道主义暂停”。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作出回应。  “你问到美方为什么只接受...

    时间:11-07
  • 中方:愿与俄方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挖掘合作潜力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保合作分委会(以下简称分委会)第十八次会议7日以视频形式召开。  会议由中方主办。分委会中方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俄方主席、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部长科兹洛夫分别率团出席并共同主持会议。  黄润秋在开幕致...

    时间:11-07
  • “穿越”浙江街头,赴互联网“十年之约”

      十年,能改变什么?  从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至今,刚好是第十个年头。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在乌镇举行。  十年间,这场世界级的互联网盛会影响着互联网发展格局,江南古镇乌镇也因为与互联网的相遇变了模样,古今风貌在此交融。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浙江街头...

    时间:11-07
  • 《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在中国生效 云南签发首张附加证明书

      中新网昆明11月7日电 (陈静)《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下称《公约》)7日在中国生效实施。当日,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沐向云南省公证协会会长周海春颁发了全省首张附加证明书。图为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沐(右)向云南省公证协会会长周海春(左)颁发全省首张附加证明书。中新网...

    时间:11-07
  • 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开幕

      中新网赣州11月7日电 (刘占昆 熊锦阳 刘力鑫)7日晚,以“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开幕,这是“世客会”创办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内陆县级城市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客属人士代表、知名企业家等...

    时间:11-07
  • 海南出台十七条惠台措施支持台胞台企参与自贸港建设

      中新社海口11月7日电 (记者 符宇群)在7日举行的2023台商峰会上,由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积极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发布,进一步吸引台胞台企全面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分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 ...

    时间:11-07
  • 【中国焦点面对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受到高度关注。  包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时间:11-07
  • 中国红基会:“红气球”公益赛事走向国际化 团结凝聚更多人道力量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7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采访获悉,“红气球”公益赛事走向国际化,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通过参赛,提升了应急救护的意识与技能。  “红气球挑战赛”是由中国红基会打造的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公益赛事。这项赛事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在北京、贵州、陕西等多地举...

    时间:1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