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高效准确填报志愿,要做好这些“功课”

2023-07-03 05:34: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期,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发布了2023年高考成绩,启动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填报志愿要如何“做功课”才能从容不迫?如何选择适合的城市、学校和专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由于高考志愿填报网页只有几天开放时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考生和家长要提早准备,了解高招政策、高校和专业。

  据悉,当前高考投档录取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部分采取新高考的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这位负责人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讲解了不同省份考生填报志愿时的流程。新高考省份,如福建省,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在福建有提前批次(公费师范专业)、本科批、高校专项、艺术类、体育类的招生,每个批次都标注了首选科目、再选科目的要求,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均可填报志愿。

  非新高考省份,如安徽省,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在安徽有提前批次(公费师范专业)、本科一批、国家专项(公费师范专业)、高校专项、国家优师专项、艺术类、体育类的招生,均设有文、理科招生计划,符合报考条件、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均可填报志愿。

  上海市2017年进行首届新高考,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玉祥建议,考生、家长要抓紧时间静下心来研究。

  在对城市、学校、专业等因素进行权衡时,要因人而异,尽量选择更适合考生、更能助力考生体现价值与抱负的院校与专业。如果专业意向不是十分坚定,建议选择综合性大学开阔眼界。

  刘玉祥提醒考生,按院校专业组方式投档,除非明显的“高分低就”,考生基本无法判断自己属于该组投档考生中的高分还是低分、能不能被填报的首选专业录取,因此,要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意向,但不要陷入“非什么专业不读”的心态。“如果某个院校专业组中含有自己坚决不想就读的专业,那么在酝酿志愿的时候就应当果断舍弃这个院校专业组”。

  当下,“滑档”和“退档”也是招生录取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造成这两个结果的原因有考生“心气过高”、身体条件不符、单科要求不够、服从调剂不选。

  刘玉祥提示,在平行志愿中,避免“滑档”的办法是合理定位,把自己实力能及的一批志愿填在24个志愿的中间段位置,最后两个志愿一定要选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远低于自己实力、并且能够接受的院校专业组;避免“退档”的办法,是仔细阅读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特别是里面刊登的体检指导意见和拟选院校专业组的备注栏信息。发现自己的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对方要求的,就不要把它列入自己的志愿表。同时,还要确保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刘玉祥建议,选好志愿后,还要进行“精加工”。一般来说,志愿先后的排列顺序可以按往年录取分数高低排,但也不要“认死理”。对于特别喜欢的院校专业组,在志愿表里的位置可以往前提,哪怕往年的最低录取分并不高。在喜欢和分数面前,要更尊重喜欢。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里选择专业志愿的时候,建议同样遵循这个原则。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即同一批次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凡第一志愿填报相同的考生,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按投档缺额进行投档;第一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如所填报志愿有投档缺额,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针对这一投档模式,多位资深教师建议,在分数、学校、专业信息明确的前提下,家长、考生要告别“捡漏”心态,“冲稳保”合理搭配,填报志愿,提高被录取概率。

  就考生和家长如何高效准确地填报志愿,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4方面建议:

  一是考生、家长做好“筑基”,多参加中学或省高招部门组织的高招知识普及性介绍,对“招生类型”“招生批次”“平行志愿”“选考科目”等高招知识做到基础性的了解,以便后期高效抓取有用信息。

  二是真正填报时,做到“知己”——了解考生自己的分数、排名、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生涯规划,制定初步的选择方向。

  三是“知彼”——了解目标高校的办学性质、专业特色,当年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分数(对应当年录取位次),与自己的成绩是否匹配。

  四是做到“有的放矢”,逐步缩小目标高校、专业范围,作进一步针对性的了解和咨询,最终确定志愿表的“排兵布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卫健委: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增加至60-70支

      中新网7月3日电 国家卫健委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提到,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由目前的40支增加至60-70支。在扩容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  郭燕红表示,在2022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印发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

    时间:07-03
  • 中国建成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

      中新网7月3日电 国家卫健委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建成了40支国家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同时也指导各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共计6500支。  郭燕红介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要建立起...

    时间:07-03
  • 南方早稻陆续收获 夏粮收购加紧进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收获季节,同时,夏粮收购也正加紧进行,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这段时间,广东1300多万亩早稻自西向东开始收割,湛江雷州是早稻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40万亩,目前已收割九成。由于当地阴雨天气持续,正加紧组织抢收,全市所有粮食机械化烘干中心全部开启,确保...

    时间:07-03
  • 领先!我国抽水蓄能控制保护能力和装备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央视网消息: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于6月29日至7月2日在深圳举行。展会当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数字智能调速系统正式亮相。这标志着我国抽水蓄能控制保护能力和装备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目前,该套系统已经在广州投入使用。   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随着机组水轮机的飞速转动,这套全国...

    时间:07-03
  • 东北铁路列车运行框架全面优化 实现“进京”高铁“公交化”

      央视网消息:全国铁路7月1日调图。东北铁路网迎来16年来幅度最广、释放能力最大的一次调图,列车运行框架实现全面优化。  此次调图,国铁沈阳局“进京”直通高铁由82对增加至89对。在7时至20时的热门时段,从沈阳到北京的动车组列车平均间隔达到15分钟一列,实现了“进京”高铁“公交化”。  此次调...

    时间:07-03
  • 打造城市“金边银角” 方寸之美“兜住”百姓幸福生活

      央视网消息:“口袋公园”面积小,但是作用却一点也不小。从城市景观角度而言,它是配角,但从城市生活来说,它却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在城区中心,有了这片绿色,它可以带来童年的欢笑,也可以制造浪漫的邂逅,更可以让生活变得舒适、惬意。   对城市建设管理者来说,借政策的东风,规划好“口袋公园”,建设好并且管...

    时间:07-03
  • 字变大、可扫码 药品说明书“转型”适老化

      热评丨字变大、可扫码 药品说明书“转型”适老化  说起药品说明书,相信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致的:字很小密密麻麻,让人看不清;内容又专业又冗长,让人看不懂。有媒体更是形象生动地在报道中展示,一个大拇指就能遮住药品说明书上的40个字。“字小如蚁”的药品说明书,年轻人看着很费劲,更何况是用药需求...

    时间:07-03
  •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基础 多个重点电网工程建成投运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这两天,我国多个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建成投运。  6月30日,四川成都西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配套工程成功送电,标志着2023年四川电网15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据了解,15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共新建线路长度517千米,新增变电容量582万千伏安,将为四川省提升供...

    时间:07-03
  • 养老机构“抢订”毕业生 留住青年人才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8亿人,随着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老年人对为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最近,多地出台入职奖补等优惠政策。  山西省日前出台措施,对2023年7月起入...

    时间:07-03
  • 福建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福建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海之滨,上汽集团福建宁德生产基地整车制造、一派繁忙;西溪河畔,九牧厨卫南安智能工厂生产线实现自动运行;五虎山下,东南汽车闽侯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加紧实施……行走八闽大地,能够深刻感受到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坚实有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