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福建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2023-07-03 14:32:00

来源:人民日报

  福建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海之滨,上汽集团福建宁德生产基地整车制造、一派繁忙;西溪河畔,九牧厨卫南安智能工厂生产线实现自动运行;五虎山下,东南汽车闽侯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加紧实施……行走八闽大地,能够深刻感受到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坚实有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牢记总书记嘱托,福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位于福州市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冲焊车间内,设备吊装、调试有序开展。公司总经理翁武泉介绍:“生产线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可同时生产4种车型,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翁武泉的底气,不只来自21亿元的改造投资,更来自订单规模的快速扩大。“今年订单预计有较大幅度增长。”翁武泉说,新款越野车型6月底开始试生产,第四季度将实现量产上市。

  智能化改造中,东南汽车的焊装车间将安装258台机器人和70多台自动搬运小车。“各工序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网络等收集检核生产信息,确保不合格零件不流入下一道工序。”翁武泉介绍。

  锚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主攻方向,福建大力引入新技术,助推产业插上智能化翅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纺织服装是福建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省产值最先超万亿元的产业。步入晋江市华宇铮蓥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上千台经编机高速运转,鲜见纺织工人。“早在2015年,我们就利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数智化升级。如今,每台经编机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一名工人过去只能负责一两台机器,现在能负责近20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说。

  目前,福建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已达64.7%,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福建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支持企业节能改造,全面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2022年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漳州市芗城区,三宝集团投入近20亿元用于超低排放改造及工艺提升,较此前减排近50%。“我们的平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5吨,大大低于长流程钢厂的平均水平。”集团党委书记林军介绍,公司采用废钢连续加料及预热、余热发电、智能冶炼等先进技术,比传统电炉节能15%至20%。

  像三宝这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福建已有161家。数据显示,2021至2022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9.4%。

  “我们将把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秒钟生产一个电芯,故障率仅为十亿分之一。2021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先进水平的“灯塔工厂”。2022年,宁德时代营收额达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1%,其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6年全球第一。

  耀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宁德时代强大的科研实力——研发人员超1.6万人,拥有和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数量达14040项,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超过80项国内外标准,其21C创新实验室已成为全球能源存储转化前沿技术的研发高地。

  南安市九牧集团数字化注塑工厂里,订单自动排程生产,智能机器人自主搬运,成品智能入库。“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要看创新能力。”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孝发说,公司在全球设有16个研发中心,去年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与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不断以创新成果抢占市场

  果蔬作物生长无需阳光和土壤,全靠LED植物生长灯以及自主研发的营养液——位于泉州市安溪县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植物工厂令人称奇。“我们根据作物特性为其定制所需的光,从而缩短生长周期。”公司董事李阳介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各自研发成果进行光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应用于现代设施农业及生物制药领域。

  “第三代无人植物工厂实现全程机器人自动化播种、管理、采摘、打包。”李阳说,目前该装备和技术已出口至33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化水平和规模全球领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去年8月,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江院”)牵头创建的福建省高端绿色鞋服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按照‘公司+联盟’模式,由晋江院作为牵头单位和运营公司,联合安踏等鞋服产业链优势企业,以及中纺院海西院等单位、检测认证机构和行业组织共同组建,重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课题研究,去年服务企业600余家。”晋江院负责人王文琪介绍。

  为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近5年来福建实施105个科技重大专项。宁德时代研发出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圣农集团成功实现白羽肉鸡育种,兆元光电攻克全彩色高像素密度Micro LED芯片……一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十三五”时期,福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2个百分点。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去年突破1万家,是2017年的3.27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海辰储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程说。

  2019年12月,海辰储能注册成立;2020年11月,锂电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奠基;2021年10月,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2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实现“双第一”: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出货量增速第一。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想民营企业之所想、急民营企业之所急,多做雪中送炭、解难纾困的实事。

  3月15日,1000辆汽车从宁德港口岸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7号泊位滚装出口。这是上汽宁德基地首次在本港实现整车出口。

  为实现“宁德造”汽车整车本港出境,宁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作专班提前介入,多次赴生产、商贸、物流企业沟通,同时协调海关、海事、边检三家查验部门提供全方位服务,促成上汽整车在漳湾作业区滚装出口业务常态化。截至5月31日,上汽宁德基地已累计在本港出口整车近4000辆。

  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福建各级政府部门的行动自觉。福建全省环评审批实现“四级四同”,对点多面广、相同类型的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实行“打包”审批,豁免城市道路等75类项目环评,环评审批时限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以内。

  为加快补上科研人才短板,福建省科技厅从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协助民营企业科研攻关,目前已累计选派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8600多名,服务企业逾万家。2022年12月,福建设立行业领域省级科技特派员。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人民日报记者翁宇菲、王影迪、张博岚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小心中暑!京津冀等地高温将再度加强 一图了解如何防治热射病

      中国天气网讯 近期,我国高温天气频繁,连续高温下,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7月5日开始,新一轮高温天气又将影响北方,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部分地区气温或将超过40℃。  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高温病”风险也在增加,如果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急促、心...

    时间:07-03
  • 【财经】上交所与蒙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新社上海7月3日电 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3日发布消息称,2023年6月28日,在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华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与蒙古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蒙交所)首席执行官杭盖·阿拉泰(Altai Khangai)代表两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见证...

    时间:07-03
  • 西藏拉萨:举行《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展览开幕仪式

      中新网拉萨7月3日电 (贡嘎来松)3日,西藏拉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西藏牦牛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七一”特展在西藏牦牛博物馆大厅开幕。图为《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七一”特展开幕...

    时间:07-03
  • “两马”航线迎来第666666位旅客 两岸“小三通”暑运升温

      中新社福州7月3日电 (闫旭 王培鑫)马祖介寿小学学生欧子宁3日搭乘福州马尾—马祖(简称“两马”)航线航班抵达马尾,成为该航线第666666名旅客,将参加当晚开营的第六届两马青少年文化体育夏令营。  马尾琅岐客运码头以1至6的吉祥寓意,为这位幸运旅客举行了欢迎仪式。走下“安麒6号”轮时,欧子宁被...

    时间:07-03
  • 美财长耶伦将访华 学者对中美新互动有何期待?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题:美财长耶伦将访华 学者对中美新互动有何期待?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李京泽  中国官方3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将于7月6日至9日访华。该消息随即引起当天正在北京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的国际问题学者的关注。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

    时间:07-03
  • 中国官方: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增至60到70支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马帅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3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会上表示,要加大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建设,到“十四五”末,计划将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由目前的40支增加至60-70支。  《“健康中国2030”规划...

    时间:07-03
  • 中国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期间,中国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的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好评。不少外媒称赞,中国是人权事业的行动派、人权治理规则的建设者、人权合作交流的倡导者。中国在国际人权治理舞台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正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

    时间:07-03
  • 肯尼亚学者:“一带一路”倡议正根本性地改变非洲

      人民网长沙7月2日电 (宋歌)近日,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以非常根本的方式改变非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支持非洲基础设施的想法,而建设基础设施又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这就是该倡议正在做的事...

    时间:07-03
  • “毛纳村的大叶茶特别香,不信你们尝尝!”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南站

      走进海南水满乡毛纳村王菊茹的炒茶坊,一股甘醇的茶香扑鼻而来。  屋子里,摆放着一层层用簸箕晾晒的茶青,炒茶的炭火吐着红色的火苗,烘干好的红茶散发出阵阵清香。  6月29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团来到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  五指山海拔1867米,毛纳...

    时间:07-03
  • 王毅:中日韩要激活三国合作交流机制,重整行装再出发

      中新社青岛7月3日电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青岛出席2023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强调要通过此次论坛,在青岛发出中日韩合作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明确信号。  王毅表示,20多年来,中日韩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三国和亚洲...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