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肖君拥:全球人权治理,出路何在?

2023-06-16 20:4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全球人权治理,出路何在?

  作者 肖君拥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多年来,在这两份获得广泛共识的纲领性文件指引下,国际社会不断探索有效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道路,努力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向前发展

  全球人权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全球治理问题不断出现,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无论疫情时期还是后疫情时代,加强全球人权治理的任务十分紧迫。全球人权治理,呼唤各国彼此更加尊重、加强合作。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人权治理

  今天,新冠病毒肆虐后的经济复苏艰难缓慢,乌克兰危机尚未见缓和,非洲部分地区依然战火未歇,全球疫情、气候、经济、粮食、能源等多重挑战冲击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人们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以及一系列基本人权正面临严峻考验。

  

建筑工人在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处工地浇水降温。孙文潭 摄

  而现行国际人权体制与秩序,亦正遭遇有效治理的困境,难以为解决上述全球性问题提供积极方案。

  一方面,全球治理结构出现规范失衡、机制失序、人权异化、公平困局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由权与社会权规范发展失衡、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规范发展失衡、国际人权机制内部协调不足、人权问题政治化,国际社会部分成员无法平等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机制等。

  另一方面,全球人权治理改革存在道路之争,包括自由主义与发展主义权利观的理念分歧,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道路争论,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路径分歧,对话合作与政治对抗的思维对立,尊重主权与超越主权的矛盾对峙。

  美西方国家的西方人权观主要体现为自由主义人权观,片面强调自由权等个人消极权利,将其视为人权的核心。但传统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人权观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在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经历了从自由权向福利权扩展、以正义调和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以“能力路径”替代“资源路径”的三次调整,在人权内容及人性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修正。但在当前全球化和多元主义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由于自由主义人权观固守普遍主义等核心理念,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种族排斥与歧视,宗教不容忍与冲突、难民危机、“民主陷阱”、西式民主与中东转型之痛、恐怖主义、饥饿与贫困、地区冲突与生存权保障等全球治理危机与人权困境,其特殊性和复杂程度已超出西方治理和人权话语的理论范畴,导致西方人权话语“理想”与“现实”的严重撕裂。

  

西藏拉萨,西藏佛学院的少年活佛学员跟拉萨市第一小学的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度过“六一”国际儿童节。米玛欧珠 摄

  以美国为例,作为二战后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很长时间内,将人权问题政治化,作为其展开外交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以及进行政治攻击与污名化他国的手段,以维护和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和领导地位。美国打着“民主”“人权”旗号侵犯他国主权权利和他国人权,不仅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成为扰乱全球人权治理秩序的根源。

  在全球化的当下,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倘若任由人权问题为冷战思维与政治算计所主导,那么全世界人民都将处于冲突与危机之中。这些困局及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待国际社会认真商讨,需要追问当初的国际人权治理初心,合力提出管用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人权治理理念与行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所秉持和倡导的人权理念,既源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天下大同、和平仁爱、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等思想,也包括了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些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做出了理论贡献,给丛林化的国际政治实践带来曙光。

  

中国—中亚峰会宣传海报遍布西安街头。视觉中国供图

  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探索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等六个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随着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良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最近三年,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身体力行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派。中国积极推动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并加强合作,助力中东保持和平稳定。针对乌克兰问题,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主办中国—中亚峰会,以行动助力推动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后疫情时代与各国的经贸交往,为全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

  如何实现有效的全球人权治理

  世界各国需要相互尊重、加强合作,以实现有效的全球人权治理。

  

在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的现代化工厂里,工作人员在分拣荔枝。茂名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成为富民兴村特色优势产业。尊重人民的发展权,成为实现全球人权之力的重要方面。田雨昊 摄

  实现全球人权治理,呼唤各国彼此更加尊重的新操守、新机制。各国应积极推动形成平等商谈和集体决策的公共机制,而非通过加入某个超级大国建立的同盟小圈子,来处理与解决人权问题。只有摆脱任性霸权的政治化思维,基于平等理念与各国理性商讨、协力合作解决各类人权难题,才是全球化时代加强人权建设的康庄大道。

  实现全球人权治理,需要重视人民的发展权。当下,各国需要认同接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扩大合作、消弭分歧,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人权治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实现全球人权治理,需要各国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也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应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平衡推进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共同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

  实现全球人权治理,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国际对话合作。以安全守护人权,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创造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秩序,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以发展促进人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蒋启明 摄

  未来,中国必将继续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国内,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全面促进和保护各类人权,提升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实效,不断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程。在国际上,坚持国际公平正义与国际对话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承担大国人权责任。中国仍将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合作,发展同各国经贸、文教、科技等各领域合作交流,在国家间共同利益方面寻求更多的深度合作,引领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或区域风险危机。

  作者简介:

  肖君拥,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权教培基地北理工科技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代表性著作:《人民主权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国际人权法讲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人权的道德维度》(译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等。主讲《国际人权法》获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曾数次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大会和边会发言,多次赴美国、欧洲等地参加国际人权对话交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习近平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的贺信  值此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举办之际,我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台湾同胞和各位朋友致以诚挚问候!  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

    时间:06-17
  • 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希望海峡论坛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

    时间:06-17
  •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写在第二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

    时间:06-17
  • 热评丨关键时期需加力,携手护航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6月15日召开的今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发关注和热议。需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目前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眼下,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越是临近毕业季,就越要抢抓时间窗口,开动...

    时间:06-17
  • 麦收进度已过九成!稳产保丰,小麦主产区有这些举措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国麦收进度已过九成。今年麦收期间,各主产区多措并举保丰收。  在河北省望都县,29万亩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经过实打测产,平均亩产比去年稳中略增。  河北省望都县种粮大户 黄晓松:你看我手中的小麦颗粒多么饱满,一个穗子上五十多个小麦粒,今年我种了五千多亩小麦,...

    时间:06-17
  •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求职现场火热。广东中山,人社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招聘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应届毕业生肖滢舟获得企业青睐,成为管培生,“和我一起找到工作的,还有200多名同学。”  稳岗政策给力。江苏无锡,掌薪网络科技有...

    时间:06-17
  • 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开幕

      中新网拉萨6月17日电(记者 朱延静)山海不为远、千里心相连。1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隆重开幕。上千名国际、国内嘉宾欢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日光城”拉萨,共叙友谊、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开幕式现场的文艺汇演。中新网记者 朱...

    时间:06-17
  • 共青团十九大将于6月19日至22日在京召开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6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目前,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共青团十九大将听取和审查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修改团的章程,选举团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共青团十九大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

    时间:06-17
  • 各地深入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刘温馨)16日是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各地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咨询活动。  山西省通过“平安地铁天天行”直播活动,带领广大网友探访太原地铁安全专列,普及地铁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时间:06-17
  • 教育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部署要求,权威解读各地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鼓励企业吸纳毕...

    时间:06-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