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汇文脉入江海 行产业新征程 ——第十九届文博会圆满落幕

2023-06-12 17:20:40

来源:光明日报

  【聚焦深圳文博会】

  6月盛夏,珠江口九天云雨入大海。沿江高速车辆络绎不绝,不远处机场航班起起落落,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赶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2万件文化产品、500多项各类活动、400多万参与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们在6月7日至11日这五天中参与的这场盛事,正是被誉为“中国文化第一展”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

  跨越十九载,为何全国文化产业对文博会平台情有独钟?为何海内外企业、客商们每年都如约而至?站在新起点,文博会平台将怎样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十九届文博会上,纵览那些精彩纷呈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乘着思想创意碰撞交流的东风,人们能够嗅到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洞悉文化之魂的魅力与力量。

  文化味更浓方显静水流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根植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活力。如何让文化“活起来”“味更浓”,用文化撬动产业,用产业发展弘扬文化,一直是文博会不变的思考命题。

  “门票上的吉祥物‘小水滴’,是用岭南特色的醒狮形象设计的,精气神特别足!”步入会场,两位观众一边直播,一边向云端的网友们介绍。

  行走在12万平方米的文博会展馆内,人们不难发现,从手中的门票,到一个个展厅,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充盈着整个会场,无论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甚至是一座座城市,对文化的挖掘、活化和利用,都迈上了新台阶。

  各地政府展团都拿出“压箱底”的宝藏展品,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陕西馆的西游记人物公仔、九色鹿布偶,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玩具,以齐白石经典作品为灵感的茶席,以云南民族建筑为蓝本的金属建筑模型……创新、设计让文化从当地走上了文博舞台,走进千家万户。

  苏绣、湘绣、粤绣,缂丝、云锦、香云纱,非遗传承人的“十八般武艺”样样有。“这是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身着“马面裙”的设计师冯小姐专程来文博会汲取创作灵感,“我非常喜欢文博会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坚守。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它们的精气神与魅力让我们年轻人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科技感十足更显文根深重

  文脉赓续,靠的是薪火相传,也要依靠科技力量。新业态、新技术宛如链接艺术与大众、古代到未来的桥梁,不但盘活了一大批非遗传统文化、文物,让它们以数字化的方式“延年益寿”、走向普罗大众,更使其拥有了“造血”能力,将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可持续的方式健康发展

  今年年初,广东本土舞剧《咏春》以别具一格的南派武功迅速走红,在多地巡演,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而在数字中国展区,《咏春》则被进一步数字化,移植进数字剧场,一招一式更加立体,更多人能沉浸式体验酣畅淋漓的咏春拳。

  “文博会正在给予包括‘数字化’在内的科技新力量的想象力空间。”数字中国展区策展人之一杨炎涛认为。

  数字化技术应用已经走到产业一线——《江苏文库》数据库中,一键通晓千年文脉;《在浙里,走进绿水青山》裸眼3D加空间投影技术,一日纵览浙江乡村的美丽蝶变;“数字敦煌”,戴上VR智能眼镜,阅尽藏经洞6万余件珍贵文物;华为“文化大数据体系解决方案”,全部实现自主创新,为国家文化安全保驾护航。

  技术的注入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能。且看一组数据: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8%,文化企业数量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100万,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人民生活添彩。

  朋友圈回归彰显文化魅力

  “我在中国多年的朋友向我强烈推荐中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因此我想在文博会上集中考察一下合作前景。”来自英国、从事酒品贸易的观众丹戈·嘉瑞恩告诉记者。

  “文博会是极好的增进交流的方式。我觉得这次展会的亮点是创造力、文化和历史,这里的人都很年轻,我能感受到其中的能量。现在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法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安娜·玛丽·萨赫格耶说。

  “我从2016年开始参展文博会,至今已经快8年了。”印度展商伊姆兰·沙尔说,今年他又立刻前来参展,期待借助文博会的平台遇到好的买家和生意。

  “文化贸易的活跃程度是文化繁荣的一个鲜明标志,在新的起点上,文化贸易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在文博会同期举办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上,紫荆文化集团总经理文宏武如是说。

  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看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

  今年,5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海外参展商的数量和质量将恢复到疫情前最好水平;超过2.5万名国际友人的到来,文博会的国际“朋友圈”扩大,更是中国文化产业日益枝繁叶茂、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迈进、释放魅力的最佳印证。

  海纳百川,方显博大精深。在助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途上,文博会不断向着自己的宏大目标一往无前!

  (本报深圳6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一门“爆款”思政课背后的“流量密码”

      “这款优质的旱稻大米色泽透亮,淀粉含量少、营养成分高,吃起来特别香甜……”日前,来自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几名在校大学生化身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卖起特色农产品,众多网友在线观看和抢购。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直播带货”,而是山东科技大学思政课“体验式实...

    时间:06-13
  • “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在蓉举行 聚焦极端气象条件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中新网成都6月12日电 (单鹏)“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极端气象条件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专题论坛12日下午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聚焦如何增强电力系统应对极端气象条件的能力,为四川电力保供把脉问诊、提供智力支撑。  论坛上,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长林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清洁能源装机突破...

    时间:06-12
  • 报告称,中国在聚集诱导发光领域科研成果与专利数量世界领先

      中新网广州6月12日电 (记者 郭军)6月12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与全球领先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爱思唯尔在广州共同发布《聚集诱导发光(AIE)2001–2021科研发展与影响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发现,AIE领域是一个由中国领跑、全球协作的新兴科研领域,共有76个国家/地区、约2200个机构...

    时间:06-12
  • 2020年以来安徽省检察机关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3521件

      中新网合肥6月12日电 (记者 赵强)记者12日从安徽省检察院举行的“生态检察助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至今,安徽省检察机关共建议行政机关移送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727件882人,批准逮捕723件1262人,起诉3521件6919人。  此外,摸排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侵害公共利益问题线...

    时间:06-12
  • 送别两院院士陆元九:百岁老人的惯性技术求学拓荒路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送别两院院士陆元九:百岁老人的惯性技术求学拓荒路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6月12日上午,“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

    时间:06-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联合声明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洪都拉斯共和国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于2023年6月9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卡斯特罗总统在北京实现两国元首首次历史性会晤,就中洪关系发展前景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时间:06-12
  • 今日辟谣(2023年6月12日)

      谣言:国铁集团授权“八纵八横 ”APP推出理财产品?  真相:近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接到群众来电咨询,反映一款名为“八纵八横”APP程序自称是国铁集团授权推出的理财产品,设有“呼南通道建设”“沿海通道建设”“京兰通道建设”等9款投资理财项目,并将国铁集团公司...

    时间:06-12
  • 曲解政策设陷阱 炒作热点扰视听——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3年5月辟谣榜综述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5月网络谣言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曲解政策、以图牟利型谣言,以及炒作热点、博取眼球型谣言占多数,造谣者以无中生有、虚假宣传、剪辑拼接、搭蹭热点等手法造谣传谣,引发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

    时间:06-12
  • 习近平同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举行会谈

      快讯:习近平同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举行会谈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6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今年3月,中国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你是首位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洪都拉斯总统。你的到来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的历...

    时间:06-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