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56项世界遗产!它们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2023-06-11 08:41:3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类。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它们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各地开展7200余项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今天,全国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720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大家的生活。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据了解,2019年以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先后启动了36个项目。来自全国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个科研团队,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构建、石窟寺及墓葬壁画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及深海考古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和技术突破,推动了我国文物领域科技进步。

  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

  数字化进程已过半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文化遗产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据敦煌研究院消息,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中,已有2.6万平方米完成数字化,数字化进程已过半。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如今,一部手机,就可以云游敦煌,动动鼠标,30个高清洞窟跃然眼前。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路径,让文物“活”起来,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云端体验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莫高窟精彩艺术。

  与摄影创作相比,数字化工作更需要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在“数字敦煌”实施过程中,一系列采集、加工、存储、展示、交换和元数据等标准,在行业内都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示范作用。现在,敦煌石窟数字化技术已推广至全国7省14处文化遗产地,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丰富多元的敦煌文化主题展览也持续惊艳亮相世界

  我国是全球自然遗产

  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拥有14处世界自然遗产,是全球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武陵源到九寨沟,从天山到神农架,从大熊猫栖息地到可可西里,俯瞰云下的世界,是自然造物的秘密,多彩的中国处处山河锦绣。这些风景优美的世界自然遗产,像绚丽的宝石般镶嵌在祖国河山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瑰丽的遗产

  丰盈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和自然遗产也丰盈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烤鸭、制茶、雕花蜜饯,全国各地的非遗美食,看着就流口水;陶器烧制技艺、伞制作技艺、剪纸,传统手工艺能打造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些瑰丽的遗产中,处处可见古人浪漫且有仪式感的生活细节。(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为C919造“7050”——国产大飞机用铝材自主研制纪实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雍 黎  5月28日,从上海起飞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首都机场平稳着陆,首次载客商业飞行圆满成功。  那一刻,远在重庆的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一片欢腾——C919所用铝材中,50%以上出自这家企业。  从C919立项开始,西南铝就承担了国产大飞机...

    时间:06-12
  • 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透过“天眼”望向宇宙更深处

      透过“天眼”望向宇宙更深处——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   【创新团队】  ◎实习记者 都 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及其团队成员的办公室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栋办公楼的五层,一出电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

    时间:06-12
  •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深圳和中山在伶仃洋海底“牵手”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正式合龙——深圳和中山在伶仃洋海底“牵手”   ◎本报记者 矫 阳 龙跃梅  6月11日8时,在位于深圳和中山两市的伶仃洋海底,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实现了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这标志着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正式合龙。...

    时间:06-12
  • 接受度逐渐提高 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627万人

      与新器官共存  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627万人逝者亲属对于器官捐献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接纳一颗新的肝脏,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漫长磨合。经历了胆道并发症和排异反应,移植术后第19年,姚文光感到新器官与自己融为一体,生活与普通人无异。  姚文光是幸运的。据估...

    时间:06-12
  • 台湾东部海域发生5.2级地震 高雄屏东交界处已2天9震

      中新社台北6月11日电 台湾气象部门报告,11日20时25分台湾东部海域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震央在花莲县政府东北东方92.9公里,地震深度44.4公里。台湾东北部、中部12县市有感。  据中时新闻网、联合报等台媒报道,此次地震震感明显,各地最大震度为宜兰、花莲、台东、云林、新北2级,南投、台北、台中、...

    时间:06-11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等8个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

    时间:06-11
  • 秦刚出席洪都拉斯驻华使馆开馆仪式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李京泽)6月11日上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出席洪都拉斯驻华使馆开馆仪式,同洪都拉斯外长雷纳共同为使馆揭牌。  秦刚代表中国政府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两个月前,中国和洪都拉斯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人民的夙愿,开创了中洪关系的新时代...

    时间:06-11
  • 业内学者聚首山东献策新时代易学与宋明理学的转化创新

      中新网济南6月11日电 (记者 赵晓)易学与宋明理学研讨会6月11日持续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与会,为新时代易学与宋明理学的转化创新献策。  “宋明理学过去特别强调四书...

    时间:06-11
  • (成都大运纪事)海外华媒探寻大熊猫“大运情缘”:用文化共鸣助力国际传播

      中新网成都6月11日电 (王利文 尧欣雨)“每一只大熊猫都各有特色,惹人喜爱!”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美国华视总裁杨莲花用手机记录下圈舍中“踱来踱去”的大熊猫“安安”和一旁趴地酣睡的大熊猫“晶亮”,不禁感叹。经过熊猫基地的文创商店,她一口气买下“蓉宝”摆件等三款产品,准备...

    时间:06-11
  •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约见韩驻华大使 阐述中方对当前中韩关系的看法和立场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6月1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约见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就日前韩方针对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同韩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会见交流所作不当反应提出交涉,表明严重关切和不满。  农融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中韩关系的看法和立场,指出邢海明大使同韩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是其职责所在,目...

    时间:06-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