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8万吨的钢铁巨无霸如何在海底“安家” 他们出招了→

2023-06-09 20:45:1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深中通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浮运到位,计划今天下午开始沉放对接作业。

  昨天(6月8日)下午1点,沉管浮运安装船队正式出发。经过预制场专用航道、榕树头航道、伶仃航道、新建浮运航道,海上航行约50公里,在今天(9日)凌晨2点30分抵达浮运安装的目的地,一体船携带沉管及最终接头停泊在龙口区上方,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的浮运按计划安全顺利完成浮运。

  早上5点左右,潜水员开始下水探摸,摸清沉管对接端头是否完好,摸查沉管区域是否有妨碍沉管安全沉放对接的障碍物。到今天早上7点30分,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已经完成了系泊和绞移作业,施工人员已经松开了最后一个沉管与浮运安装一体船的临时紧固连接装置,为下一步管节沉放对接做准备。

  目前海上是阴有小雨,但没有风,专家介绍天气不影响沉管的沉放安装作业。计划今天下午开始最后一节管节E23管节与E22管节的沉放对接作业。

  分航段分时段 精准管控护航深中通道建设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和最终接头是昨天(8日)开始浮运的,为确保浮运安全,广东海事部门出动海巡船全程护航,保障工作业顺利进行。

  8号下午一点,由四艘海巡船护航的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缓缓驶出船坞,船舶携带的深中通道E23管节带最终接头长约165.7米,总重量约8万吨。从珠海牛头岛出坞到隧址沉放安装位置,整个编队需航行50公里,跨越珠江口多条航道,航行距离长,浮运风险大。

  深圳宝安海事局机场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 张晓博:此次浮运,我们出动执法人员14人次,组织交通船舶70余艘次,累计播发航行安全信息300余条。全力保障深中通道建设和珠江口通航“双安全”。

  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主航道,是广州港、中山港等港口里各类船舶进出珠江口的重要通道。作为我国船舶流量最密集的水域之一,珠江口每天船舶流量达到4000余艘次。为了将施工作业对繁忙航道的影响降到最低,广东海事部门提前发布施工预告、航行通告,发放航海线路图,协调解决相关航运企业的通航问题。并且在施工区域构建起由保障船、警戒船、助航标志、警示灯带组成的4级防护体系,消除碍航风险和安全隐患,确保水上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沉管浮运安装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总指挥 庄则平 :在护航过程中,我们对沉管运输作业所经过的航道实施分航段、分时段的交通管控。通过智慧海事等信息化系统,实现重大通航节点可以达到“分秒级”管控 ,把对港口生产经营 、船舶正常航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新闻链接:给沉管一个安稳的“家”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每个标准沉管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近8万吨。这样的钢铁巨无霸在海底20多米要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海底基础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沉管安装前,就先要在海底的淤泥和岩石上,给沉管建造一个坚固安稳的“家”。

  深中通道沉管施工水域多处地质松软,建设者研发出新工艺对海底的基床进行加固、块石抛填振密和碎石整平,这样经过夯实硬化等工序的基床,才能承受起钢壳混凝土沉管的重压,就像在海底铺设出一条50米宽的世界最宽的海底“石板路”。

  深中通道地处珠江入海口,泥沙量大容易回於。建设者量身打造了世界最先进的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在石板路上铺设一条条碎石垄,使淤泥沉积在碎石垄之间的洼地,确保沉管的平稳着落和高精度对接。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抛石整平分部部长 郑秀磊:这艘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进的一艘平台自升式整平船。它会根据GPS测到的实时的标杆来进行调节,沿着我们事先设定好的垄的路线铺设,保证我们铺出的碎石垄是平整的,所以我们这艘船也是被形象地称为水下3D打印机。

  完成对接后的沉管直接暴露在海中,由于浮力较大,仍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这时候世界最大的供料锁固回填船就要发挥作用了,它可以最短时间内在沉管上用石块堆起一座梯形山,有效防止沉管在海水中侧移,给沉管建造一个安稳的“家”。(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网暴应专门立法规制?人大代表曾呼吁,法学学者称需斟酌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林平  网暴治理拟趋严惩治。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公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澎湃新闻观察到,前述三部门就惩治网暴向社会征求意见,意在进一步规范网暴触法界限,强化网暴...

    时间:06-10
  •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漫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田间稻浪滚滚,茶园绿意盎然。彩虹滑道、露营营地……一处处休闲场景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这个小村庄,既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几十项荣誉。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道出其中的秘诀:“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村...

    时间:06-10
  • 【关注】在这所百年名校,中央统战部组织香港专业人士共话“一国两制”!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香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进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  为进一步团结凝聚香港专业人士,提升香港专业界对国情的全面认识,促进业界更好融入国...

    时间:06-10
  • 图文故事|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总书记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沿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我们一起品味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感悟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文化情怀。  【“要像爱惜...

    时间:06-10
  • 习近平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6月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南非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两国有着兄弟般的特殊友好关系。中南关系对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引领中非团结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是金砖“南非年”,两国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方愿...

    时间:06-10
  • “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高度重视,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

    时间:06-10
  •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国际论坛)

      中国继续同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将不断增进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许多国家选择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10年来,共建“一...

    时间:06-10
  •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1月...

    时间:06-10
  • 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就英国首相苏纳克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当地时间6月9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国首相苏纳克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据报道,6月8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在访问美国时称,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偷窃知识产权、滥用技术、操纵关键资源。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说,英方上述涉华言论纯属无中生有、信...

    时间:06-10
  • 麦收季遇到连续阴雨天 河南新乡采取互助形式保障小麦晾晒

      央视网消息:眼下,各小麦产区陆续进入收获期。河南新乡今年种植小麦面积621.77万亩,其中,种子田100万亩。当地主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抢收晾晒。  这两天,在河南新乡延津县石婆固镇里士村的小麦种子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开足马力作业。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建明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 崔建明:我们村是67...

    时间:06-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