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经济随笔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2023-06-09 07:39: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麦子熟了。收麦,是头等大事。

  最近这些天,豫陕鲁徽鄂冀等地,正全力抢收麦子。之前数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恰逢小麦的成熟收获期。雨来得不是时候。丰收已“在望”“在田”,关键时刻,急需“龙口夺粮”。夏收夏播、抢收抢烘,种田人正夜以继日。

  “十九连丰”,哪一场丰收不是“抢”出来的。去年夏收的那一茬冬小麦,在前年播种时遭遇秋汛,三分之一晚播,收获时又逢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种田人们一路奋战,悉心呵护,抢收抢种,最终实现夏粮丰收。真正应了那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粮食,特别需要“时时放心不下”。对丰收,千万不能“审美疲劳”。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粮食问题过关了吗?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中国农业界正忙的一件大事。凸显出“1.3万亿斤”还不够,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还不够”?两个原因——

  一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不确定性,“手中有粮”显得愈发重要。粮食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先是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后来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进贡给吴国,然后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天,世界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粮食,往往站在最容易受影响之列。到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运不回来。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在粮食上,我们必须做到不被“卡脖子”。粮食安全的系数还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二是14亿多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还在提高,更高的质量,要求有更多的数量。人每天张嘴吃饭,不仅吃五谷杂粮,还要吃肉蛋奶。“一斤肉五斤粮”,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结构性变化。像玉米,在我国的粮食产量中占了近四成,主要用途是饲料粮,最终要转化成肉蛋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

  所以,自己的饭碗,必须自己把它端牢。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了三个“一起抓”: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十年,我国的粮食产能提升了1400亿斤。再提升个“千亿斤”,难度会更大。提产能,从全局说,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从品种说,小麦、水稻已“接近天花板”,还要努力提升,但更多要依靠玉米和大豆,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从手段说,聚焦提高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尽快提高单产。

  粮食产能,不是要不要提的问题,而是必须提、加快提的问题。产能提一分,粮食安全就稳一分。一边忙提升产能,一边还要促节约降损。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就够1.9亿人吃一年。除了向传统耕地要粮食,还要体现“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关注粮食,就要体贴农民、帮助农民、支持农民。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按党中央部署,今年继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都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分别是连续三年、四年提高。

  在河南,这些天,一边抢收麦子,一边已开启农业保险的绿色办理通道,将小麦萌动发芽致损纳入理赔范围。有关部门要求对受灾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把地里的麦子尽最大努力“抢”回来,也要把农民兄弟的损失尽力减到最小。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十多年持续努力,今天,我国的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无论风吹雨打,我们的心是定的。同时,围绕粮食安全,举国上下,也有着居安思危的基本心态,有着从差距中看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状态。

  麦子熟了。每一季的成熟,都是种田人,以及全社会,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丰收,从来都得来不易。每一年的丰收,都并不意味着,下一年度的丰收可以自动到来。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落点更准确!我国运载火箭落区控制技术进一步突破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 (马帅莎 王海露)记者9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5月17日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助推器II上搭载了伞降落区控制系统,该系统将助推器II分离体准确引导至预定的“伞降落区”,成功实现分离体落区面积减小80%。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据了解,5月1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时间:06-09
  • 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央视快评】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

    时间:06-09
  • 从黑臭水体到“城市会客厅” 山西临汾汾河的“重生”

      中新网临汾6月9日电 (任丽娜)俯瞰山西临汾城区,汾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围绕汾河两岸处处彰显着临汾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的繁华锦绣。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滋养着两岸居民的母亲河,曾一度污水横流,历经临汾市委、市政府环境整治,这条河获得“重生”,“黑水”变“清流”,穿城景如画,如今更成为临汾这座城市...

    时间:06-09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这些话语令人深思

      2014年1月,2019年7月,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内蒙古考察。  首次内蒙古之行,总书记在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

    时间:06-09
  • 初心 同心 天下归心

      《大道薪传——中国的民主党派》系列专题片观后感  初心 同心 天下归心  谢伟铭/文  系列专题片《大道薪传——中国的民主党派》使我重温了“五一口号”的非凡意义,深刻领会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旨、同心之行以及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归心之举。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

    时间:06-09
  • 社会企业研究成果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 社会企业研究成果座谈会暨《社会企业的政策创新与扩散》与《外国社会企业立法译汇》报告发布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社会企业家、基金会、金融机构代表等100余人参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

    时间:06-09
  • 范一飞、周建琨被“双开” 范一飞被指“靠金融吃金融”“以钱生钱”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 中国官方9日通报,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贵州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建琨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范一飞被指“靠金融吃金融”“以钱生钱”。  通报显示,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

    时间:06-09
  • 公安部:2022年全国共破获诈骗医保基金案件2682起

      中新网6月9日电 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有关情况。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负责人郑翔在会上透露,2022年,全国共破获诈骗医保基金案件2682起,打掉犯罪团伙541个,累计追缴医保基金10.7亿余元,联合惩处医药机构299个。  会上有记者提问:公安部门负责严厉打击各...

    时间:06-09
  • 台青乐当新农人 躬耕“江南一点田”

      中新社苏州6月9日电 题:台青乐当新农人 躬耕“江南一点田”  中新社记者 钟升  午饭时分,在江苏昆山旅游度假区益点田亲子农场,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吃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养殖的鸡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不知情的人,很难从一群人中区分出台青农场主郭典易。2023年5月,郭典易从农场的标...

    时间:06-09
  • 国家医保局:截至2023年4月,累计追回医保资金805亿元

      中新网6月9日电 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在会上透露,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始终把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为首要任务,连续五年推进日常监管全覆盖,连续五年联合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国...

    时间:06-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