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2023年高考启帷 呈演“大考”新姿

2023-06-07 12:2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2023年高考启帷 呈演“大考”新姿

  中新社记者 高凯

  6月7日,2023年中国高考启帷。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有1291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中国实施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口罩不再是必须,而对于今天踏入考场的莘莘学子而言,其心目中对下一阶段的期许标准亦有不同。

  1291万之新高的背后

  从2021年的1078万到2022年的1193万,再到今年的1291万,面对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创新高的情况,包括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内的不少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高考人数增加,主要是放开中职毕业生升学限制,给更多中职毕业生升学机会,与高考复读生增加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6月7日,四川省成都市,考生前往玉林中学考点。当日,2023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目前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不仅仅包含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还包含了大量参加职教高考、专升本考生。这类学生占比在很多省市一般在20%到30%之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近年来大幅提高。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由于中职毕业生主要报考高职,且高职近年来持续扩招。从这个角度上看,高考人数增加并不会加剧高考竞争。

  相关专家指出,评价高考竞争激烈程度要看高考录取率。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14.54万人,比上年增长6.11%。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比上年增长5.25%。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长84.39%。这充分说明,报考人数的增加绝不代表“求学路更挤”。

  关于口罩与手机

  今年是实施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多地发布考场防疫的提示信息。具体到口罩佩戴,多个省份教育考试机构明确表示,一般情况下,考生进入普通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更细致的如广西柳州,要求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但考生要自备口罩,在进入考点、考场前自觉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佩戴口罩,有序离开考场。

  多地通知,考生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向学校或当地考试机构报告,届时可在备用考场或应急考场参加考试。比如北京明确,每考点至少设置3个备用考场。配备专职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各考点安排1名校医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做好考点考场消毒通风等工作,根据需要配备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今年高考,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表示今年将加强高考安检。北京、江西、湖南长沙等地考生考前需经过两次安检,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禁止带入考点。多地考场还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6月7日,北京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往试卷押运车上搬运试卷。当日,2023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如浙江所有考点均实行标准化管理,配备智能安检门、5G信号屏蔽仪、金属探测仪等设备,配置视频监考室和视频监考员。考试期间,还将启用无线信号监测设备,对考点周边可疑信号进行巡回监测,严防各类高科技作弊。

  梦想新趋势

  根据百度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发布的《百度热搜·2023高考大数据》显示,新的一年高考前,在考生和家长热搜的高考专业方面,临床医学搜索热度断层第一,航空航天专业搜索热度攀升最快。

  值得关注的是,从考生的搜索关注大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认可和接受。在国家政策和考生观念的影响下,职业院校成为考生升学路径中的另一出路。而在高职(专科)院校中,山东包揽了前二,同时也是关注职业教育考生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时政现场说丨以水利民 向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迈进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习近平结合沙盘、屏幕,听取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介绍。视频:时政现场说丨以水利民 向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迈进来源:央...

    时间:06-07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中国斡旋后,伊朗沙特再进一步!

      作者:李金磊 宫宏宇  当地时间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此前,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伊朗两个中东国家断交七年后握手言和。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

    时间:06-07
  • 东西问丨樊茂蓉: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如何创造援外新模式?

      中新社金边6月7日电 题: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如何创造援外新模式?  ——专访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樊茂蓉  中新社记者 杨强  5月17日,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柬抗疫任务并返回中国。  2022年1月,中柬双方签署《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关于派遣中医...

    时间:06-07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中新社深圳6月7日电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7日下午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

    时间:06-07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河套灌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6月5日,习近平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6月6日,习近平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

    时间:06-07
  • 山东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进入倒计时

      中新网6月7日电 7日,随着王道船闸通过交工验收,山东省水运建设史上首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可实现海河直达的水路交通项目——小清河复航工程最长标段比原计划提前23天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小清河全线通航进入倒计时。  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

    时间:06-07
  • 东西问丨张腾军:中美高层近期为何密集互动?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中美高层近期为何密集互动?  作者 张腾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  “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达纽约后发表上述讲话。 ...

    时间:06-07
  • 直击豫北麦种收获入仓:层层关卡守种子安全

      中新社河南新乡6月7日电 题:直击豫北麦种收获入仓:层层关卡守种子安全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在遭遇“烂场雨”袭击的豫南小麦抢收结束后,“中原粮仓”河南的麦收重心已跨过黄河移至豫北地区。由于该区域是小麦种子主要产地,其收获入仓情况备受关注。  河南是中国小麦种源大省,麦种产量38亿斤(1...

    时间:06-07
  • 性骚扰加害者要求“还我清白” 民进党如何面对检验?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刘舒凌)民进党当局礼聘为“资政”的“小英之友会”总会长颜志发被揭露涉性骚扰后,6日被迫撤回对受害者的刑事诉讼,但要求还其“清白”。以青年为主的多起性骚扰事件受害者能否得到真正协助,正在检验民进党多年来高喊的性别平等主张的真假、虚实。  目前,民进党内性骚扰...

    时间:06-07
  • 时政现场说丨久久为功 守护“塞外明珠”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视频:时政现场说丨久久为功 守护“塞外明珠”来源:央...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