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时政新闻眼丨在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2023-06-07 12:07: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北”工程,这个涉及中国北方13个省份、辐射4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跨越73个年头的国家重大战略,已经进入工程实施的关键期、攻坚期。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主题就与“三北”工程密切相关。总书记看了哪些地方,提出哪些论断,作出哪些部署?《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来源:央视网

  01

  看乌梁素海:守护好“塞外明珠”

  6月5日,正值第50个世界环境日。

  当天下午,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乌梁素海——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考察调研。

△俯瞰乌梁素海。(总台记者范凯、陈晓东拍摄)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地处黄河“几字弯”的顶部,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

△乌梁素海。(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同属内蒙古,被称为“一湖两海”。过去几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多次谈到“一湖两海”的生态综合治理问题。

  2021年3月,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说,“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

△乌梁素海,水天相接。(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通过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湖区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整体V类、局部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湖区现有鸟类264种、鱼类22种。

△栖息在乌梁素海的飞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这次实地考察中,总书记说,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乌梁素海。(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随后,总书记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调研。

  这片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近4000亩,主要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种植的品种有玉米、木耳、葫芦、小麦套种辣椒等。

△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赵东辰拍摄)

  这个农业示范园区地处河套地区。由于黄河形成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曲,被黄河“套”住的这个地区,就被形象地称为“河套”,是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

  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示范区内种植的小麦。(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2

  看新华林场:“沙海”变“林海”

  巴彦淖尔,既有乌梁素海,也有“林海”。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新华林场的前身,是一片沙丘、荒滩、盐碱地覆盖的“沙海”。1978年以来,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平均每年造林800多亩。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

△新华林场内种植的旱柳。(总台央视记者贾林拍摄)

  杨树、胡杨、旱柳、柽柳,是新华林场的主要种植树种。荒漠原生树种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造林等技术,在这里得到推广运用。

  高压水打孔造林,就是用高压水枪在沙地上打出一个坑,然后种上树,既解决了沙土流动性强、铁锹难挖坑的问题,又为树木生长提供了必需的水分。

△新华林场内种植的紫穗槐。(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新华林场,是内蒙古自治区292个国营林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里众多林场之一。近年来,总书记还曾到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林场、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三北”工程林场考察调研。

△采用扦插法种植的防护林。(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新华林场,总书记叮嘱,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当天上午,总书记还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他说,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

△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沙盘。(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03

  关键之时 关键部署

  6月6日下午,在结束两个半天的实地调研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荒漠化、“三北”工程,是这次座谈会聚焦的关键词。

△巴彦淖尔。(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以及东北西部地区尤为严重。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一度形成了万里风沙线。

△防沙治沙,久久为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荒漠化防治,重在防沙治沙。1978年,一项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龄的重大生态工程应运而生,这就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

  在6月6日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感慨地说,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其中,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巴彦淖尔,沙地上连片种植的防护林。(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5周年,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总书记这次赴内蒙古巴彦淖尔展开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关键之时作出关键部署。

△新华林场。(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04

  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习近平作出这些部署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他在座谈会上发出动员令: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防护林种植。(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如何打好这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总书记从五个方面作出部署:要坚持系统观念,要突出治理重点,要坚持科学治沙,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绿进沙退”。(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如何坚持系统观念?

  2021年3月,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一字之变,体现的是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巴彦淖尔当地标语牌。(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如何突出治理重点?

  总书记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也就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从“攻坚战”“歼灭战”,到“阻击战”,瞄准的都是“硬骨头”和战略要点,针对的就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总书记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三北”工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也见证强国建设的壮阔征程。在关键之年召开的这场重要座谈会上,总书记发出号召: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丨张晓鹏 李晋 贾林 彭汉明 杨波 范凯 许永松 石丞 范一鸣 赵东辰 郁振一 邢彬 杨立峰 李辉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时政现场说丨以水利民 向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迈进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习近平结合沙盘、屏幕,听取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介绍。视频:时政现场说丨以水利民 向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迈进来源:央...

    时间:06-07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中国斡旋后,伊朗沙特再进一步!

      作者:李金磊 宫宏宇  当地时间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此前,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伊朗两个中东国家断交七年后握手言和。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

    时间:06-07
  • 东西问丨樊茂蓉: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如何创造援外新模式?

      中新社金边6月7日电 题: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如何创造援外新模式?  ——专访中国援柬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樊茂蓉  中新社记者 杨强  5月17日,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柬抗疫任务并返回中国。  2022年1月,中柬双方签署《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关于派遣中医...

    时间:06-07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中新社深圳6月7日电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7日下午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

    时间:06-07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河套灌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6月5日,习近平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6月6日,习近平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

    时间:06-07
  • 山东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进入倒计时

      中新网6月7日电 7日,随着王道船闸通过交工验收,山东省水运建设史上首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可实现海河直达的水路交通项目——小清河复航工程最长标段比原计划提前23天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小清河全线通航进入倒计时。  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

    时间:06-07
  • 东西问丨张腾军:中美高层近期为何密集互动?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中美高层近期为何密集互动?  作者 张腾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  “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达纽约后发表上述讲话。 ...

    时间:06-07
  • 直击豫北麦种收获入仓:层层关卡守种子安全

      中新社河南新乡6月7日电 题:直击豫北麦种收获入仓:层层关卡守种子安全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在遭遇“烂场雨”袭击的豫南小麦抢收结束后,“中原粮仓”河南的麦收重心已跨过黄河移至豫北地区。由于该区域是小麦种子主要产地,其收获入仓情况备受关注。  河南是中国小麦种源大省,麦种产量38亿斤(1...

    时间:06-07
  • 性骚扰加害者要求“还我清白” 民进党如何面对检验?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刘舒凌)民进党当局礼聘为“资政”的“小英之友会”总会长颜志发被揭露涉性骚扰后,6日被迫撤回对受害者的刑事诉讼,但要求还其“清白”。以青年为主的多起性骚扰事件受害者能否得到真正协助,正在检验民进党多年来高喊的性别平等主张的真假、虚实。  目前,民进党内性骚扰...

    时间:06-07
  • 时政现场说丨久久为功 守护“塞外明珠”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视频:时政现场说丨久久为功 守护“塞外明珠”来源:央...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