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确保美育让每个孩子一生受益

2023-06-04 07:57:22

来源:人民日报

  确保美育让每个孩子一生受益(深聚焦)

  一支支画笔,绘出美好童年;一首首乐曲,奏出心中旋律……“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一场场文艺展演活动在各地各校开展。舞台上、展览中,自信的笑脸、生动的作品,折射出学校美育工作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如何上好美育课程?怎样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如何强化乡村美育发展?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小学师生,听他们讲述美育故事。

  改进教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讲述人:江苏省南京市南昌路小学音乐教师 胡贞贞

  听,这是我们学校的上课铃——伴随二胡曲《赛马》,孩子们脚步轻快地走进教室。学校开设了民乐特色课程,每名同学每周都会上两节民乐实践课,全班一起学习民族乐器,有琵琶、二胡、竹笛、葫芦丝等。

  我教授的乐器是琵琶。从一年级开始,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乐器、带领他们欣赏名曲,激发兴趣。几节课后,同学们人手一把琵琶,开始学习演奏。“右手手指捏成小圈,开始空弦弹挑……”就这样,一点一点、手把手地教。

  学生的演奏水平不同,如何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我们建立了班级乐队,有的同学弹主旋律,有的弹伴奏声部,还有的敲碰铃、击小鼓。儿童节的汇报演出,全班齐上阵。听着“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演奏,我十分感动。

  学校有600多名学生,人人都能在校园里欣赏民乐。我希望孩子们不仅学会技能,更能感悟民族音乐文化。若干年后,不管他们身在何方,听到民乐时会有一种共鸣。

  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说,学校推进民乐进课堂“全员普及”,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学习民乐,“我们希望,对美的感受力与表达力能够成为每个孩子的基本素养,伴随他们一生。”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是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99.8%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许多学校还积极拓宽美育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提高美育教学质量,在“开齐开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上好”的目标。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娴熟的动作间,就完成了一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开设了剪纸特色课程,授课教师孙树英在课上通过鉴赏、实践、点评等环节,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创作人物、景物剪纸作品。“剪纸时,学生手、眼、脑相互配合,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她说。

  如何进一步提升美育课程的育人成效?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室主任陶涛建议,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进行价值观的引领。“例如,美术课不仅是技能课、教学生画画,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在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求真、崇善、尚美。”他说。

  面向人人,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讲述人: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学生 陈许家宝

  高中生活像7个音符,虽然简单,却能谱出美妙动听的青春乐章。

  青春乐章,演奏在每年定期举办的校园艺术节上。学校的艺术节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艺术盛会,也是我心底美好的青春记忆。班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微电影大赛……在第二十七届校园艺术节闭幕式上,作为班级文娱委员,我4次上台领奖。捧着奖状,我兴奋地绕着舞台转了好几圈。同学们一边欢呼,一边朝我簇拥过来,都急着想看一眼奖状的模样。

  青春乐章,演奏在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学校虽然不大,但美的元素随处可见。清晨伴随着格里格的《晨曲》开始,课间定期播放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放学时则播放萨克斯曲《回家》。艺术楼里,演奏声、歌唱声、排练声此起彼伏,好似一首热情洋溢的交响乐。

  如果说美育课堂在我心底播撒了美的种子,那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则为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设了条件。一个个节目、一首首歌曲、一幕幕师生情,成为我高中生活里动人的点滴。

  一撇一捺,落笔有神,书法引导学生感受古韵墨香;一折一剪,栩栩如生,在手工的世界里放飞想象……李惠利中学党委书记夏宏祥介绍,学校开展“每周一歌、每月一品、每期一舞、每年一节”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园剧、歌咏会、班级展演等活动中展示艺术才能,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开设音乐鉴赏、歌唱、演奏等校本选修课程,组建音乐、舞蹈、配音、吉他、传统文化等学生社团,满足不同学生的美育需求。

  “我们建立了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重视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夏宏祥说,依托学校浓郁的艺术氛围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许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学会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美育育人,不止于课堂。《意见》提出,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搭建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平台,完善学校开展活动、省级开展交流、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推进模式,全国学校参与面达90%。此外,还在各地中小学建设了3369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项目包括京剧、书法、年画等。

  统筹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讲述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郑 珊

  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镇中心学校校长,另一个是村小的音乐老师。

  美育为乡村教育打开了一扇窗。走进我们学校,课间广播里播放着《田野里的歌声》,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手绘彩虹楼梯,给树上的小鸟制作美丽的小房子……我们努力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并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

  美丽乡村也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美术老师经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画油菜花、品农耕文化。孩子们随手采摘的野花野草,在传统手艺人的指导下,变成插花作品;一块块小石头,涂上颜料后,便成了特色的石头画。

  目前,在各级政府帮扶下,雨母山镇中心学校有了标准的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建起了小礼堂。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孩子们有了钢琴、电子琴、合唱台、画架、美术素养包,学校美育资源更加丰富了。

  雨母山镇中心学校下辖5所乡村学校,最大的一所学校有210名学生,最小的只有19名学生。5所村小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美育特色:东阳小学推广合唱和版画,竹灵小学推广石头画,新中小学推广剪纸,梓木小学推广传统插花和书法,群益小学推广黏土画。

  “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郑珊说,各校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积极开发的美育课程,既让学生接受了美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怀。

  如何缓解一些乡村学校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郭声健建议,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的招生规模,让更多全科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同时,开展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教师。还可以整合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通过“巡回走教”等形式开展教学。此外,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高校与乡村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采取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资源短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乡村美育发展

  美育的成效不易量化,却能让人一生受益。如今,雨母山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代表蒸湘区参加了衡阳市“六一”艺术展演,还筹备起了乡村孩子自己的画展。孩子们不再腼腆羞涩,自信大胆地走到台前。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不仅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也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

  版式设计:汪哲平

  (人民日报 记者 吴 丹 吴 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空间站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实验科学家

    原标题: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实验科学家6月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4日14时左右部分实验样品运抵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与相关实验人员对返回实验样...

    时间:06-05
  • 世联赛四连胜!中国女排3比0战胜日本女排

    6月4日,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名古屋站进行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女排3比0战胜日本女排,取得四连胜。比赛开场,中国女排进入状态很快,一传、拦防、进攻等环节表现出色,以25比18先下一城。第二局,中国女排开局失误较多,一度大比分落后。主帅蔡斌通过换上主攻仲慧、二传许晓婷调整场上攻防节奏,最终以27比25逆转拿下第二局...

    时间:06-05
  • 精心组织实施 争分夺秒抢收 全力做好豫北地区麦收工作

      楼阳生在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上强调  精心组织实施 争分夺秒抢收 全力做好豫北地区麦收工作  王凯出席  本报讯(记者 冯芸 马涛 归欣)6月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听取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省长王凯作具体部署。  安阳市...

    时间:06-05
  •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民时评)  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近期,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有的小...

    时间:06-05
  • 在线政务,让群众更暖心

      规范网上办事服务,合理配置资源、线上线下并行,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针对服务中的难点,聚焦群众办事的痛点,各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社会治理迈向社会“智理”。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

    时间:06-05
  • 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员“大总管”吴大蔚全面揭秘空间站生活

      面对面|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员“大总管”吴大蔚全面揭秘空间站生活  本周,神十五、神十六乘组会师太空,他们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如何展开?科学实验怎么有条不紊地进行?《面对面》专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吴大蔚。  “让航天员容光焕发地回到地...

    时间:06-05
  • 取消就业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不再“多此一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大学生离校...

    时间:06-05
  • 是谁听到神舟冲出“黑障”后的第一声

      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沐浴着清晨的艳阳,护送“太空出差”6个月之久的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返回地球,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雄鹰报告,发现243信号!”这是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的一条口令,相比“感觉良好”等人们所熟知的口令,它不受公众关注,但对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却至关重...

    时间:06-05
  • 我科研人员提出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6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者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探究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框架构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前...

    时间:06-05
  • 河南夏播工作压茬进行 目前夏播面积2340万亩

      随着小麦抢收不断推进,河南省夏播工作开始压茬进行。从4日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每日报告夏播进度。  截至6月4日,河南全省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粮食作物已播1807万亩,其中玉米1428万亩,水稻289万亩、大豆33万亩;花生已播410万亩;瓜菜已播101万亩。各市进度:信阳363万亩(53%)、南阳562万亩...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