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2023-05-27 07:07:39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5月26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水网建设提速,今年以来15项水网工程开工

  “《规划纲要》对推动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国家水网主骨架由主网及区域网组成。其中主网是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重要调蓄结点形成的流域区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未来根据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主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区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水网。

  二是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充分发挥长江、黄河等国家重要江河干流行洪、输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江河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

  国家水网目前建设进展和成效如何?还将实施哪些重大项目?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国家水网建设进一步提速,引江济淮二期、引汉济渭二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西藏拉萨旁多引水、福建金门供水水源保障等15项水网工程开工建设,云南滇中引水二期、河北雄安干渠、甘肃白龙江引水等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国家水网格局进一步完善。”王道席说。

  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国家水网工程布局

  建设国家水网的目标是“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李国英说:“这24个字系统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水网,怎样建设国家水网的问题。”

  系统完备,是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与综合利用、水生态系统保护等综合功能,构建互联互通、丰枯调剂、有序循环的综合性系统性水流网络。

  安全可靠,是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应对特大洪涝、特大干旱这种灾害以及突发水事件。

  集约高效,是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要充分发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要大幅提升,人口、经济、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绿色智能,是要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国家水网调度运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循环通畅,是国家骨干网及省市县水网实现互联互通,泄洪、排水、输水和循环利用能力要最大程度提升。

  调控有序,是水资源调配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实现国家骨干网与省市县水网联合调度,有序调蓄河道径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国家水网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要优化国家水网工程布局,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要完善国家水网工程结构,统筹国家水网工程功能,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兴利除害相结合,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全面发挥国家水网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要促进国家水网工程系统集成,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完善水网监测体系,提升调度智能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和数字水网深度交互融合。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规划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进行了统筹谋划。”

  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7330座,“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修复保护河湖生态,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李国英说:“我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地下,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李国英介绍,在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中,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全国河湖健康档案,“一河一策”滚动编制修复保护方案。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养,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补给区,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河湖健康。

  本报记者 李晓晴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晓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李尚福会见刚果(金)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27日在北京会见刚果(金)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本巴。  李尚福说,习近平主席与齐塞克迪总统宣布将两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下阶段两国深化各领域合作达成系列重要共识,推动中刚关系迈上新台阶。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时间:05-27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英文版首发式在吉隆坡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英文版首发式5月2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现场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一书,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内容丰富...

    时间:05-27
  • “丝路大学”副校长: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旅游领域合作空间广泛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彭大伟 曾鼐 吴家驹)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元首日前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声明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扩大文化、教育、科学、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副校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邹统钎...

    时间:05-27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举行会见会谈

      2023年5月26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问俄罗斯,其间同俄外长拉夫罗夫、副外长鲁登科、加卢津分别举行会见会谈。双方就中俄关系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等交换意见。  双方一致认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成功访问进一步加深了双方政治互信,夯实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

    时间:05-27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千万工程”塑造美丽乡村

      ◇201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多次讲过,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时间:05-27
  • 严密封堵“洋垃圾”入境 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央视网消息:日前,天津新港海关查获了天津口岸2023年以来最大一批“洋垃圾”,总重超过533吨。  天津新港海关关员在对一批申报进口的“铬矿”进行查验时发现,该批货物夹杂有胶皮、塑料、砖块等,部分矿石表面有明显灼烧痕迹,与正常的铬矿差异较大。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依托大数据做好风险信息收集、...

    时间:05-27
  • 习近平主席在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莫斯科5月26日电 题:期盼携手开创亚欧合作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在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并致辞。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在亚欧地区国家引发热烈反...

    时间:05-27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薪火相传激扬文化自信

      栩栩如生的陶抱鱼人像、造型独特的玉璇玑和玉钺、工艺精细的绿松石镶金饰件……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鄂、湘、皖、赣、豫五省的考古新成果汇聚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展览以物证史,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为观众勾勒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  泱...

    时间:05-27
  • 甘肃行政复议“长出牙齿”: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

      中新网兰州5月27日电 (崔琳)“行政相对人‘告官能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2022年以来,甘肃立足行政复议机制重构、制度重建、流程再造,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让行政复议‘长出牙齿’、发挥威力。”甘肃省司法厅近日接受采访,讲述了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甘肃经验”。  日常生活中,民众难...

    时间:05-27
  • 看图学习丨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5月25日至30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为论坛发展、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寄予厚望、指明方向。一起来学习!...

    时间:05-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