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华全媒+丨京津冀新添高教科创园,听听这里的创业故事

2023-05-20 15:42: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5月19日电(记者白佳丽、王宁、郭方达)18日,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正式开园。这座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科创园区将被打造成另一处京津冀“创新高地”,未来将成为天津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和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

  在这里,一批拥抱梦想的科研人员,开始绘就属于他们的故事。

  逐梦“创新高地”

  “90后”冯少武早早来到了位于天开园核心区的天津科技广场5号楼606办公室,这里将成为他首次创业的基地。

  冯少武是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他通过层层筛选后,与3名同学入驻天开园。

  本科开始,冯少武就喜欢钻研机械制造。“发论文不是科研的最终目的,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冯少武说,他瞄准植入式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研发,用科技为医疗降低风险。

  天开园的诞生,为冯少武的发明落地搭建了平台。去年年底,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天开园。今年4月,《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亮相,推动形成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格局。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介绍,天津聚集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超170家,普通高等院校56所。“总面积69平方公里的天开园将打造‘一核两翼’,构成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空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朱玉兵说。

  “护航”转化之路

  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天开园核心区先导区,毗邻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这让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胡浩丰能够方便地往返于学校与创业基地之间。

  胡浩丰与团队多年深耕海洋探测与监测技术,研制出不少高新技术产品。一年多前,胡浩丰团队开始谋划科研成果转化,但迈出第一步并不容易。“连最基本的如何注册公司都不懂。”胡浩丰说,得知建设天开园的消息,他积极报名并成功入驻。

  “这里的专业团队帮我们解决了初创企业的系列问题,‘护航’我们进一步壮大。”胡浩丰说。

  天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耿德超认为,天开园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堵点。天津大学遴选出首批28个优质项目入驻天开园,创业行业范围涵盖精密仪器、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在天开园,南开大学也有首批27项可转化科技成果入驻。“南开大学梳理储备项目,推动优质校友企业来津,积极谋划成立科创园专项基金,把学科、人才、产业紧密结合,赋能打造城市创新策源地。”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说。

  天津还发布了34条政策支持天开园发展,涉及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引育等多方面。开园首日,天开园先导区内的综合服务中心已确定300余项“一站式”服务事项清单,1100余项帮办代办,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为未来种下更多可能

  天开园开园首日,作为南开大学首批入驻天开园核心区的项目之一,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段峰与他的学生一起,在天开园6号楼的办公区向参观者介绍最新研究成果。

  5月初,段峰与科研团队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业内人士认为,这项试验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前沿技术不是空中楼阁,但落地孵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段峰说,如今科研成果落户天开园,打通了产学研的通道,让核心技术产生实用价值有了更多可能。

  连日来,来自不少高校众创空间的负责人探营天开园,谋划着如何让天开园成为大学生创业舞台。“未来,天开园将变成一个大学生向往的地方。”天津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杨明说。

  凝聚智慧的同时,天开园也在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天津市西青区,作为西翼拓展区的天开西青园拥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未来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

  而作为东翼拓展区,津南区正加快建设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我们将发布天开津南园应用场景清单,以及院校、企业能力和科技创新等专项机会清单,实现产业引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说。(新华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更加紧密 习近平同中亚伙伴再谈“命运共同体”

      联播+|更加紧密 习近平同中亚伙伴再谈“命运共同体”  5月17日、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分别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塔吉克斯坦总统、土库曼斯坦总统、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会谈。  一年前,习主席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强调...

    时间:05-21
  • 第一观察丨领会习近平主席中国—中亚峰会主旨讲话的深意

      5月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讲话,围绕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着眼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

    时间:05-21
  • 治沙防沙还需用沙

      要想富,先修路。路是最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中,沙漠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壁垒。近年来,新疆在防沙治沙过程中,让沙漠变通途,实现了增绿带动增收。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接续修筑,新疆沙漠公路总里程已达1770公里...

    时间:05-21
  • 科技小院日志

      新华社记者 张 楠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009年,中国农业...

    时间:05-21
  •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殿堂

      5月23日,是中国美术馆建馆日。六十年砥砺奋进的中国美术馆,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与美术家携手,以经典力作丰富国家艺术宝藏,以大美丹青展示时代华章,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60年前,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在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实地勘测、审定修改中国美术馆设计方案。...

    时间:05-21
  • 国家节水型城市已建成145个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丁怡婷)5月14日至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记者近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我国已建成11批共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节水经验模式。...

    时间:05-21
  • 强化爱农情怀培育

      小满时节到,最爱垄头麦。一碧千里的华北平原,小麦籽粒开始饱满,活脱脱、笑朗朗。正值灌浆期,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  在基层搞农技、做研究的,往往会长期做记录。这两天,翻看科技小院学生的工作日志,小麦夏管、试验进展、培训计划,问题及办法梳理...

    时间:05-21
  • “寸土”何以生“寸金”(深阅读·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图①: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将台乡复垦改造后的高山梯田。  刘 辉摄(影像中国)   图②:贵州省黔西市协和镇化甲村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后,村庄布置有序,田间绿意盎然。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

    时间:05-21
  • 同圆共享中国梦

      日前,以“融通中外 推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共谋发展。  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每个海外侨胞都是中...

    时间:05-21
  • 横琴大舞台 世界新机遇(微言)

      日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2023全球招商推介会”。来自法国、葡萄牙、加拿大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逾4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横琴发展的商机与未来。本次推介会以“在这里,看见更好的彼此”为主题,向社会各界推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优势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境内...

    时间:05-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